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玥婷
摘要:高校是向社會輸送人才的重要場所,高校除了要做好教書育人之外,還應該加強管理,這樣才能夠保障高校可以完成本職工作和育人目標。在高校管理工作當中,行政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內容,行政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高校整體運行。本文就對當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高校行橫管理工作問題的解決思路,希望為高校更好的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高等學校;行政管理;解決思路;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心理阻抗降低了行政效率
(一)道德信仰紊亂導致工作行為失范
在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人們的價值理性開始受到沖擊。市場競爭機制的引入,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充滿了活力和危機,在這種新舊體制的轉換過程中,有些行政工作人員顯得難以適應。市場競爭機制的引進,對行政工作人員來說危機與機遇并存,必須很好的克服長期形成的思想觀念和工作習慣,從而很好地適應高校現代化改革的要求。
在這種適應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情感、思想乃至人格上的沖突。由于市場經濟中多元思想并存,往往使行政工作人員來不及對此進行理性的思考與判斷,導致理性分析能力和道德判斷力下降。在這種因素的影響下,一些行政管理人員道德信仰紊亂,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開始滋長,個人利益得失成了擇業與從業的標準。道德信仰的紊亂往往導致工作行為的失范,行政尋租、假公濟私等行為開始在高校行政管理隊伍中出現。
(二)原則不強導致工作失誤
在市場機制背景下,部分行政工作人員不能用健康的思想、正確的理論來思考和解釋實際工作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不能用正確的理念很好地抵制物質利益的誘惑,很好地平衡責任與義務的關系,往往見利忘義,工作原則性不強,導致一些人不能堅守政策底線、甚至突破道德或法律底線,營私舞弊,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三)責任意識淡薄導致奉獻精神缺乏
市場經濟大潮使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日趨多樣化。由于高校行政改革還處于摸索階段,在行政改革中出現種種不良后果在所難免,很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摸索著前進。但是,有些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就顯得很不耐煩,對高校出現的諸如分配不公等現象感到不平衡。從而導致他們將愛崗敬業的優良傳統扔到了一邊,職業道德的防線開始崩潰,責任感開始淡化,國家、學校以及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發生混亂,奉獻與索取的平衡關系被打破,以致變得患得患失、斤斤計較。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心理阻抗的成因分析
(一)利益格局的變化導致心理失衡
改革給高校帶來了活力,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利益調整。原先的管理運行方式是重機構、重權力、重章法而不重視人。這種管理機制不易把人的潛能激活,不易把人的創造力激發出來,而容易使人變得墨守成規、不思進取。針對這些問題,高校的行政改革開創了現代化管理的新局面。但是,改革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在新舊體制的交替轉換過程中,各階層的利益從原先的隱形狀態轉變為顯形狀態。這使得一部分行政管理人員在否定原先的管理運行方式的同時,開始否定以前所持有的正確的價值觀,繼而接受一種功利性的個人主義價值觀。市場經濟中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則不適當地應用于行政工作之中,使部分行政管理人員突破道德底線,責任淡化,奉獻精神喪失。從而在應聘中,崗位的“含金量多少也就成了部分行政管理人員選擇的唯一標準。利益的重新調整給“務實論”提供了土壤,同時也對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價值觀產生了重大的沖擊。
(二)高校行政管理運作機制不夠完善
由于高校行政改革是在摸索中不斷走向成熟的,因此,在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有些政策的出臺很難兼顧所有人的利益,對執行某項決議時也可能對后果和影響考慮不周,措施不夠得當和有力,高校行政管理運作機制不夠完善等等,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行政管理機制的不夠完善往往造成某些負面影響,從而對某些高校行政管理人員造成心理創傷。從而使部分管理人員的價值觀發生轉變,不再注重思想和職業道德,變得庸俗世故,重實際利益等。
(三)高校行政管理崗位競爭壓力過大
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崗位競爭日趨激烈,行政管理人員的壓力日漸加大。按照“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用、合同管理”原則,積極推行教育職員聘任制,打破了“鐵飯碗”,破除了“終身制”,建立了“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使行政人員在這種優勝劣汰的競爭中倍感壓力。在這種雙向選擇中,工作能力平平者往往被無情地淘汰出局。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有些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由于不堪重負,不能很好地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正確地處理好這種轉變,從而產生心理障礙。
(四)高校群體心理環境的惡化
