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甦霞
摘 要: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并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美術課堂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
關鍵詞:美術;一年級;學習習慣;培養
一年級是良好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因此,在此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美術課的過程特征和一年級學生年齡的特點,我認為應該著重培養以下三個方面的學習習慣。
一、培養認真準備的習慣
美術課和其它學科還不一樣,是操作性較強的科目,它需要準備大量的資料和許多特定的工具。如上繪畫為主的課要帶水彩筆或顏料,泥塑課要準備黃泥,剪紙課要準備剪刀、彩紙、膠水,國畫要準備毛筆、墨、紙、調色盤等等。有時根據教學內容還要準備一些圖片或者實物。一年級的學生往往會出現不愿準備或者忘記準備的情況。工具是上好美術課的保證,沒帶工具的那部分學生上課時無所事事,干擾其他學生的學習,這就使得興趣很濃的學生也無法排除干擾全身心的投入到美術課上,使得課堂效果大打折扣,教學任務完成不了,學生作業也交不齊。因此,培養一年級學生提前認真準備用具是美術課堂教學的基本條件。首先,教師在課堂上要提出明確的要求。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語言的理解水平還不夠強,自覺性還不夠高。所以教師要講清楚讓學生在上課之前準備好哪些工具,并說明對美術課堂的重要性,讓學生認識準備美術用具的重要性。教師所提出的要求一定要清晰、簡明。為了防止學生遺忘,老師可以把要準備的工具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抄在小紙條上,放在隨時都會用到的文具盒中。如果第二天還有人忘記帶,我就把他的名字記下來告知家長,請家長一起督促他帶美術用品。這樣的方法很奏效,久而久之,學生便會養成提前準備的好習慣。其次,教師應該教給學生攜帶和整理工具的方法。一年級的學生自理能力較差,對于教師要求攜帶的工具總是零零散散。到教師要求學生使用的時候,他們便到書包里尋找,這里找出一張彩紙,那里搜出幾支彩筆,不僅浪費上課的時間,而且會養成他們不善整理的壞習慣。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每人都準備好一個小工具袋,把美術用具和資料放進去,系在書包帶上,這樣既便于攜帶,又讓學生逐漸地學會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具。
二、培養學生認真聽課的習慣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踏入小學的校門,對美術這門學科還不是很熟悉,因此,我發現大多數的小朋友都認為美術課就是我想畫什么就畫什么,我講完了,他也畫完了,最后畫出的作業還不符要求。因此,我覺得培養學生美術課認真聽課的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
(1)有效的教學手段、多樣的教學形式,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只有對某樣東西感興趣了,才可能以全身心的狀態投入。為了提升課堂的吸引力,激發孩子主動學習、快樂學習的欲望,每次備課時,我都會查閱相關的資料,盡可能地設置好每一個環節,讓孩子感到我的課是既豐富又生動的。在上課的過程中,我還會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如生動的導入,講演結合的示范,多樣的作業等。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我還將手工制作、美術欣賞、動手繪畫穿插進行,久而久之,學生的注意力也越來越集中了,畫出的作品也越來越好了。
(2)寬松的課堂氛圍,足夠的思考空間,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美術課的學習包括了看、聽、想、說等許多方面,而思考是貫穿其中的唯一線索,沒有思考,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就無從談起,更別說認真聽講了。一年級的孩子無意注意比較頻繁,一有風吹草動他們的注意力就轉到了別處。因此在教學中,我總是盡量地創設安全、自由的開放式課堂氛圍,給孩子足夠的思考空間,為了讓“思考”變得更加有趣,我還想出了一個新的方法,變“學答”為“學問”,鼓勵學生向我提問,通過這樣方法,不僅逐步改變了我提問孩子答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時對孩子的注意力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培養勤于思考的習慣
美術課的學習包括了看、聽、想、說、畫等許多方面,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各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興趣,而思考是貫穿其中的唯一線索,沒有思考,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就無從談起。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養成多思善問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思維敏捷度的有效方法。美術不是簡單的畫畫,它涵含蓋了很多的文化,要對它進行挖掘和呈現,就需要教師創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勤于思考:樂問、敢問、多問、善問。一年級的學生無意注意比較頻繁,一有風吹草動他們的思維便飛到了課堂之外。或者是他們過于專注他們所感興趣的事情而忘記了自己是在上課。這樣的狀況,學生對課堂知識是沒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的。因此,使學生盡快養成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是美術課堂順利展開的關鍵。首先,創設安全、自由的開放式課堂氛圍,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為學生營造寬松融洽的教學氣氛,消除課堂上的緊張感、焦慮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可以改變沿襲幾十年不變的傳統教室布置模式。根據教學內容與形式改變教室課桌位置的布置,一方面可以為學生討論交流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也讓課堂形式經常有一種新穎、開放的感覺,真正從形式上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學生會感覺到教師在時刻關注著自己,“親其師,信其道?!弊屗麄冇H近老師,親近課堂,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思考。鼓足學生質疑的勇氣,逐漸改變教師提問學生答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變“學答”為“學問”。鼓勵學生向老師提問,事實上這是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絕好辦法。教師在課堂上要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有機地“插嘴”。而這里的有機是需要老師在課堂中進行指導,是文明、有序的,而不是雜亂無序的。“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提出問題本身就蘊含著創造思維的火花。段形式多樣,有投影、幻燈、錄象、實物等等。在美術課堂中運用直觀手段便于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聯想,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觀察是繪畫的基礎,學生通過觀察事物特征,才能用線去概括和表現物體。如教學生畫童話城堡時,可以先將讓學生將玩具積木拿到課堂上請學生共同觀察并嘗試搭建,在搭積木時學生的思考活躍了,形狀和方向的不同組合能呈現出不同的城堡造型。學生的思考方式不同,搭建的城堡也是形態各異,這又給學生一感官刺激,致使他們的思考更加勤快了,想著還可以創造怎樣的造型。其次,提供豐富的直觀資料,給學生思考的動力。美術教學所用的直觀手更強的感染力,對學生形成大膽作畫的學習習慣具有特殊的作用。一年級學生的一個重要心理特點就是模仿,而且可塑性強,因此,可以在教學時,教師發現有大膽作畫的學生,比如構圖大且飽滿的,構思比較獨特的,或者用色比較大膽的,可以不失時機地進行表揚,并指出優點讓其他學生向他學習,模仿該學生畫畫的大小,位置,讓學生逐步放開膽子進行構思表現。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原先的畫與放開膽子后所畫的進行縱向比較,找出兩幅畫的區別,讓學生認識到應該以后一幅畫的形式為“榜樣”進行繪畫表現。還可以通過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形成“大膽作畫”的心理暗示,逐漸形成大膽作畫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在一個人一生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梢赃@么說,一個人擁有了良好的習慣,他就成功了一半。因此,作為美術教師應該以足夠的耐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