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魯君 (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 浙江紹興 312088)
?
自尊在流動兒童拒絕敏感性與心理健康水平之間的中介效應
阮魯君 (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浙江紹興312088)
摘要:為了探討自尊在流動兒童的拒絕敏感性與心理健康水平之間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測查了310名流動兒童的拒絕敏感性、自尊水平、孤獨感和社交焦慮情況。結果發現流動兒童的拒絕敏感性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自尊發生作用的。
關鍵詞:流動兒童;拒絕敏感性;心理健康水平;自尊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4.053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流動人口家庭化現象日益普遍,流動兒童已成為城市中一個龐大而不容忽視的群體。國家和社會給予了這一群體高度的重視,主要集中在他們受教育的權利、機會和資源等方面。但是流動兒童的城市融入的問題依然存在,有調查顯示近1/3的流動兒童害怕被歧視,擔心城市公民看不起自己,那些感受到自己被歧視和排斥的流動兒童往往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但另一些研究顯示流動兒童并非都擔心被他人排斥或拒絕,那么在同樣的環境中,為何一部分流動兒童會為被他人排斥焦慮導致無法很好地融入當地的城市生活,而另一部分卻能較好地適應并融入城市,是否存在某種心理因素在其中起著作用?
拒絕敏感性是一種對社會排斥所表現出的焦慮性預期、準備性知覺和過度反應的認知情感加工傾向性的人格特質。研究者提出兒童早期受到父母的拒絕是其產生拒絕敏感性重要原因,他們會時常擔心被他人所忽視或者拒絕,尤其是對那些模棱兩可的情境往往傾向于感受到拒絕。已有研究顯示流動兒童的拒絕敏感性顯著高于非流動兒童,且其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于非流動兒童,拒絕敏感性與心理健康水平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
社會計量器理論指出自尊監控和調節著人們的人際關系質量。熊青的一項關于流動人口歧視研究中發現,流動人口的自尊在歧視體驗與SCL-90癥狀之間存在著顯著的中介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個體的拒絕敏感性與自尊存在顯著負相關,而高拒絕敏感性的個體其人際關系質量較低,基于以上研究結果,本研究認為自尊可能作為監控器,調節著高拒絕敏感性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綜上所述,本研究欲通過問卷調查方式來探究流動兒童拒絕敏感性的內在心理機制。
1.研究被試
本研究選取紹興地區某所農民工子弟學校,隨機抽取310名小學生,通過集體測試指導語引導和一對一輔導。
2.研究工具
(1)兒童拒絕敏感性問卷是王江洋、楊薇于2011年編制而成,包括三個維度,分別是拒絕敏感性、拒絕憤怒性和拒絕預期性,每個維度設計了4種情境,并采用六點計分方式。
(2)Rosenberg的自尊量表用以評定青少年關于自我價值和自我接納的總體感受。此量表由5個正向計分和5個反向計分的條目組成,分5級評分。
(3)本研究采用的是由 Asher 等人編制的,已被廣泛應用,具有較好的信效度。本研究將量表中適當合并和調整,形成10個正反向項目,采用五點量表式記分。
(4)兒童社交焦慮量表由10個項目組成,按三點計分方式,總分越高,表示焦慮越強。
3.數據處理
采用Epidata3.0輸入問卷數據,運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
首先對拒絕敏感性、自尊與心理健康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拒絕敏感性與自尊存在顯著負相關(r=-0.419,p<0.01),與孤獨感(r=0.545,p<0.01)、社交焦慮(r=0.447,p<0.01)存在顯著正相關,而自尊與孤獨感(r=-0.413,p<0.01)、社交焦慮(r=-0.385,p<0.01)之間具有顯著負相關。
