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華
摘 要: 教育的本旨是養成能力,養成習慣,使學生終生以之。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小學語文教師應著力培養學生學習語文、使用語文的習慣,使學生獲得良好的語文學習能力,為將來的更深層次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學習習慣 勤于動筆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指出:“教育的本旨是養成能力,養成習慣,使學生終生以之?!逼渲袑W習習慣的養成,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承擔的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盡可能多的具體知識,而是著力培養學生學習語文、使用語文的習慣,使學生獲得良好的語文學習能力,為將來的更深層次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那么,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培養學生怎樣的學習習慣,如何培養學生這些良好的習慣呢?
一、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一方面是為了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另一方面是為了做好具體知識內容上的準備。課前預習的具體步驟和做法是:認真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具體內容,把握重點內容,尋找難點部分,為聽講做好準備。進行了課前預習后,在聽教師講課時,能夠有目的地突破重點和難點,益于接受新的知識。
小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和監督。學期開始,在拿到新課本后,教師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引導他們在大體上瀏覽課本的目錄,對教材有初步了解;每周開始,教師指定將學習的課文,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細致的預習,有不明白的地方,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標記;每天課程開始之前,教師應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分層次、劃段落,找出內容的重難點,并在課上進行適當檢驗,以此鞏固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二、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習慣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小學語文中的課文,都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學生之所以感受不到,是因為他們沒有細致觀察。作文的寫作,需要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學生只有細致觀察周圍的生活,耐心尋找和發現事物的更替、變遷,人性的真善美、假惡丑等,才能激發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情感,寫出言之有物、感人至深的作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習慣。
培養學生觀察的習慣,最重要的是從生活、學習中入手,引導學生處處留心。如學校組織學生外出游玩時,看到新奇的動植物等,在學生興奮之余,教師要適時提醒和引導他們,讓他們既知大概,更知細節。細節的審視,需要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研究細微。最好的辦法是,同類事物進行比較,找出細微的差別。比如引導學生對鴨和鵝進行對比,說出它們的區別。此外,學生也可以通過觀察事物的形狀、顏色、味道等對其進行認識和學習,逐漸培養學生認真、細致觀察的良好習慣,為語文學習奠定牢固的基礎。
三、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再閱讀?!庇纱丝梢?,閱讀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時常為學生挑選適合閱讀的圖書,推薦給他們,并引導認真閱讀,并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習慣,使學生受益終生。
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習慣,可以與“書香河北”全民閱讀活動同步,每月定時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年齡段的閱讀書目,使學生通過閱讀學習生活技能,了解自然、社會,認識人生真諦。此外,教師還應通過具體的閱讀活動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使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得到提高,為閱讀更多書籍提供有利條件。
四、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
我國清代學者陳憲章曾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钡莱隽速|疑發問對學問進步的重要作用。對于課文中不懂的問題,不敢于發問,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是對學習不好的;對于課文中存在爭議的地方,不善于質疑,是不能很好地領會文章的內涵的。這都是不會學習的表現,都不能使學生取得學習進步。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教師首先要會提問、會引導,激發學生的疑問,進而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在課文講解伊始,可以鼓勵學生提出簡單的問題;隨著教學的深入進行,鼓勵學生提出較復雜的問題;課文講解完后,鼓勵學生對課文中自己認為有悖常理、自相矛盾等內容,提出質疑,并闡述觀點和看法,教師選擇有典型意義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研討。學生在質疑、討論中,對所學知識不斷深化,為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奠定基礎。
五、培養學生勤于動筆的習慣
“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習要勤于動筆,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無論是自己讀書還是課堂聽講,都應做到這一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勤于動筆的習慣。
課堂聽講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記筆記,標記重難點,勾畫表達感情的句子、段落等。課外閱讀時,教師剛開始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拿筆在書上標注,或在本子上摘抄、記錄;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水平后,可以引導學生在書的留白處,對字、詞、句、段、篇等作批注,起先不要求必須成句,可以是簡單的一個詞,如“精彩”、“太妙了”等,然后逐漸用完整的一句話、幾句話代替,形成完整的意思表示。在校外,學生的所見所聞很多,生發出不同的感想,把其及時記錄下來,不僅可以為寫作文積累豐厚的素材,還可以養成動筆的習慣。
六、培養學生階段復習的習慣
人的記憶是有階段性的,學過的知識不經常復習,久而久之就會忘掉。因此,要培養學生階段復習的習慣。其好處表現在:首先,可以從舊知識中獲得新知識的線索。其次,可以避免忘記所學知識。再次,可以查漏補缺,使所學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網絡。
培養學生階段復習的習慣,首先從每天課外作業開始,在做作業之前,要求學生首先將當天學過的知識復習一遍,并選擇適合的方法進行整理。每篇課文學習完后,對整篇進行復習、整理;每個單元學習完后,對整個單元進行復習、整理;一本教材學習完后,對整本書進行系統復習、整理。學生在不斷地復習、整理中,鞏固所學,對知識進行內化,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賈瑞英.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9(09).
[2]劉珍珍.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J].中學課程資源,2008(04).
[3]江廷超.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J].小學時代(教師),2010(08).
[4]余娟.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