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整理和復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其課時總數約占教學時間的20%。因此,提高小學數學整理和復習課的教學效率至關重要。在小學數學的每個單元、每個階段的內容學習完成之后,進行一次系統的、全面的回顧與整理,是十分必要的。通過概括而系統的復習,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整體知識水平,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復習課;有效性
一、復習內容要有針對性
數學知識最大的特點是系統性強,知識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因此,復習時不能按部就班,按教材的順序把舊知識機械地重現、簡單地羅列,而要加以歸類整理、重組知識點,加強復習內容的針對性。復習內容的針對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針對教材內容的特點,突出重點、難點,把有聯系、易混淆的知識放在一起復習,把需要重點掌握、難以理解或外延較多的內容單獨列出來,進行專題復習。二是針對學生知識缺陷、疑惑,精心組織、設計復習內容。比如,“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教材編排是按分數乘法——分數乘法應用題——分數除法——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順序分兩個單元安排的。因此,學生常出現“分開時清清楚楚,合起來糊里糊涂的情況。針對這一問題,就可采用對比綜合的方式進行復習:
(1)先出示“A.本班有女生24人,B.男生30人”,要求學生根據這兩個條件,提出與分數應用題有關的問題并解答。在反饋交流后,教師有意識地選擇“①男生人數是女生的幾分之幾”,“②女生人數是男生的幾分之幾”,“③男生人數比女生多幾分之幾”,“④女生人數比男生少幾分之幾”四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復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中的數量關系與結構特征。
(2)讓學生把條件A或B與①~④中的任一個搭配,自編練習題并完成解答。在文流中,圍繞單位“1”、數量關系、結構特點、解題思路和方法分析比較新編的4道題,在求同存異的剖析比較中,讓學生弄清分數乘除法應用題之間的聯系、區別。在編題、解題的過程中,經歷分數應用題從簡單到復雜的變換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分數應用題結構的整體認識,理清分數應用題的基本脈絡,提升思維水平。這樣的復習課,重點突出,目的明確,講活一題,學生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比較中理清脈絡,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復習方法要有實效性
首先要做到因內容而異,講授式、練習式、討論式各得其所,讓學生多動口、動手、動腦,多討論、操作,自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其次,要做到因學生而異。整理和復習課中的“整理”很重要,但不同年級的學生整理知識的主體不同。顯然,對于低年級的學生,知識點必須由教師進行整理、提升,而且要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加以呈現,應注重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更多地關注練習形式的多樣化。中高年級,可讓學生逐步成為整理知識的主角,讓學生經歷自主整理知識的過程,然后通過交流、對比、補充,建構一個條理清晰的知識網絡。而教師主要負責設計典型性、綜合性問題或練習對知識點進行提升。比如總復習(量的計量)時,可以做如下設計。
1.整理知識點
由于量的計量知識平時分散學習的較多,而且計量單位間的進率比較復雜,集體復習難免單調枯燥或顧此失彼,本環節放手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整理,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這方面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高年級學生應該是整理知識的主角。教學實踐發現,有的小組采用提綱式,有的小組采用表格式,有的小組采用分類式……形式多樣,方法各異。學生通過交流、對比、補充,把看似雜亂無章的眾多計量單位的有關知識整理得井然有序,得到條理清晰的知識網絡。
2.提升知識點
知識點整理后,教師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根據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把握何時應惜墨如金、何處要濃墨重彩。計量單位間的進率、各計量單位大小的感知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實際應用時常常張冠李戴、笑話百出。在上面的這個環節中,教師通過有效問題的追問讓學生弄清了各計量單位間的區別與聯系,拓寬了知識面,通過比畫、估計、判斷等讓學生充分參與活動,增強了對各個計量單位的數感。
三、復習習題要有綜合性
練習既是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點、溝通知識間聯系的過程,又是應用知識、發展能力、開拓思路的過程。精心設計復習課的練習是提高復習課效率的重要一環。一般情況下,除選擇學生平時出錯較多和能體現典型解題思路的習題進行專項練習外,更多的要注意練習的綜合性,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題組練習、一題多問、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是常用的方式。同時,要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讓不同的學生在復習中都能有所提高,有所收獲。如五年級“分數的意義”單元復習,可以設計這樣一道題:“ 是什么數?如果A不是零,A是( )時, 是真分數、最大真分數、最小假分敷、最簡分數、整數、有限小數?”這是一道綜合性的題目,看似簡單、普通,其實具有很高的含金量。首先,第一問是開放性問題,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想法,能很好地喚醒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在不同想法的交流中,在不同思維的碰撞中,學生審視自己的想法、分享同伴的思考,漸漸體悟到思維的周密性與深刻性。其次,第二問包含了真分數、假分數、最簡分數的意義,包含了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大小比較等相關知識點,整合了分數的有關知識,同時加強了分數、整數、小數相關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第二問,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都能直接說出符合條件的不同的具體答案,而數學素質比較好的學生可以歸納、概括出更全面的答案,這樣照顧了學生的差異性。精心設計類似的復習題就能避免題海戰術帶來的弊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小學數學整理和復習課要上出實效并不容易,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摸索,根據本班學生實際,因材施教,精心選擇內容,靈活選用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反思中總結,既發展智力,又提高能力,從而提高整理和復習課教學效率,真正獲得教學實效。
作者簡介:
凌興潔(1970~ ),男,籍貫:安徽省安慶市,本科,職稱:小學高級,研究方向: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