以上相關分析結果表明三個變量可以做進一步分析,而本研究欲探討自尊在拒絕敏感性與心理健康水平之間是否具有中介效應。因此采用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對這三個變量進行三個步驟的回歸分析。在第一個方程中,拒絕敏感性對孤獨感(t=11.34,p <0.001)、社交焦慮(t=8.73,p <0.001)的預測作用顯著;在第二個方程中,拒絕敏感性對自尊的預測作用顯著(t=-8.06,p <0.001),表明拒絕敏感性對自尊的預測作用極其顯著;在方程三中,拒絕敏感性對孤獨感(t=8.77,p <0.001)、社交焦慮(t=6.33,p <0.001)的預測作用顯著,當自尊進入結構方程后,影響系數有所下降,所以自尊起到顯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為了證實中介效應的存在, Sobel檢驗的結果如圖1所示,自尊在拒絕敏感性和孤獨感之間的中介效應顯著,z=3.47,p<0.001,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為(-0.32)×(-0.26)/0.48=17%;自尊在拒絕敏感性和社交焦慮之間的中介效應顯著,z=6.15,p<0.001,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為(-0.32)×(-0.14)/0.20=22%。當自尊出現時,拒絕敏感性對孤獨感的標準回歸系數絕對值由0.49降到0.40,對社交焦慮的標準回歸系數由0.20降到0.15,表明自尊在這兩個模型中均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圖1.自尊在拒絕敏感性與心理健康水平之間的中介作用
拒絕敏感性與孤獨感、社交焦慮都成顯著的正相關,且相關系數較大,均在0.001 水平上顯著,回歸方程顯示拒絕敏感性對心理健康水平都有顯著的影響,尤其是對孤獨感的影響,β達到了0.48。由于生活習慣、家庭條件和語言等原因使許多流動兒童常常感到自己沒有好朋友而處于孤獨情緒之中,而生活在城市中,無論是在日常環境還是學校環境中,不得不與本地兒童產生交往,因為擔心被拒絕或忽視而感到焦慮不安。
為考察自尊是否會起到中介的作用,降低拒絕敏感性對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本研究采用分步回歸方程檢驗,結果顯示,自尊在流動兒童的拒絕敏感性和心理健康水平中都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社會計量器理論認為,自尊是個體人際關系的計量器,監測著其人際質量情況,當個體面對拒絕或排斥時,自尊會出現下降趨勢,起到一定緩沖作用。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有相當部分的流動兒童適應良好,甚至表現得比本地兒童更加出色,本研究結果很好地解釋了這一現象,高自尊水平的兒童能較好的應對這種情緒,他們會通過自己的方式讓自己迅速調整到積極的狀態,而低自尊水平的兒童會沉浸在無助和自卑中,從而無法排除孤獨感。由于流動兒童在城市中屬于弱勢群體,其特殊的身份使其自尊水平受到一定影響,他們往往傾向于擔心自己不如本地兒童,為自己融入不到當地群體而感到焦慮,所以自尊作為個體最核心的一個變量影響著其心理健康水平,如果要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一方面減少對其歧視現象,而更重要的是通過鼓勵、肯定等方式來提高流動兒童的自尊水平,從而使其更好地適應和融入城市生活。
參考文獻:
[1] Downey, G., & Feldman, S. Implications of rejection sensitivity for intimate relationship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6, 70: 1327-1343.
[2] 阮魯君,孫寧海. 流動兒童拒絕敏感性與心理健康水平的關系[J],法制與社會,2015,2
[3] Leary, M. R.., & Baumeister, R. F.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self-esteem: Sociometer theory[J]. In M. P. Zanna (Ed.),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2000,32:1-62.
[4] 熊青.流動人口社會歧視現狀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D]. 北京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2006.
[5] 孫曉玲,吳明證.大學生自尊、拒絕敏感性、人際信任與社會焦慮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4,537-539
[6] 田錄梅, 陳光輝, 王姝瓊, 劉海嬌, 張文新.父母支持、友誼支持對早中期青少年孤獨感和抑郁的影響[J]. 心理學報, 2012,44(7),944-956.
基金項目: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Ky201327;紹興市教育科學2016年規劃課題,課題編號:SGJ16036
作者簡介:
阮魯君(1987- )女,浙江紹興人,碩士研究生,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指導中心專職教師,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教育和社會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