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大偉
摘 要:小學思想品德課是一門典型的育人課程,是對學生實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重要作用。在思品課教學中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課教師應該積極思考也應解決好的重要問題。如果能在這方面有所突破,肯定會對小學生的道德能力發展更具有指導意義。本文筆者對此進行了認真探討。
關鍵詞:小學教學;思想品德;教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195-01
小學《品德與社會》是小學階段對兒童進行德育的主要課程,它以態度、情感和行為的改變為主要目標。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思想品德課教學,是否真正走向素質教育,其重要標志是引導學生主體參與教育過程的程度。在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盡情為學生安排充實、豐富的活動,給予充分表現的機會,不斷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讓他們在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自行判斷、共同評價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惡,加速道德認識的內化,促進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
一、角色扮演引發共鳴
近年來,有識之士提出“讓學生中在活動中學習思品”、“思品教學體現活動化”等觀點。在思想品德課中,一篇故事完整、情節生動、表象鮮明的課文,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個故事情節。通過一臺有血有肉、情節生動的課本劇,學生可從中領悟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這是一種以社會經驗為基礎而設計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增強社會中的角色意識,喚起責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課,有關星星和爸爸媽媽逛商場吵著買東西的一段情節,就可以讓學生以模擬的百貨商店為背景,由學生來扮演爸爸媽媽和星星,雙方都試圖說服對方。讓學生演了后評,評了再演。這樣在評演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言行,認識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間的區別、差距,加上老師的點撥和激勵,學生的道德認識不知不覺內化為學生的行動而外顯出來。
二、提高教學方法
1、明理法。小學生心理品質的形成是以他們的道德認知為基礎的。所謂明理法,就是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認識,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惡丑現象,使他們形成正確的是非觀、美丑觀和榮辱觀,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學生的心靈像一張即將作畫的紙,是純潔無瑕的。教師在思品教學過程中,著重點在于通過課程的教學來幫助學生認識社會現象,塑造孩子美好的心靈,培養健康的心理。小學階段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養孩子的重中之重。如在“明禮”教育中,有位老師從《中華成語故事》的錄像帶中挑選《曾子殺豬》的片段在課堂上播放,而后讓學生討論有關“誠信”方面的話題。這樣,學生在《講信用》一課中對做人要“一諾千金”和“言必信,行必果”等有了較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人與人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如果不講誠信會有怎樣的后果。可見,在小學思品課教學中,通過明理方法進行教學,在提高小學生道德認識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
2、陶冶法。和諧、愉悅的環境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形成。陶冶法就是努力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如建設良好的班集體、創設優良的校風、設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學生的身心于潛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多表揚多鼓勵。凡是在寬容、大度、不斤斤計較等方面有進步的同學,就能得到一個相應的榮譽稱號,并且他的名字還要被寫上“班級之最”光榮榜。這樣,就在班級中營造起了一種和睦相處、團結互愛、積極向上的氛圍。久而久之,學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自信心得到了增強,學習勁頭更足了,班上因一點小事相互吵鬧的現象也基本絕跡了。小學生的心理比較脆弱,師生之間的行為方式和人格特質往往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在思品課教學中有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學生在一個和諧快樂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這從某種角度上說,就是對小學生情感的一種積極的陶冶。
3、感染法。人的情感總是相互感染的。感染法就是教師不但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與言行去感染學生,而且充分挖掘教材,積極促進學生間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相互感染,不斷增強。小學思品教學不能光限于書本和課堂教學,要讓教學產生良好的效果,關鍵在于教學內容能不能在學生中間產生共鳴。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不能僅僅把他們看成教學灌輸的對象,特別是在豐富多彩的家庭和社會生活中,學生對某些社會事物的看法,往往會對其心理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在思品課的教學中,要打破傳統的課堂灌輸教學,努力著眼于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運用情景和音像設備,以達到教學目的。
三、與實踐相結合
思品課的教學應注重課堂明理,課外導行。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除了課內教學,校內訓練,還要有意識地抓住各種教育時機,組織學生主動地、愉快地進行實踐活動,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有利于知行統一,形成道德評價的能力,促進道德素質的提高。如在教學《請到我的家鄉來》后我安排了課外活動,組織學生參觀家鄉的工廠、街道、名勝古跡。通過參觀,使學生親眼目睹家鄉所發生的巨大變化,激起對家鄉、對黨、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激起為建設家鄉,建設祖國而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是一個塑造小學生美好心靈,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過程。小學教師要在思品課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實踐,只要教師富有一片愛心和誠心,小學思品教學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機且緊密地揉合起來,在培養小學生健康心理方面發揮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