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珍
摘 要:作業是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檢查學生理解消化知識程度的重要手段。預留課外作業可以了解學生,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同時預留課外作業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復習、鞏固課堂中學習的知識,提高學習成績。然而,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預留課外作業也遇到許多困難,那么,教師應該如何給學生預留課外作業?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淺談一些方法。
關鍵詞:小學教學;預留作業;語文教學
作業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學習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作業包括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這些活動是對所學知識的檢驗、復習和鞏固,也是每個學生必須完成的。
從這幾年的小學課堂教學來看,盡管在優化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手段上進行了很多的探討和研究,很多老師對課堂作業的安排與設計也發生了變化,但在很長時間里忽視了課外作業的設計。(教師只注重統考的分數,追求統一標準)在現實教學中,老師在布置課外作業時仍然采用傳統的方法——抄寫字詞,甚至是已經學過的字詞而且都是會寫的每天都要抄寫,一學期下來有些字詞已抄寫過幾十遍,這樣一來致使很多學生應付完成,不求甚解。甚至體現到了課外作業中,有些教師對學生作業中的錯誤作出規定:寫錯一個字,重抄十遍;算錯一道題,加做三道題。這種作用的目的雖然明確,但不正確,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熱情,使我們不少的小學生變成了裝東西的容器。
針對這一現象,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高度重視,改變單調枯燥、缺乏彈性、偏重書本、脫離生活和學生實際的課外作業狀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精心設計作業,認真完成作業,有利于學生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和運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家庭作業要多種多樣,既要有書面的,也要有口頭的;既要操作,又要展示,總之,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
一、留激發興趣的作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促進學生思維活躍。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家庭作業設計要新穎,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反復品味,多次朗讀,看誰讀得最準確、最有感情,如:學完《回鄉偶書》和《所見》,要求學生脫離課本,自由講演,看誰講得最生動。
二、留發展個性的作業
作業不應當是單一枯燥的文本,而應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復合體。因此,教師應激發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在愉悅合理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并積累大量愉快而幸福的經歷。
如:在教學《撈鐵牛》一課后,我布置了動手做實驗的作業:“你能不能用同樣的方法把鐵牛撈上來?”當檢查作業時,學生紛紛講述了自己做實驗的過程。有的還想出了其他辦法。如此動手做實驗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應由整體感知入手,理出課文重點、自然段的結構特點,讓學生明確學習方法,在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相互學習、相互交流。
三、留極具想象性、求異性的作業
語文作業的設計,一般不應有唯一的標準答案,教師要鼓勵學生在作業中各抒己見,培養發散思維。
豐富的想象是創新的翅膀,無論是再造想象還是創造想象,對培養學生的創新都十分有益,因此在布置課外作業時,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相應的想象寫話的練習,以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增強和豐富他們的想象力,進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如:在教完《烏鴉喝水》一文后,提問:還有沒有其他辦法讓烏鴉喝到水?啟發思考,這樣學生不但樂于表現,而且能體現出固有的獨創性和新穎性。
課外作業的主要特點,就在于它是學生獨立完成的學習活動。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有關的作業技巧,例如,先復習后做題,怎樣審題,遇到不會做的題怎么辦,怎樣自我檢查,怎樣科學安排作息時間,等等。
布置課外作業,目的在于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并培養獨立學習和工作的能力。教師還應對學生的課外作業進行認真檢查、批改和評定。
總之,作業作為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應選擇適當的途徑和方法,精心地進行設計,使學生在廣闊的時空中學語文、用語文,在玩中學、在實踐中學、在生活中學,以拓寬視野、豐富知識。
參考文獻:
[1]劉繼中.淺析初中語文課外作業的布置[J].文教資料,2014(26).
[2]錢文佳.淺談小學語文作業的有效設計[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4(6).
[3]范娜.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的優化設計[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9(8).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