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節
摘要:近年來,以微視頻為載體的微課、MOOC以及“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已經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教育界的關注。如何通過該教學模式提升高職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效果已成為廣大會計教學工作者所關注的焦點。本文通過對“微課”“翻轉課堂”的概念和特點的研究,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現行基礎會計教學模式分析,重點探討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應用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思路,并通過教學實踐對產生的效果進行了分析,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以期為促進高校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添磚加瓦。
關鍵詞:微課 翻轉課堂 教學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微課”“翻轉課堂”已成為教學領域的高頻詞匯。美國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在2008年秋季首創了“微課”的概念,并成功地將它利用到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與此同時,在我國國內,胡鐵生于2010年首先提出的微課概念,在佛山市教育局信息網絡中心首創的微課學習平臺,也引起巨大反響。于是,“微課”和“翻轉課堂”等全新的教育教學方式不斷沖擊我們的視野,為我們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一、微課與翻轉課堂
(一)微課。對于微課的解釋,不同專家給出了不同的定義??偨Y下來,“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它的主要特征是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精、傳播形式多,因此學生可以根據其需要選擇性地觀看或反復觀看。這種自主學習為主的形式有利于解決學生差異化、個性化的問題。
(二)翻轉課堂。它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及主動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即將傳統課堂的先教后學的學習模式轉變為先學后教的學習模式。課堂外學生可以預先通過微課等學習資源包先行學習新知識,課堂上的時間則用于進行師生互動交流、答疑探討。翻轉課堂的新型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有效創新,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得到了更好的體現,促進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角色的良性轉變,強化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教學課堂上的互動。
(三)“微課”與“翻轉課堂”的關系。通過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到翻轉課堂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而微課實質上是一種教學資源。微課可以為翻轉課堂提供資源上的支持,翻轉課堂也可以為微課走向應用提供市場和平臺。從一定角度上來看,微課的開發使用質量越高,翻轉課堂的實現就越有成效;課堂的成功翻轉,學生的有效學習,也會促進微課資源的進一步開發。
二、高職院?;A會計課程的教學現狀
基礎會計是高職會計專業的入門課程,也是一門結合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訓性的課程。目前,高職院校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理論性強,學生學習興趣低下?;A會計課程具有理論性強、專業術語多等特點,這是由該課程的特殊性所決定的。針對這些特點,如果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或“滿堂灌”等方法進行講解,則對于初學會計的學生來講,被動地學習雖然也可以掌握相關知識,但是學習的效果不會太好,而且還往往會造成學習興趣的喪失。
(二)教學材料關聯性差,教學資源庫利用率低。近年來,為了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少高職院校都積極開展了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這些教學資源庫看似資源豐富,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資源庫實則只是一些課程標準、教案、習題、講義、課件等內容的簡單拼湊。一方面這些資源信息比較雜亂、對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實際幫助不大。另一方面,教學資源庫的使用也沒有充分考慮到互動和評估環節,讓學生覺得學習沒有成就感,出現了對學生吸引率低、無法促進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情況。
(三)教學過程統一,無法兼顧學生的不同需求。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統一授課形式沒有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雖然基礎會計課程的授課對象均為大一的新生,但是由于生源不同等因素,不同的學生會表現出不同的理解能力、專業興趣、學習能力等。因此,在同一個課堂下對不同學生的區別對待是很難做到的,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無法兼顧每個學生的實際需求。
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實施流程
(一)重構知識體系。教師可針對每個項目的知識點進行碎化處理及重新整合,并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視頻、課件、練習、測驗等學習資源。這些學習資源要有“微”這個共同特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負荷,應將視頻時長控制在15分鐘以內。新的知識體系和學習資源,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前課間隨時隨地展開自主學習。
(二)實現知識(技能)的傳遞。學生在課前規定的時間內通過觀看微課,完成在線答疑、討論、練習、小測驗等環節,完成教師所設置的學習任務,實現知識(技能)的傳遞。教師通過批改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分析在線答疑和討論情況,獲取微課的教學效果并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
