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勝
摘 要: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也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更是教學成功的基礎。準確、恰當的課堂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然而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提問作用發揮的遠遠不夠。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
一個好的課堂提問,不但能鞏固知識,及時反饋教學信息,而且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啟迪學生思維,發展學生的心智技能和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認知結構進一步深化,還能促使教師了解學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教學。為保證數學課堂提問的效力,教師在設計提問內容時要做到:
一、準確把握提問時機
提問可以在單位教學時間內任何時刻進行,但不同時刻的提問所取得的效果是不盡相同的,也就是說,提問存在著一個最佳時間的選擇問題,在一個完整的單位教學時間內,只有少數幾個瞬間時刻是提問的最佳時間。教師必須善于察言觀色,注意學生的表情和反饋信息,及時抓住這些最佳時刻。一般來講,教師提問有課前復習提問、導入新課的提問、課間引導啟發學生思考的提問和課后總結性提問。雖然一節課中提問次數沒有確定,但要把握好提問時機,不宜過多,何時提問,提問什么內容,一般課前應設計好,提問要問到關鍵處,問到點子上,問出水平來。如在上課初期,學生的思維處在由平靜趨向活躍的狀態,這時多提一些回憶性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喚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的作用;當學生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狀態時,多提一些說明性、分析性和評價性的問題,有助于分析和理解所學知識的內容,進一步強化學習興趣,并使學生保持積極的思維狀態;當學生思維處在由高潮轉人低潮階段時,多提一些強調性、鞏固性、和非教學性問題,這時,可以重新激發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二、提問時要尊重每一位學生
學生是一個有完整人格的人,而不單單是一個受教育者。他們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人格尊嚴。尊重學生熱愛學生是教育者的天職。現代教育應該樹立這樣的觀念: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堅決捍衛你說話的權利。課堂提問時尊重學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教育心理的一些實驗證明了不同的師生關系模式對教育過程及效果可能產生不同的影響。李皮特和懷特在勒溫指導下,進行的關于集體氣氛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民主型領導作用下,成員之間的友好性和參與集體的程度高,活動的組織程度高。課堂提問時尊重學生,是教師民主管理課堂的表現。只有充分尊重學生,學生才能夠積極思維、踴躍發言,課堂氣氛才能活躍起來。也只有如此,課堂效率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當學生回答不出老師的問題,特別是對老師的提問保持沉默時,老師最好要面帶微笑,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可以通過重復該問題、改變問題的措辭、縮小提問的范圍等手段,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或激勵學生開口講話,哪怕學生開口只講一句話,教師也要給予鼓勵,并適時“讓學生體面地坐下”。
三、數學老師的提問內容要有目的性
課堂提問的內容應當緊扣教材,圍繞教學目的、教學的重難點而進行。所提問題應該為課堂教學內容服務,每一次提問都應有助于啟發學生思維,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對舊知識的回顧,有利于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在設計問題之前,教師不僅要考慮提什么樣的問題,還要考慮為什么提這樣的問題,目的是什么,使每個問題都成為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組成部分,使提問為教學目的服務。通過這一問題要解決什么,達到什么,是為了啟發學生探索的欲望,還是引導他們獲得新的知識,教師必須心中有數。
四、數學老師提問的內容要有啟發性
提問要能引導學生到思維的“王國”中去遨游探索,使他們受到有力的思維訓練。要把教材知識點本身的矛盾與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矛盾當作提問設計的突破口,讓學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發現“為什么”。同時,還要適當設計一些多思維指向、多思維途徑、多思維結果的問題,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五、數學提問的內容要有趣味性
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注意到課堂提問的內容新穎別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學習。
六、數學提問時要注意語言的明確性
數學語言的特點是嚴謹、簡潔,形成符號化,教師提問語言既要顧及數學這種特點,又要結合學生認知特點,用自然語言表述要準確精煉,不能含糊不清。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學的前提,要實現有效教學的目的,教師就應勤思考,多分析,努力優化課堂的““問”出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激情,“問”出學生的創造。
參考文獻:
[1]吳立崗.《現代教學論基礎》.
[2]王方林.《何謂有效的課堂提問》.
[3]崔緒春.《新課程理念下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與引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