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摘 要:現如今,處于互聯網時代,網絡已經進入千家萬戶,成為時下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行政管理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在互聯網環境下,為了更好的完成行政管理工作,就要做好準備迎接挑戰,在挑戰中尋找機遇,實現更好的發展。下面本文就對此內容展開討論。
關鍵詞:互聯網;行政管理;政治民主;電子政務
互聯網對政治民主、文化傳播、社會管理、輿論監督、思想道德等方而的影響深遠,已經成為公眾政治參與的新渠道、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新平臺、大眾傳播的新途徑。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統的以政府為中心的行政管理體制已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利用好互聯網這一技術手段,轉變當前的行政管理體制,達到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和質量的目標越發受到關注。
一、互聯網環境下行政管理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一)缺乏政府信息公開機制、權威發布渠道,影響了政府信用與形象
由于我國政府信息公開機制的缺乏,某些地方政府隱瞞應公開的數據,偽報行政信息,令群眾不滿,由于政府對重大公共事件回應不及時、效率低,缺乏權威的發布渠道,在互聯網狀態下容易產生虛假信息或導致信息歪曲,導致政府應對重大事件時處于被動地位,在處理后續事宜時難以開展,加劇事態的惡化?;ヂ摼W環境下,地方政府官員的不當言行也嚴重影響了政府形象。例如,南京女護士被官員打癱瘓;陜西派出所長發威脅恐嚇短信;吉林一官員罵百姓“給臉不要臉”。
(二)行政管理體制落后,公民政治參與形式化
在傳統科層制行政體制下,權力封閉運行,缺乏有效的權力制約結構。公共服務產品由政府單向供給,公眾沒有選擇的自由而只能接受。我國政府及官員民本理念意識不強,甚至不承認民眾是權力的來源。官本位、強權思想的存在導致非理性的權力行使和官員的腐敗現象。政府缺乏公共意識和責任感,百般推脫與拒斥公眾參與,公眾難以行使參與權和監督權。互聯網不僅能為公眾參政提供渠道,它的快捷性和廣泛性也能大大提高政治參與的效率,使權力得到制約。但是,這也無法徹底克服傳統行政體制的弊端,抵擋官本位思想的侵蝕,導致公眾政治參與形式化。
(三)電子政務發展水平低,政府職能難以轉變
電子政務作為互聯網和行政管理結合的產物,在行政管理的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其發展水平太低反倒難以發揮其轉變政府職能的作用。電子政務在建設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很多地方政府建設電子政務都是為了敷衍上級命令或者顯示政績,形式主義問題突出,沒有真正將轉變政府職能與發展電子政務相結合;其次,電子政務發展缺乏統一的規劃,各地的建設標準不一。政府各部門獨成一體,職能交叉重疊,信息共享程度低,業務不協調,阻礙政府管理運作機制的轉變。再次,群體間信息不對稱形成的數字鴻溝使得公眾參與失衡,保障電子政務發展的法律法規不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人員信息知識和運用信息技術的水平比較低。這些問題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政府職能轉變。
(四)網絡政治參與局限性大,缺乏統一的法律規范
占我國人口相當大比例的農村人口、老年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人想要通過互聯網表達訴求仍受到很多限制,網絡政治參與結構失衡。網絡信息和意識傾向過量,極易瓦解主流意識,政府不能掌握正確信息導致盲目決策。網絡參與行為的不理性也易導致決策失誤。不受約束的自由參與必然導致權利的濫用和行政決策結果的不客觀,使得真正的公眾訴求得不到滿足。對于網絡政治參與,我國只是制定了若干單項法律和規章制度,欠缺全面而完善的立法。公眾網絡政治參與的局限性、參與行為的不理性、法律規范的缺乏都嚴重影響行政管理的發展。
二、互聯網環境下行政管理面臨的發展機遇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政府傳統的行政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以及行政管理能力等已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依靠互聯網發展電子政務,鼓勵網絡政治參與,才能有利于行政信息的傳播和共享,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強化行政監督,促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一)互聯網能保證行政信息的真實、完整和有效
政府獲取行政決策信息時歷經多個層級,信息傳遞渠道單一、流通不暢,容易造成信息失真、缺失或不完整?;ヂ摼W作為高效的信息獲取和傳播途徑,為政府行政信息的獲得和公開提供了便利。首先,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將信息直接傳遞到決策層,使得信息傳遞真實、快速。其次,網絡能最大限度地收集信息,解決基于決策者有限理性的信息缺失或不足等問題,使決策更加理性。對于大容量信息的保存和共享來說,互聯網是最佳的選擇,其傳播成本也最為低廉。
