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雯霞
摘 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人們常常有一種錯覺,一說起教育,總以為這是學校和教師的事情。其實,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一種培養人的社交活動。廣泛的說,凡是有目的的智力和體力的活動,不論是有組織的還是無組織的,系統的或是零散的,都是教育,而家庭作為社會最小的細胞,在教育方面更是有它不可磨滅的作用。
關鍵詞:家庭教育;孩子成長;影響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139-01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明顯提高,但由于大多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誤解,致使教育孩子的重任完全落到了學校和教師身上。家庭教育的忽視和缺失,嚴重影響了幼兒的健康成長。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的。幼兒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開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從幼年時期開始教育還并不那么困難,但以后矯正缺點的再教育就困難很多。因此,家庭教育把好第一關,打好教育的基礎是十分重要。父母是幼兒的親人,他們是幼兒最親密,最信賴的人。同時他們共同生活在一個家庭里,接觸的時間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時刻刻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所以,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幼兒心靈上起著決定作用。 過去有些教育家把幼兒比作一張白紙,可以任憑你在上面畫什么畫。這種比喻雖然不很確切,因為幼兒的發展要受到遺傳,環境和教育三種因素的影響,但是這種比喻不是沒有一點道理的。因為,遺傳素質只是發展的前提,對人的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是環境和教育,而教育更是起主導作用的。它可以改變一定的環境,或者利用一定的環境,使它有利于幼兒的發展。所以,懂得家庭教育的父母,可以根據幼兒的先天素質和環境設計最美好的圖畫。幼兒從出生到他能夠不依賴家庭而獨立生活以前,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家庭教育,越是年齡小的時候接受家庭教育越多。幼兒上了學,家庭教育的影響就逐步讓位給學校教育,但家庭教育仍然在起作用,直到他自立為止。由此可見,家庭教育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個教育環節,在幼兒的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對幼兒健康成長的影響
首先,家長自身的素質。家長的素質,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對社會和人生的態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準則,即世界觀和思想品德。二是理論、知識方面的水品,即文化素養。家長的人生觀和思想品德對子女教育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有人對多個家長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惡劣、受過刑事處分的家庭做過調查,其中有90%家庭的子女違法犯罪或有劣跡。由此可見,家長的人生觀和思想品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家長的文化素養并不等于家長受教育的程度。家長的文化素養是指家長通過學習和實踐所掌握人類精神財富的多少和所表現出的理論知識水品。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孩子的發展能力取決于父母的發展”一般情況下,家長的文化素質高,孩子的發展就會比較好。所以,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家長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對子女的身心發展肯定是有好處的。
其次,家長對子女的態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家長對子女熱愛、關心的程度和方式;二是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一些不關心孩子的家長。這種家庭下的孩子變得性格孤僻、冷漠、厭世,變得消極、沉淪。還有些家長是太過溺愛孩子,對孩子,父母有說也說不完的牽掛和割舍不下的愛,真可謂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結果是最后培養出來的孩子膽小怕事,時常表現出心理學上所說的“退縮行為”。有的甚至還可能有任性、嬌氣、愛發脾氣、唯我獨尊等不良的人格品質,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賴心理特別重的毛病。這已經成為一個不得不關注的問題了。所以,家長對子女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人格品質的形成。、
最后,家庭生活環境。 家庭生活環境對子女的身心發展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舉個例子來說,單親家庭,它屬于殘破型家庭,父母缺少一方,在這種家庭中的子女容易出現孤僻、膽怯、冷漠得心理,或出現冒險、野蠻的心理。而現代社會討論最多的,是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問題。獨生子女作為當代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引起越來越多各界人士的關注,也存在著許多爭論。有些人認為獨生子女是“特殊兒童”或“問題兒童”,認為他們缺乏獨立奮斗的能力、依賴心十足、缺乏社交能力、早熟、孤僻、嬌氣、任性等。但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心理學家通過對40萬名中學生的調查、對比,發現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更聰明、更富于創新、對事業更敏感。可見,上述問題不能完全歸咎于“獨生”上,這是不科學的。家庭結構是無法改變的,但家庭教育卻是可以改變的。了解了問題的所在,就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補救或避免可能發生的問題,使孩子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家庭生活環境對家庭教育,對孩子身心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顏之推也說過:“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于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
三、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對于絕大多數家長來說,仍然很迷惘。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對孩子進行全面的教育,做到德、智、體、美、勞兼顧在體育方面,要注意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和體育鍛煉,防止營養過剩,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力量、耐力、速度,靈敏度以及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不利環境因素的抵抗能力;在品德教育方面,要根據社會對兒童青少年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和兒童青少年年齡特征進行教育,做到適時適勢;在智育方面,主要是進行早期智力開發,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開闊孩子的知識眼界,對文化知識的學習進行必要的指導和輔助以及制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做到適時而教,遁序漸進;在美育方面,培養孩子正確的審美觀點和創造美的意識;在勞動教育方面,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等。總之,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第二、要提高家長的自身素養,做到以身作則,榜樣示范。提高家長的自身素養,包括要有知識,比如幼兒生理學知識、教育學知識等;要有能力,例如要有了解子女的能力,分析問題、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有威信,要有義務感等等。總之,家長要提高自身的素養,可以從多方面入手,最重要的是做到以身作則,榜樣示范。由于身教重于言傳,往往產生于潛移默化中,可謂是力量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