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卿 黃晨暉
[摘要]如何構建基于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實訓教學體系是高職教育面臨的一項重要而急迫的任務。本文以實訓教學體系為例,闡述了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實訓教學評價體系的設計與實踐相關內容。
[關鍵詞]職業能力 實訓教學 設計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2-0183-02
高職實訓教學改革正在經歷著從形式到內容的變革,綜合職業能力是學生的從業之本、執業之基。構建以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并適合專業培養目標的實訓教學體系,已成為各高職院校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和體現其育人特色的必由之路。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實訓教學評價體系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基于綜合職業能力的實訓教學體系的基本結構
(一)基于綜合職業能力分析
職業能力是人們從事其職業活動的多種能力的集合。職業能力可以定義為個體將所學的專業知識、方法和態度在特定的職業活動中能完成一定職業任務的能力。綜合職業能力包括知識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等。其中知識能力是指具有本專業的知識結構、技術運用、市場運作、策劃創意能力等;方法能力是指具有自我拓展、學習新技術和新工藝的能力、綜合分析判斷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等;社會能力指一個人的團隊協作、良好職業道德、善于溝通的能力和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等。
(二)基于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實訓教學評價基本體系
根據高職院校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的要求,高職院校必須通過與企業或行業開展深度合作,以構建基于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綜合職業能力立體化實訓教學評價體系。
1.實訓教學目標。專業實訓教學課堂是培養學生技能的一個重要場所,培養目標就是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將專業技能的運用能力和企業的通用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技能—頂崗—就業” 校企融合的教學目標評價體系。
2.實訓教學內容。由于高職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學校應根據學生特點,以就業崗位需求和職業能力要求對實訓教學內容進行整體設計,努力在校創設準企業學習情境,形成以基礎技能、崗位技能和綜合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實訓教學內容評價體系。
3.實訓教學運行。學校應和企業共同設計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營造具有濃厚企業文化氛圍的教學實訓環境,力求做到實訓環境企業化,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準員工的職責。并把學生頂崗實習環節做到由淺入深、從易到難、逐層遞進,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4.實訓教學考核。學校應根據專業內容和人才培養方案,從專業技能、方法能力和社會實踐等方面設計形式多樣、內容多元的考核評價體系,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及綜合素養。
二、實訓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制定的基本原則
(一)實訓教學評價體系與企業生產過程相結合
評價指標應圍繞實訓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相結合的原則,實訓教學目標與工作崗位標準相結合的原則。
(二)實訓教學評價體系應激發學生求知欲
興趣是學生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應該貫穿實訓教學的諸多細節,教師對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要求精、求少,以夠用為主,更多地結合豐富多彩的實用案例,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及實用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評價體系的原則應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追求知識的欲望。
(三)實訓教學評價體系應具備可操作性
實訓教學評價體系內涵應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并且便于落實到實訓教學的各個環節。能用數量確定等級的就用定量的方法評定,不易用數量確定等級的就給出定性的評價,定量和定性評價方法的選擇原則是看哪種方法更有利于評價的可操作性。
(四)實訓教學評價體系應重視過程評價原則
過程評價是職業院校綜合職業能力評價的重要方式,也是職業教育尊重學生學情特點的基本要素,過程評價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技能成長過程。
三、實訓教學評價體系的設計
(一)實訓教學目標的制定
實訓教學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核心內容,是練就學生技能的重要載體,其目的就是針對學生崗位實現教學“教學做”一體化模式下的技能訓練。通過設計工作學習情景進行職業環境模擬,讓學生扮演企業或行業的準職業人,體驗職業角色的行為要求,促使他們主動發現不足,增強綜合職業能力觀念。
(二)實訓教學內容的制定
實訓教學訓練項目要與企業崗位的工作任務相結合,緊密聯系企業崗位的工作內容及產品質量的評判標準,豐富教學內容,使枯燥的說教轉變成生動的案例,在提高學生技能水平的同時,增強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認同感,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實訓教學內容是提高綜合職業能力的精髓。
(三)落實實訓教學情景的真實性
實訓環境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要素,實訓教學環境包括實訓場所、實訓設備、專業教師、情景氛圍等。充分體現實訓室仿真的工作氛圍,同時要積極建立校外企業實訓基地,把工學結合的實訓教學內容體現在典型的工作任務中。
(四)實訓教學的組織管理
職業院校的學生學習動機不強、控制能力較差,因此,實訓教學的過程組織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讓學生走出校園,步入社會走進企業,有計劃、有目的地對相關企業進行崗位體驗和實踐,從中汲取相應的綜合職業能力及企業文化精髓。由于要到真實的生產現場,學生不可能完全集中在一起完成同一個工作任務,因此實訓教學往往要由企業人員指導,教師只進行抽查與巡視,組織管理工作的需要應根據崗位及環境適當而改變,加強對過程的組織管理就顯得非常必要,它是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提高的保證。
(五)實訓教學的效果
實訓教學的效果評價不能局限于專業技能的評價,還應注重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效果。在新的模式下,不但要重視指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應重視企業人員對學生的評價,這是因為企業人員更能參照崗位要求和產品標準進行評價。實訓教學實施的效果應體現為產品或作品上,當然不同專業的學生去企業參與工作的項目也是不同的,產生的效果(產品或作品)差異往往也會很大,但總體上應依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加以體現,并注重相對評價和過程評價。
四、實訓教學評價體系實施的保障
(一)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積極創設職業環境
職業院校的學生缺乏克服困難的毅力,“認真”二字就成了做好每項工作的保證。圍繞綜合職業能力的目標和要求,強化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積極創設職業環境形成企業文化氛圍,是學生克服困難,投入技能訓練的根基。為保障學生能做好每一項工作,教師在設計工作方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就業崗位,讓學生懂得任何工作或任務都是一項系統工程,具體實施起來應當對自己負責,對工作負責,對企業負責。
(二)把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落到實處
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是在平時學習和實踐中鍛煉出來的。校企合作是實現工學結合的重要方式,它既能把企業的資源及發展理念帶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又能使學校的實踐教學體系融合在企業互動中,從而使學生真正理解企業文化的內涵和企業標準真諦。實訓教學中采取工學結合的方式,校企共同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老師根據工作任務將課程內容整合為工作項目,將所需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融會貫通在具體項目之中,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鍛煉,并且使其在方法能力、社會能力諸方面得到切實提升。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營造“雙師”結構團隊
學校如何培養出德能雙修的人才?一方面需要學校引入企業技術能手、能工巧匠承擔實訓課程;另一方面則要千方百計提高教師自身的職業能力,建設自己的雙師結構和教師團隊。學校應出臺鼓勵教師到企業一線鍛煉的相關措施,并將其作為考核專業能力的必備條件,這樣也促使學校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性局面,夯實學校發展的實力,使學校立于職業教育的不敗之地。
五、結語
我國高職教育經過艱難的實踐探索,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本位的實訓教學目標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界的共識。在學校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其實訓教學的評價體系的設計與實施就顯得更加重要。作為職業學校的教師,在傳授學生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時,增強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是促進學習者適應當前社會發展和順利就業的有效之路。
【參考文獻】
[1]曾旭華,李福東.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02).
[2]施錫棟,匡奕珍.高職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05).
[3]賀江平.誠信就業——大學生順利就業的基礎[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4).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