(二)互聯網能創新行政管理方式
互聯網的匿名性和平等性使得任何人都可以方便和快捷地了解行政管理事務。這有利于政府將公眾納入到公共事務管理中來,得到并采納更多的政策建議,轉變了行政決策方式。其次,網絡政治參與強化了政府的服務理念,有利于政府知民意、傳思想、化矛盾,促進政策的順利實施,轉變行政管制和執法方式。此外,互聯網環境下,群眾可以時刻監督政府部門和公務人員的言行和公權力的使用,政務更加公開,促進了行政監督方式和運行方式的轉變我們認為,互聯網不僅是行政職能的載體和表現形式,也是實現行政目標的基本途徑。
(三)互聯網能促進行政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
傳統行政體制下,政府認為公民參與會增加政府財政支出,損害行政效率。然而,充分而有效的公眾參與是做出高質量行政決策的關鍵步驟。政府通過互聯網向公眾通報行政決策,聽取公眾的建議,民意得到充分的表達,整個決策過程變成了民主、開放的過程。網絡政治參與使得行政決策逐漸實現了從部分到民主、從專斷到協商、從暗箱式到開放式的轉變。這種轉變強化了集體決策特征,極大促進了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三、互聯網環境下行政管理的發展策略
互聯網是當下行政管理發展最重要的機遇。行政管理必須緊跟互聯網時代的大潮,步步依托互聯網實現自身的發展。
(一)利用大數據加快信息共享,完善政府信息公開機制
大數據是互聯網時代的一種特征。它采用特殊的方式獲取、存儲、管理和分析信息和數據,利于開放政府公共數據資源,加快政府信息公開的進程。一些學者認為,在互聯網輔助下,民主化程度得到極大提高,公眾不僅可以了解和把握政府行政信息,增加政府的透明度,而且能進行有效的行政監督,防比腐敗。
我們認為,針對當前政府信息公開不到位的現狀,首先,政府應通過互聯網及時發布和傳播有關信息,不能隱瞞真相,在出現焦點問題的第一時間發布官方信息,詳細說明事件真相和處理進展,表明政府的觀點和立場,防比信息的歪曲。其次,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實現政府與公眾及時有效的溝通,保障公民知情權。這有利于政府應對突發事件,掌控輿論風向標,維護社會穩定,樹立政府形象。
(二)改革行政管理體制,鼓勵網絡政治參與
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應該是解決行政管理制度弊端、實現公眾參與、提高決策質量的根本途徑。其中,權力下放是完善權力制約結構的關鍵。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就要改革科層制,推行權力清單制度,下放或者取消政府的部分權力。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應該是建立一個充分履職的有效政府,樹立服務理念,杜絕官本位和強權思想,加強群眾監督,讓他們參與到決策中來,防止公民政治參與形式化。
我們認為,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就要轉變行政理念,提高服務意識;其次,要開設政策咨詢,決策協調和監督的網絡政務平臺,鼓勵公眾網絡政治參與,優化行政管理流程;此外,調整行政組織結構和權力結構,簡政放權,理順權責關系;最后,加強績效評估,提高管理透明度,鼓勵群眾行政監督,杜絕官僚主義作風,遏制腐敗等。
(三)制定電子政務發展規劃,開發利用新的互聯網技術
針對電子政務發展水平低、良美不齊、形式主義突出的現狀,應該制定統一的發展規劃和技術標準,實現信息共享,建立職責清晰的組織機構,避免各部門獨成一體、職能交叉。要樹立發展電子政務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公眾的理念。要提高行政人員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給公眾提供真正需要且有價值的信息,及時與公眾在線互動,實現政府職能轉變與電子政務的發展相結合。要開發利用如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手機等互聯網技術產物,大大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有利于消除數字鴻溝,實現平等參政,促進平臺的規范化建設。
四、結語
綜上所述,行政管理為了更好的適應互聯網環境,需要對管理方式進行改革。首先要認清互聯網環境下行政管理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并且,抓住存在的機遇,運用大數據加快信息共享,完善政府信息公開機制,改革行政管理體制,鼓勵網絡政治參與,制定電子政務發展規劃,開發利用新的互聯網技術等策略,促進行政管理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鞏玉濤.淺議我國行政管理模式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法制與社會,2008年 21期.
[2] 馬小彬.新時期地方志工作發展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中國地方志,2012年 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