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理想淡化,政治信念動搖、組織紀律渙散、生活方式趨向西化。這些由社會變革引起的出現在行政人員身上的深層次認識問題,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愈加復雜多變。高校群體心理環境的整體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認識錯位。群體心理環境的惡化使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員淡化了對理想的追求,不再看重傳統職業道德,不再提倡奉獻精神,在價值取向上更加側重于實用主義。二是是非界限錯位。在惡化了的群體心理的暗示作用下,使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對于理想與現實,短期與長期,功利與道義等基本范疇的理解極為模糊,大部分行政管理人員以實現自我看成個人的最高理想和終極目標。
三、消除高校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措施
(一)理性引導和心理輔導并重
在提高高校行政人員工作效率時,需要注意理性輔導與心理輔導并重。高校行政人員絕大多數不是“科班”出身,對于管理方面的知識,特別是現代管理知識知之不多。所以,加強對行政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要特別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方針政策、現代管理知識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培訓,提高思想水平,掌握管理規律和計算機等現代技術,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高校管理創新、技術創新乃至教育創新提供強大的動力。由于不具備相應的現代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能,一些管理人員仍習慣于傳統的行政管理模式,滿足于人工或半自動化的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一些管理人員只會使用別人提供的信息,卻不能主動創造和生成信息.還有些管理人員雖然也會一些簡單的計算機操作和網絡應用,卻不知道如何將自己的工作納入整個信息化工作之中。面對高強度的競爭壓力,高校需要對行政管理人員開展心理輔導,引導行政管理人員冷靜、理性地分析社會變革所產生的新格局、新問題,通過心理輔導使行政管理人員順利進入新的社會環境中。
(二)道德教育與經濟利益并重
思想政治素質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根本素質,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員所必須具備的。行政管理人員肩負著“管理育人”的重任,必須不斷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保持自身的先進性,模范高效地服務于學校的中心工作。但由于市場經濟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原則,導致部分行政工作人員片面強調利益主導,而忽視了道德的作用。而實際上,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如果具有一種良好的義利觀,在價值取向上并不對立,相反,良好的道德能使整個市場競爭環境凈化。當然,作為高校領導,理當同時能夠考慮行政工作人員的切身利益。部分高校行政工作人員之所以意志消沉、熱情降低,關鍵的因素在于“道德信仰缺失”。因此,應當給高校行政工作人員灌輸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引導他們以奉獻作為價值標準,在發揮他們的德才基礎上,充分實現其個人的整體價值。
(三)心理疏導與解決問題并重
在對高校行政管理人員進行心理輔導和疏導的基礎上,還需要對他們遇到的實際問題加以解決。要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必須建立一支充滿活力的高水平的行政管理隊伍,這就要切實關心行政管理人員的生活和待遇,充分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促進行政管理隊伍的穩定。根據行政管理人員所從事具體工作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政策,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定期作出考核,并將考核與升降、獎懲有機地結合起來。要為行政管理人員解決后顧之憂,在評定職稱、晉升工資、住房分配等方面與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一視同仁,從而讓有管理能力的人愿意加入到管理隊伍中來。如果職稱評定、住房分配、工資與福利待遇等實際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那么,就不可能解決他們內心深處的心理問題。因此,采取解決實際問題與心理問題并重的原則,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重要原則。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成效關乎高校的整體管理質量和教學質量,因此,應該加強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視度。但是由于諸多因素影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較多問題,應采取理性引導和心理輔導并重、道德教育與經濟利益并重、心理疏導與解決問題并重等措施,提升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 周東.新時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現狀及改革思路[J].才智,2009年 14期.
[2] 李佳歡.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亞太教育,2016年 14期.
[3] 馬西平.高校效能監察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思路——基于行政管理的視域[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 02期.
[4] 王璐.基于工作流管理的高校行政管理自動化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2年 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