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新+路學毅+吳雪艷+徐博誩聞
摘要:高等院校是青年群體聚集的地方,記錄著一代代青年人的青春和夢想,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飛速發展,高校校園紀念品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但是,國內高校的校園紀念品雜亂不一,沒有成型的創意,在紀念產品制作發放與銷售上也不成規模,整體水平不高,發展速度緩慢,如何促進校園紀念品的特色型開發與推廣,繁榮校園紀念品市場已經是一個很迫切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紀念品;制作
中圖分類號:J50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3-000-01
中華民族是一個喜歡紀念的民族,而紀念的方式之一就是珍藏紀念品,紀念品是可以承載紀念意義的物品,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屬性,各類紀念品一直被人們所喜愛。我國的高校眾多,高等院校是青年群體聚集的地方,記錄著一代代青年人的青春和夢想,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飛速發展,高等學校走出的學生對于母校的情感越來越深厚,但是這一情感缺少必要的物質載體,隨著社會對高校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高校校園紀念品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
一、校園紀念品的意義
1.校園紀念品的發行有助于回顧學校歷史,展現辦學成就,展望美好未來,擴大學校知名度。
2.校園紀念品可以推動校園文化發展,同時弘揚和傳播校園文化精神,打造富有校園文化特色的紀念品,激發師生的知校、愛校、榮校情懷。
3.在校園紀念品的發行過程中可以展現大學辦學的歷程中形成的文化沉淀、大學精神、辦學理念和學術品質。
4.校園紀念品的制作與營銷,可以激發師生創作潛力,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系,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5.校園紀念品的制作與營銷,可以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產業,促進校園事業的多元發展,為學校創收。
6.校園紀念品可以促進校外人員更加了解學校,提高社會人員對學校的認同感,促進校園與社會的良性互動。
但是,我國高校的校園紀念品雜亂不一,沒有成型的創意,在紀念產品制作發放與銷售上也不成規模,整體水平不高,發展速度緩慢,大多數是學生為了賺錢或者學校為了畢業生紀念制作簡單的紀念品,沒有形成一定的文化產業。如何促進校園紀念品的特色型開發與推廣,繁榮校園紀念品市場已經是一個很迫切的問題。
二、目前校園紀念品存在的問題
1.國內大多數的校園紀念品是本學校為了贈送來訪者與畢業生的紀念品,其傳者大多為本學校的黨委宣傳部或者團委宣傳部,兩部門角色定位比較僵化,不能夠從創意與美觀上制作出比較受歡迎的紀念品。
2.從校園紀念品的贈送過程來看,在這一贈送過程中,傳者不知道受者想要什么樣的紀念品,而紀念品的接受者很少將他們對紀念品的認知感覺反饋到發放者心中,所以這也導致很多學校的紀念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會改變。
3.最有創意的學生群體則幾乎很少參與到校園紀念品的制作過程中,校園紀念品的制作者大多數為學校官方部門,只有很少的學生為了賺取一定的零花錢,進行一些比較微小的紀念品制作嘗試,這些紀念品的種類比較單一,制作數量也比較少,其傳播的對象也往往僅限于學生這一群體。
4.從校園紀念品的贈送途徑與傳播方式上來看,其贈送途徑大多是一些會議活動或者學校慶典的附屬贈送,很少有學校將其視為一項文化創意產業,也很少有學校將其在官方渠道上宣傳,只是通過人際交流進行傳播,其傳播方式比較單一。
5.而從紀念品的內容來看,其內容大多是校園歷史發展概況、校園景觀等,缺少人文性與情感性的紀念創意,缺少動態性與多樣性。更有部分高校校園紀念品同質性嚴重,甚至有部分高校校園紀念品形式完全相同,只是換了校名與校徽,“拿來主義”比較嚴重。在部分學生進行的制作與銷售過程中,除規模比較小,品種單一之外,其宣傳渠道也比較單一,只是在宿舍樓下或者某一固定區域進行擺攤售賣,進行單純的線下人際宣傳,缺少線上宣傳。
目前我國校園紀念品市場正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人們意識還不夠開化,校園紀念品的推廣與發展模式還不成熟,具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轉變,突破原有的校園紀念品發展模式,使其成為比較大的校園文化產業市場。
三、應采取的措施
1.讓師生共同參與到校園紀念品的制作過程之中,學校官方在制作紀念品的過程中,應廣泛征求師生的意見,尊重學生與老師的意見,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學生是學校的未來,學生能夠把握時代的脈搏,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容易產生比較好的創意。
2.在傳播內容上,要突破既有的內容框架,以往的內容多為校園歷史發展概況,校園景觀,現在要轉變為記錄大學生這一群體的青春記憶,記錄教職員工的日常生活等,讓受眾從深層次、多角度、全方位把握本校的面貌,在全面的基礎上,其一景一色更容易留存在受眾的記憶中。另外,在傳播內容上應體現娛樂性、趣味性,體現多形態化、動態化,比如記錄學生課外活動、趣味運動會,記錄校園四季景色,記錄師生多種形式的互動等。在制作形式上,也應體現多樣性,比如撲克牌、明信片、臺歷、日記本、戒指、手環等紀念品,但是也不限于這些紀念品,讓受眾有更多的選擇。
3.在宣傳渠道與宣傳方式上,進行比較大的突破,改變以往學校官方不宣傳只贈送、學生蹲點擺攤的的宣傳格局。整合營銷思路,將以往簡單的線下人際傳播變為多方位多層次的傳播宣傳渠道,利用紙媒、朋友圈、微博等新媒體進行創新方式宣傳,利用社交媒體、自媒體進行銷售宣傳。學校層面可以以校園公眾號為平臺,進行不同形式的宣傳營銷,學生群體層面,可以建立自媒體客戶端、運營認證微博、個人公眾號進行不同形式的宣傳,也可以將校園紀念品做為校園各類活動的獎品,以擴大校園紀念品的知名度。
4.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轉變思維,將校園紀念品做為校園文化產業來進行發展。轉變校園官方部門不參與紀念品經營這一觀念,這對于現今多數學校的管理制度是比較大的挑戰,校園管理者要轉變觀念,轉變將制作紀念品當做宣傳任務的觀念,制定合理的制度,監督經費使用過程,將校園紀念品產業發展壯大,在合理有序的基礎上,促進校園文化建設,促進校園文化凝聚力的形成。做為學生,也要轉變思維,要有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到校園紀念品的制作過程中。
參考文獻:
[1]嚴海波,肖紅燕.論校園文化建設中大學生的主體性地位[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5).
[2]胡康,馬菲,曾力.高校文化紀念品設計開發研究[J].包裝工程.2012(06).
[3]孫楊.教育旅游紀念品開發[J].經營與管理.2011(06).
[4]王瑾.淺談高校紀念品[J].科技創新導報.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