(三)內化知識點。課堂內的內化階段是決定翻轉課堂教學質量非常關鍵的一步,它主要是用來處理課前傳遞階段教師搜集到的問題,達到學生內化知識的目的。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問題的不同類型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或集中分析,在完成學生提出的問題解答后,可設置相應的任務或項目,根據任務或項目的難易程度學生可以選擇自主探究或小組協作完成學習項目,教師或在旁邊觀察學生操作情況或與學生交流討論,教師進行適宜的個別輔導或集體講解;最后完成任務形成學習作品,實現知識(技能)的建構和內化。
(四)課后延伸鞏固。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微課、課中師生交流操練等環節,學生對任務(項目)中教師設計的要求已基本做到,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已基本達成。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布置拓展性作業,學生可獨立完成或分組完成。完成之后,由學生個人或小組上傳平臺,進行小組互評。課后的延伸鞏固過程,可以實現學生對知識(技能)的鞏固和拓展,同時,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挑戰拓展任務也可以達到進一步提升的目的。
四、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
筆者所授的基礎會計課程,授課對象為大一新生,較多學生反映理論知識很難理解,實踐操作技能不能較好地把握。為此,筆者嘗試在基礎會計課程中應用翻轉課堂,構建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可以在課前借助教師提供的視頻、網絡資源、在線輔導等平臺,完成部分知識的復習與學習,能達到提高理論與實踐教學效果的目的。下面以某出版社出版的《基礎會計》教材為例,選取該教材的“模塊六登記會計賬簿”中的“任務四錯賬更正”內容,介紹該教學模塊的教學實施過程。
(一)借助網絡平臺,創建教學資源環境。課前建立以班級為單位、學習小組為次級單位的QQ群或微信群。教師可在班級群上發布共享資源包,學生則通過平臺下載學習資源,以組群開展學習討論,實現生生互動,教師則可以提供遠程協助獲得反饋信息。
(二)根據學習任務,制作微課。該項目模塊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復習會計賬簿的填制方法,讓學生掌握不同的記賬錯誤類型下所采用的錯賬更正方法,授課對象是大一新生。這些學生已經掌握基本經濟業務的會計分錄的填寫、記賬憑證和會計賬簿的登記方法,具有一定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學習的意識,但整體專業水平不高。根據上述內容的分析,筆者將本教學模塊制作三個微視頻,每個視頻3—5分鐘。視頻一:劃線更正法的適用情形及具體應用。視頻二:紅字更正法的適用情形及具體應用。視頻三:補充登記法的適用情形及具體應用。
制作微課時要注意精心設計微課的形式,包括聲音、畫面設計、人物的選擇等,微課的錄制要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只有具備吸引力,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微課錄制完畢后通過網絡上傳教學平臺供學生下載觀看,同時需要布置相關任務,如分別就不同的錯誤類型進行錯賬更正,學生可在課前通過教學平臺自行完成學習任務,也可借助各種社交工具進行協助學習,完成任務后教師也可以在線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并答疑。
(三)依托課堂,實現師生互動。課前教師根據學生在線學習情況,基本對不同學生對微課內容的掌握情況了然于胸。課堂上學生可以小組為代表給出教師視頻中所提問題的答案,教師對學生的答案進行適當的補充或修改。學生也可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并參與思考討論,或者由教師使用具體的案例檢測課前學習效果。
就該教學模塊來講,會計憑證及會計賬簿的登記方法學生們都已經掌握,所以課堂上可采用集體回答的方式進行該部分知識的“溫故”;對于錯賬引起的賬簿登記錯誤,學生提出不少問題,需要課堂實踐;知識拓展部分學生有更多的建議,課堂上可以進行整合。教師在本節課重點設計了三個環節:應知:集體回答(會計憑證及會計賬簿的登記方法),理論鞏固;應會:代表操作,評委評價(各類錯賬的更正方法);應拓展:頭腦風暴,知識拓展(混合型錯賬的更正方法)。
(四)知識深度拓展,提升綜合能力。在課程任務完成過程中,對表現積極的學生,應及時給予表揚;對于學習效果不太理想的學生,也要及時給予引導。同時教師可根據學生在交流平臺中的學習情況,為學生設計一項課后任務:結合教師制作的微課內容、課堂討論內容、知識拓展情況,每個小組學生互相布置錯賬類型進行更正,要求在混合型錯賬的更正完成之后,上傳平臺,進行小組互評。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進行知識的深度拓展和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五、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的成效及思考
(一)實踐效果。通過問卷調查及對課程作業的數據搜集,分析了翻轉課堂在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方面的效果。調查發現,表1中問題1“是否能完成課前微課中所安排的學習任務?”的數據顯示,通過微課的學習,100%的學生都能順利完成過關任務,只是完成的程度和時間不同。這些數據說明了有部分學生在課前學習階段有暫?;蛘咧貜陀^看微課資源的現象,印證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分層教學上的積極作用。從表2教學效果分析情況來看,相比較同一教師任教的平行班級(使用傳統教學模式),實施翻轉課堂降低了學生的錯誤率,尤其是對操作性的錯誤,教學效果的提升較為明顯。
(二)反思。筆者利用微課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在“基礎會計”課程實訓教學中,實踐證明,在實踐性、操作性強的高校課程中實施翻轉課堂是可行的,并且通過應用效果調查印證了翻轉課堂的優勢,初步驗證了該教學模式的可操作性。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畢竟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執行的過程中,不斷地有問題出現,比如學生沒有按照要求下載微課進行學習,教師對翻轉課堂的設計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等。因此,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只有不斷地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加以完善,才能成為適合高校課堂教學的全新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張一川,錢揚義.國內外“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進展[J].遠程教育雜志,2013,(06).
[2]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3]麥海娟,麥海燕.“翻轉課堂”在會計仿真實驗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商業會計,2014,(23).
[4]金陵.用“學習任務單”啟動翻轉課堂教學[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