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傳林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的全面啟動,學生的綜合素質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初中地理教學也日漸引起人們的重視,落實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迫在眉切,以不斷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117-01
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實施是課程改革的核心,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則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實際是課堂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有效活動的活動過程。因此,新的地理課程標準強調,地理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一、鉆研課標,重視“雙基”,激發興趣
《課程標準》是課程的準繩和方向,尤其是《新課程標準》更是依據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學科學業標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務必重視《課程標準》的研讀,把握課程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生應該掌握的課程基礎知識,明確課堂教學的目的任務,做到有的放矢不茫然。強化“雙基”訓練,增強知識儲備,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本來地理學科就是一門實用性非常強的運用性學科,明確了學生學業要求的教學任務,儲備了相關地理知識,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實踐分析、理解、運用,不僅輕松提高學生運地理知識的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還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興趣,提高成績和教學質量。
二、挖掘教材,深入分析入,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教材是教師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依托,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材料依據,教師應潛心挖掘教材,深入分析找準教材中教學的突破口和必要知識要點,便于駕馭課堂。因為教材的分析決不是簡單的教材體系和知識結構的分析,而是教師優化教學過程的方法與手段。新課程改革后,教材內容淡化了具體知識,重視學生的實踐和運用,方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地理教師要把一堂課上的精彩有效果,務必精心備課,備課時不但要研讀教材內容本身,還要關注自己及學生個體,這就叫做備教材、備自己、備學生。教師只有通過反復鉆研、感悟、挖掘教材潛在的東西,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和學習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學生展現知識。要有意識地挖掘教育資源,及時捕捉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多用身邊鮮活生動的材料因勢利導,靈活恰當地根據學生反應與參與的狀況調節教學節奏和教學內容,才能把握主方向,駕馭課堂,要收放有度,落實課堂教學的實效。
三、關注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激發課堂教學活力
初中學生好奇心特強,隨意性特大,在不同的社會生活環境所接觸到的事物有所不同,也就使得生活在不同環境里的學生具有各自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應高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萬不能用一個模式去塑造和評價學生。教師只要看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承認差異、尊重差異、善待差異,才是遵循新時代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出發點的教改新觀念。同時,初中生活潑、好動,具有豐富的情感,活躍的思維,是一群身心不斷發展的青少年。學生并不單純是抽象的學習者,更是有著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地理教材中有些內容對某些學生來說是熟知的,容易理解的,而對另一些學生來說是陌生的,難以理解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刪、增或替換,調整教法。要研究每個學生成長的需要,不能只把他們看做一種知識的容器。要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把他們培養成一個充滿活力、富有個性和善于學習創造的人,有個體推向全體激發學生課堂活力,幫助其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和進步。
四、利用校本教研開發地理課程資源,豐富地理課程內容,拓寬學生知識面
校本教研是學校教學教研的基本形式,也是提高教師基本技能和業務水平的基本步驟。地理教師充分把握學校的校本教研活動,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大量收集適合自己教學經驗、教學要求的知識與技能,開發地理課程資源,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磨礪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為自己的專業成長儲備潛力。地理是一門實用時較強的學科,地理課程資源,并不單純是指地理教科書的內容,它的范圍相當廣泛,包括學生的經驗及其所在生活環境(學校、社區、家庭)校內外的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等等,都可以是作為我們地理課程資源開發的課程范圍。學生在這方面也是積極而非常感興趣的,加之教師本身就是最有潛力的課程資源,不僅豐富了地理課程的基本內容,自然而然的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更是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效果和質量。
新課程改革強調了課程的開放性,更突出了課程的實用性,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訓練,作為教師,應改變過于注重教科書的傾向,將學生引入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在生活中的實際知識和經驗,既便于積累新知識,又強化了知識的運用能力訓練。所以,教師需要明確:“教材”不局限于教科書,而是指與教科書有關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教材”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點的匯集,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內容載體,掌握知識點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的訓練,以促進學生的發展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挖掘教材,夯實“雙基”,關注學生個體,充分利用校本教研,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自覺性和興趣,拓寬知識面,不僅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促進學生健康發展,還有利于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