蔣瓊華
摘 要:中學物理是一門以實驗探究為基礎的自然性學科,實驗教學法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占據重要分量。學校為物理教學提供專門的實驗室和實驗器材,課程中專門設置了實驗操作課,中考試題中的實驗題也占據一定比例,這些都說明了實驗研究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不可或缺性。通過三部分分別探討了中學物理實驗探究的大綱要求,實驗探究活動在中學課堂中的實施方法,實驗探究實踐的現實性評價,闡明了實驗探究實踐活動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進素質教育的進一步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學物理;實驗探究;實施;評價
中學物理教學實驗室是教師用來進行物理教學實驗的場所,實驗室里包括了如:鐵架臺、酒精燈、燒杯、音叉、刻度尺、托盤天平、量筒、試管、溫度計等實驗器材上百種;在新人教版試驗計劃中,八年級物理上冊總共有35個實驗,其中包括16個必做演示實驗和4個必做分組實驗;教材中的實驗內容包括了如:停止沸騰的水,澆上冷水后會怎樣?會跳舞的小人;聲音的產生;真空鈴實驗;碘的升華與凝華;凹透鏡、凸透鏡對光的作用等幾十種可操作的探究性實驗。物力、財力和人力在中學物理實驗課程中的投入力度是足夠大的,這也充分說明了實驗課在物理教學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中學物理實驗探究的大綱要求
中學物理修訂版教學大綱提出要使學生全面了解物理學的基礎知識及其應用方法,了解物理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了解物理學對整個社會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科學實驗教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學科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愛好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結合大綱不難看出,基礎學科教學中,物理實驗學科在整個中學物理教學中所占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那么如何在物理實驗課程中添加探究性元素,確保課程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融入學生、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呢?
二、實驗探究活動在中學課堂中的實施方法
1.演示教學法。演示教學法在物理教學實踐中經常被運用到,首先是教師進行正確的試驗示范,在實驗過程中邊操作邊進行講解,實驗重難點、注意事項都是講解的關鍵。其次是學生進行練習,教師在一旁進行觀察記錄,必要時做出實驗指導。最后是針對實驗結果,教師對學生的實驗完整性進行評價,學生對實驗過程自由分享。這種教學方法發揮了學生自主實驗的能力,但在操作過程中探究部分較少,達不到深入探究的目的,因此需要結合互動探究、分享討論法共同進行效果最佳。
2.互動探究法。互動探究的方法離不開分組,因此,在教學開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4~6人一組,每組占據一個實驗操作臺面,合作進行實驗操作。互動探究實驗的關鍵在于“探究”,也就是自主探討實驗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教師并不參與其中,只作為觀察者存在。這種方法的好處是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存在的缺陷是學生過于自由,對于實驗操作的基本動作把握不夠細致,容易產生實驗安全隱患。
3.分享討論法。這種方法多存在于實驗完成以后,教師對實驗結果進行點評分析,學生對實驗內容和結果進行分享討論。分享討論法的關鍵在于學生是分享的主體,實驗內容是分享的客體,針對實驗內容,教師可以引導性地提出一些延伸性問題,如,酒精燈在真空狀態下無法燃燒,那么火災發生過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方法進行有效滅火呢?
三種方法各有利弊,因此,在實驗探究活動中,要充分結合三種方法進行教學,利用好應用探究教學方法實施的關鍵性因素,有針對性地進行實驗探究總結分享。
三、實驗探究實踐的現實性評價
對課程大綱而言,符合大綱,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對自然實驗科學興趣的要求,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同時掌握基礎物理學實驗操作知識。對教師而言,探究實驗活動方法涵蓋了演示、互動、分享部分,這些部分的綜合利用又能為教學提供更多可選擇的方式,為教師提供了物理實驗教學上的便利。對學生而言,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享受物理實驗的整個過程,對于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的喜愛程度具有重要意義。對整個初中物理教學而言,實驗前期基礎物理知識的講解演示,符合理論教學的需要;中期互動探究操作,符合素質教育大綱的需要;后期總結分享,符合整個教育學理念的需要。既能推動物理基礎知識的傳播,又能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還能推動整個教學進程的發展,實驗探究實踐活動的科學、合理實施,可謂是一舉
三得。
參考文獻:
[1]陳金苗.談中學物理實驗的教學設計[J].教學儀器與實驗,2002(03).
[2]朱仕林.談中學物理實驗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J].實驗教學與儀器,2001(03).
[3]邢紅軍.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調查研究[J].物理教師,1998(04).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