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紹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當中,課堂提問是教學的一個必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也是一種主要的教學形式。適度的課堂提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提起學習效率。然而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我們常常會看到有些教師把握不住問題的關鍵所在,提出的問題都是空洞的,或者是沒有價值的,無效的提問,那么,究竟應該如何提問才算是有效提問呢?這就引發了我們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提問題的思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問題設置 現狀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125-01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就教材方面而言,蘇教版教材多數寫得較為簡略,對于探究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和具體的研究方法寫得更是少之又少,但是在學生日常學習當中,對于學習和問題的產生、過程和發展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只有這才能夠讓他們清楚為什么要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解決有什么意義,能夠用在哪些方面?因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當中,應當考慮到以下幾點:首先,應當教給學生哪些知識?要清楚教材給出的哪些是基本的知識概念,哪些是解決問題的方向,是怎么進行研究的;其次,需要明確教學的目的,學習的內容是需要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的,要明白因為所以的道理,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有目的的學習;最后應該對教學方式有所研究,因為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成果,因此需要學生結合實際理論知識進行分析,進而指導學生有效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教學方式來看,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是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對于問題設置的能力也有著較高的要求,不能設置一些沒有意義的活動,在問題的設置當中,應當選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這樣能夠使學生充分了解和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保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目前現狀而言,教師更多的是關注如何提問才能夠促進更好的教學,讓學生跟上教師的思維,這樣,教師的提問需要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和邏輯連貫性,學生的思維也更好的跟著教師走。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往往會根據教師的預期目標進行回答問題,或者不經過思考就說出老師想要的答案,這樣對于教學是極為不利的,不能夠依靠教師的喜好進行回答問題,而應當在實際理解的基礎上學習,才能夠真正學到知識。
二、數學教學當中問題策略探討
1.教師需要認真把握教材
教師需要認真備課,對于課本的知識點熟悉了解,進行掌握,進而明確教學目標,從而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計劃的安排,從實際出發,給學生設置一些合乎情理的問題,有效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方向,教學問題,重在問題的質量。教學活動可以圍繞學習活動提出,并對提出問題進行解決分析,引導學生突破重難點,使學生學會自主解決問題,實現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得學生的學習取得較大的進步。
2.關注學生的行為,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學生們的學習內容是連貫性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之前所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行改進,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將現有的需要學習的內容加上去,進行學習,能夠使學生了解學習的來龍去脈,有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進而促進以后的學習,同時還可以鞏固先前學習的知識。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預設課堂學習情境,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正確指導,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以及整個知識體系的鞏固,讓對學生的學習和提問創造出最大的效率。
3.教學方式靈活多樣,舉一反三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由于孩子們都比較小,對于一些抽象的問題和語言可能理解的不夠全面,因此,在教學當中常常會伴隨著理解不透的現象發生,學生碰到疑難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問題一個個拆開來看,找出具體需要解決問題的條理,一層層的解決,這樣能夠使學生深層剖析問題,也不至于讓他們面臨難題的時候困惑和害怕,要求把一些問題化難為簡,課堂提問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需要及時的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教師也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幫助學生調整出合理的學習計劃,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4.采用“追問式”教學方法
教師在課堂當中采取追問式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問題分析,更深層次的看待問題,在以后面臨問題的時候,才能夠舉一反三,在面臨問題多樣化變化的時候,能夠一眼抓住問題的本質,引導學生對于同一個問題進行多種思維模式的分析,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拓展學生的發展性思維,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問題的能力和思維的困境,這樣便于教師調整學習策略,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和指導。
三、小結
吳正憲老師說過的一句話讓我感受頗深:“讓孩子們在‘好吃中享受‘有營養的數學”。這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和發展規律,針對每個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進行有效指導,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更加積極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星期和思維,創造出更好的教學。
參考文獻:
[1]徐衛東.把握問題設置的度,讓學生活動走向深刻[J]. 新課程導學. 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