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婕
摘 要:在中國古典詩學的發展史上,南宋嚴羽的《淪浪詩話》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詩辯》是其詩歌創作趣味的集中體現。在《詩辨》中,嚴羽對宋詩創作中存在的尚理、尚才學、不求余味等問題作出批評,并對此表現出其獨特的詩歌創作趣味:一是有“興趣”者為上;二是“熟參”而后“妙悟”者為上;三是“不落言筌”者為上。
關鍵詞:嚴羽;《詩辨》;興趣;妙悟;不落言筌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7-0-01
在中國古典詩學發展史上,南宋嚴羽的《滄浪詩話》具有較大影響。其中《詩辨》篇是嚴羽詩歌創作理論的綱領和核心,他對宋詩尚理、尚才學、尚議論而不求余味等問題作出批評,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其獨特的詩歌創作趣味:一是“不涉理路”而有“興趣”者為上;二是“熟參”而后“妙悟”者為上;三是“不落言筌”者為上。嚴羽意在改變詩壇深受理學浸染和江西詩派影響的現狀,欲使詩歌重回追求其藝術本質的道路上。
一、“吟詠情性”且“惟在興趣”
嚴羽在《詩辨》中指出:“詩有別趣,非關理也?!贬槍Ξ敃r尚理的詩風,他主張詩歌應體現有別于“理”的他種趣味。宋人試圖改變唐人重意的傳統,而走上重理的道路。如邵雍在《伊川擊壤集自序》批評“近世詩人……其詩大率溺于情好”①,認為應以“道”即“理”立詩。然則在理學風氣的影響下,宋詩重理抑性,缺乏活力,故嚴羽針砭尚理之風。
在嚴羽看來,“詩者,吟詠情性也?!币瞥酥僚まD詩壇的尚理之風,必須先明確詩歌的本質應是抒情的。對于抒情性的重視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之一,最早可追溯到《尚書·堯典》中的“詩言志”。嚴羽繼承了這一傳統,要求詩歌回歸抒情的本質。
在與前人一脈相承基礎上,嚴羽特別提出了“興趣”說。他稱贊“盛唐詩人惟在興趣”(《詩辨》)。“興”作為古代文論的一個重要范疇,歷來為文人所關注??鬃诱J為“詩可以興”(《論語·陽貨》), “興”即指詩人為外界事物所感而引發的情感?!叭ぁ眲t指詩人的審美體驗,是個人化的趣味。嚴羽的“興趣”說,是指作者將情思融入作品,通過其在作品中所塑造的意象來表達性情,以展現個人審美情趣。但同時,嚴羽并不否認詩歌中“理”的存在?!对姳妗返溃骸岸湃宋磭L不讀書、不窮理?!惫湃艘哺F理,但古人的智慧就在于能將“理”融入情中,使情蘊“理”,故“興趣”是情感和思想的統一。
二、“熟參”而“妙悟”
北宋后期發展起來的江西詩派,強調“無一字無來處”(黃庭堅《答洪駒父書》)。然而一味堆砌事義,妨害了詩歌藝術本質的展現。針對這種“以才學為詩”的風氣,嚴羽在《詩辨》中批評道:“用字必有來歷,押韻必有出處,讀之終篇,不知著到何在?!惫识梃b禪宗,提出“妙悟”之說。
《詩辨》開篇云:“夫學詩者以識為主……”“妙悟”以“識”為前提,強調積累的重要性。嚴羽對于“識”也劃定了范圍:“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比绱藙澏?,是因為他認為學詩“入門須正,立志須高”,要學習古人的優秀詩作來搭建堅實的知識架構?!白R”而“熟參”,即深入參悟具體詩作,是對“識”的進一步深化。
“熟參”而后“悟”,而悟之最高境界乃“妙悟”且“興趣”既需要“熟參”更在于“妙悟”。《詩辨》云:“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陽學力下韓退之之遠甚,而其詩獨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故也?!眹烙饘⒚虾迫缓晚n愈作比,指出孟在學識上遠不及韓,但襄陽詩乃“妙悟”之作,故遠勝于退之。詩人為外物觸動,引發聯想,從而有所頓悟,獲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受,或是詩人忽有靈感閃現,但此二種“妙悟”“實得于平日自覺的、有意識的孜孜追求中” ②。嚴羽主張“熟參”前人詩句以獲得“妙悟”,從而使詩歌富有“興趣”,較之其他以禪悟論詩的人,已有較大發展。
三、“不落言筌”
然好詩的“興趣”還要有含蓄不盡的意味。但當時,宋詩的議論化使其過于淺薄直露,又刻意追求押韻用字、布置法度之工,缺少余味。更有“其末流者,叫噪怒張,殊乖忠厚之風,殆以罵詈為詩。”(《詩辨》)
“詩而至此,可謂一厄,可謂不幸也。”(《詩辨》)正是憂心于此,故嚴羽提出詩當“不落言筌”、“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觀點。“言筌”出自《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币笆拐Z言文字超越它的局限性來表達難以把握的思維內容以及活潑潑的生命情感體驗,就必須借助‘得意而忘言的方法?!雹墼诖嘶A上,嚴羽認為詩歌創作不應過分雕琢,需留有言外之意,使詩歌擁有超越其本身字面意義的詩情,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美感。他在“興趣”說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意欲使詩歌創作重新回歸含蓄美。
《詩辨》主要針對當時詩壇存在的問題進行批評,提出嚴羽獨到的詩歌創作理論。《詩辨》推崇詩歌的抒情特質,強調“興趣”及蘊藉之美,從而揭示出詩歌創作的內在規律。嚴羽在統攬前人成果之基礎上,推出嶄新的詩歌創作觀點,不僅為當時的詩壇帶去一股清新之風,更對后來詩話理論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注釋:
[1]秦榆編著,《才子的散文》,北京:京華出版社,2006:160.
[2]譚小紅,《嚴羽“興趣”說及其對后來詩論的影響》,西北大學,2002:24.
[3]宋冬瑩,《<滄浪詩話>的主要藝術觀念研究》,中南民族大學,2013:36.
參考文獻:
[1] 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一卷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 秦榆編著.才子的散文[M],北京:京華出版社,2006.
[3] 譚小紅.嚴羽“興趣”說及其對后來詩論的影響[D],西北大學,2002.
[4] 宋冬瑩.《滄浪詩話》的主要藝術觀念研究[J],中南民族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