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
摘 要:在新課改不斷的實施和推進,教育出現了新的生機,但是因為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大,學生就需要接受培養抗挫力的教育,防止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因為接受不了壓力和挫折而產生消極心理。因此小學體育培養學生的抗挫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對此,提出了一系列的響應策略,旨在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認識,使很多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
關鍵詞:小學體育;抗挫力培養;方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378-01
當前,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對人們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面對知識經濟社會的挑戰,當代小學生承受著過重的心理負擔,致使他們產生學習焦慮情緒。由于我國計劃生育已實施多年,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對孩子溺愛、嬌生慣養的現象越來越成為社會共性。孩子在優越的環境中成長,很少有面臨挫折的情況,但是孩子一旦接觸社會,撲面而來的種種壓力就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從而產生不可預知的后果。因此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就應該接受抗挫力的學習,心理承受力越強,就會更容易地面對現實,從而積極找到解決問題的手段。因此利用小學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抗挫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小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受挫后的表現
1、緊張焦慮。體育運動是帶有很強的集體性,假如一個同學在體育活動中不能按要求完成,會影響到其他同學的活動進行,也會受到老師的批評,現在的小孩子心理往往比較脆弱,也比較在意他人看法,這樣一來,他們就會緊張焦慮,身心發展受到損害,心理變得敏感。
2、情緒激動。受到挫折時,學生往往不愿意接受失敗的結果,這樣就容易產生攻擊性,例如對抗性的體育游戲時,輸的一方往往心里很失落,會為自己找種種借口,或是攻擊裁判和其他同學,這種憤怒激動的情緒,往往是潛意識里無法接受失敗而導致的。
3、逃避。體育項目中,例如400米跑步項目,很多同學往往會借口生病、肚子疼等不去參加,這是因為400米運動難度較大,考核標準難以達到,學生往往產生逃避心理,以各種理由來搪塞老師,躲避考驗。
4、推卸責任。在團體性的體育項目中,失敗的一方會把自己的過失推給其他同學,這是內心內疚、焦慮不安的一種表現,這樣做減輕了他們的心理壓力,但這種推卸責任的方式是不敢面對問題的表現,是不良的行為品質。
二、培養學生抗挫力的意義
本文根據大量的小學體育實踐數據,得出了72%的小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會表現出缺少毅力和容易放棄、不自信的情況的結論。根據很多小學體育老師反映,很多學生在進行耐力鍛煉例如長跑、仰臥起坐時,都會因為種種原因中途放棄或者不愿意進行,這其實就是學生意志力欠缺的表現。還有部分原因是從眾心理,部分學生看到有人退出鍛煉,也會隨之退出,這樣的消極行為就會嚴重影響到體育教學的質量。此外,很多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比較傳統,內容單一,方法單調,對學生沒有足夠的吸引力,使學生產生了接受體育鍛煉就是活受罪的心理。而過去傳統的體育教學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水平,由此難以鍛煉學生抗挫能力的培訓,從而很難保證體育教學質量,更不用說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有促進作用。因此,小學生抗挫力的培養對其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培養學生抗挫力的策略
1、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抗挫力的培養。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體,負責對每一位學生的教學工作。因此先使教師重視培養學生抗挫力的重要性,才能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幫助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抗挫力,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和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例如教師在教學生踢足球的教學中,就可以把抗挫力的鍛煉灌輸到每一位學生心中。教師通過這樣的講解和動作示范,就會讓學生產生對運動的熱愛,同時在運動中也極大地提高了抗挫力的鍛煉,還通過運動培養了堅韌的體魄,鍛煉了心智,也豐富了學生的人生。
2、培養小學生的抗挫意識。小學生因為心智尚未成熟,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會更容易產生意志消沉和無所適從。目前我國小學生自殺的案例近年來不斷增高,這就凸顯了當前孩子抵抗外界壓力的能力明顯偏低,甚至幾乎沒有,從而當面臨壓力時,往往采用極端手段。因此,對于小學體育課程的開展,教師應當著重培養小學生的抗挫意識,提高小學生的意志力。每個小學生所能承受的困難抵抗力不一樣,心理素質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面臨困難時做出的行為表現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師應當針對每一位孩子的特點積極幫助學生尋找各自原因,并根據原因進行適當調整,以更好地應對挫折。這樣可以不斷強化學生的抗挫能力。
3、通過體育實踐培養學生的抗挫力。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如何,需要通過體育實踐來證明,這不僅對于學生抗挫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還在很大程度上為小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這對于其增強信心、強化學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如在接受足球訓練后,教練帶隊參加區小學足球比賽,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安排其相對位置,有些學生善于進攻,有些學生善于防守,有些學生體能較好,可以大范圍跑動。在比賽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優勢和缺點進行定位,并對學生的比賽過程進行詳細觀察和分析,記錄每個學生在比賽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長處和不足。對于長處要不斷強化,而對于不足在以后的鍛煉中加以改進,以促使其更好地應對足球比賽。通過開展體育實踐,可以促使學生在比賽中感受競爭,強化抗挫折意識,不斷總結應對策略,以提高抗挫能力,最終達到強化學習效果的目的。
4、評價以鼓勵為主。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支持和肯定,在400米跑步運動中,學生會出現“極點”現象,這個時候也是考驗學生意志的好時機,教師要在學生身體和心理都出現不良反應的時候,給予他們一點精神上的助推力,讓那些缺乏自信、意志薄弱的同學能夠繼續堅持,不放棄,當通過自己的努力到達終點以后,這部分學生的自信心會得到極大提升。
實踐證明:在快樂體育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是素質教育的一種具體表現。在體育教學中,它們發揮著不同功能,但又相互補充,通過這樣的體育教學,能為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深化素質教育,培養出更多勝任當今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有用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