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海
【摘要】全息閱讀是一種以閱讀文本為中心,廣泛延伸學習和探究觸角的閱讀理念,將全息閱讀理念充分運用到小學階段閱讀交流課當中,可以以深入廣泛的探究、全面豐富的內容,幫助在閱讀、思考、寫作、語言表達等各方面融會貫通,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筆者對“全息閱讀”理念下小學階段閱讀交流課課型進行了一定的實踐研究。
【關鍵詞】全息閱讀 小學語文 閱讀交流課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082-01
一、全息閱讀
所謂全息,就是指整體上的任何一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全息現象普遍地存在著,在特定條件下使生物體的任何一部分成長為一個新的整體的克隆技術,就是生物體的一個細胞包含了該生物體的全部信息的明證。閱讀的對象文本同樣具有全息性,它所涉及的內容極其豐富,上下五千年,縱橫幾萬里,它們是社會的縮影,可以折射出整個世界。
蘇霍姆林斯基說:“會不會閱讀,決定著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全息閱讀是一種以閱讀文本為中心,廣泛延伸學習和探究觸角的閱讀理念,在全息閱讀理念下,閱讀文本被看做一個“全息”系統,文本內的所有元素都一定程度包含文本的信息,同時又能關聯到文本以外的廣泛運用。
二、全息閱讀理念在小學階段閱讀交流課中的運用
“閱讀交流課”是小學階段閱讀工程的重要課型,對學生閱讀來說,閱讀交流課相當于充電站,通過交流給學生補充能量,保持閱讀的積極性。根據課堂實踐,將全息閱讀理念運用到小學階段的閱讀交流課課型,可以促進小學生閱讀、思考、寫作、語言表達等全面發展。
(一)閱讀交流內容的全息化
全息閱讀的特點是將文本看作一個研究主題,注重閱讀前后的延伸與拓展。
1.為了拓展和延伸閱讀交流內容,首先在平時教學中就要注意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教師可以主動根據學生的年齡段和認知水平向學生推薦范圍廣泛的閱讀材料,讓學生認識更多有益的課外書籍,通過“讀好書”促進學生“好讀書”,其次要鼓勵學生自發進行課外閱讀的方式,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外閱讀的興趣。
2.要注意閱讀文本的外延,在閱讀書籍的同時,注意相關資料的搜集,這可能涉及到的自然、歷史、人文、科技等相關資料,比如閱讀“紅豆生南國”一詩,可以搜集了解紅豆的圖片、紅豆生長的地域、季節或者其他紅豆相關的文章等等,學生通過圖書館、藏書、上網查閱、家長咨詢等等方式,不僅拓寬了自己的知識積累,而且在搜集過程中鍛煉了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3.要注意閱讀文本的內涵:文章的重點章節和詞句作為全息元,能夠反映文章的要義,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尋找“中心句”、“精彩之處”等全息元,可以促進學生對文章的進一步探索,有效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二)交流過程的全息化
全息化的閱讀交流課要強化資源意識,將學生同時作為閱讀材料的使用者和創造者,在閱讀交流課,可將老師和學生都作為全息元,充分促進交流互動,實現文化的碰撞和知識的積累。
1.交流主體全息化
將閱讀交流過程看成一個全息的系統,其關注的是教師、學生、文本這三個全息元之間的互動關系。首先是學生與文章之間,每個學生對于文章都有自己的選擇性,這跟他的生活、性格、經驗、愛好等息息相關;其次學生閱讀文章的理解能力不同,側重點不同,讀后感也不同。其次基于學生這個閱讀主體的不同,學生之間的交流內容可以更加多樣化,學生們可以互相推薦讀本,分享讀后感、讀書方法和相關知識,在互動中取長補短,提高閱讀水平和知識積累。教師作為一個全息元、閱讀的主體,對文章有自己的理解,此時,教師要注意在閱讀經驗交流中的平等性,要尊重學生對文章的不同理解,進行交流。
2.多元化的交流方式
閱讀交流可以采用多元化的交流模式,比如采用以啟發性問題情境“上個月讀過什么書?”“我知道的文學家”等促進學生集體討論活動,也可以選出一篇代表性文章交由學生小組討論,爭取整體參與,小組成員輪流作為代表發言,促進對文章的深入認識和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充當主持人,對學生觀點發表意見要以鼓勵為主,充分發揮引導性和雙向交流性。在課余還可以舉辦“我的書單”“搜集名言警句”等活動促進閱讀交流。
(三)閱讀交流成果的全息化
閱讀交流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閱讀,更需要將讀、思、寫、說等各方面訓練有機地融合在課堂之中,最終達到促進學生語文能力全面發展的目的。
1.給每個學生表達的機會,或者推薦一本好書,或者發表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或者講一個自己搜集的相關的小故事,或者說一下如果我是××會怎么做?通過不同形式的交流鍛煉自己的思考和表達能力。
2.“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寫作也是學生與文章之間的互動形式之一,閱讀交流課后要注意抓住學生交流后對文章更深入、細致的感悟,采用仿寫、后續、讀后感等方式進行寫作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3.在閱讀交流中還可以通過學生反饋的信息隨時掌握學生的思想發展動態,通過師生交流互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