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芳
【摘要】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帶動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探尋新知識的熱情,可以把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變得較為具體形象。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創設問題情境的時機,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生活實踐,掌握問題情境創設的技巧,不斷提高數學教學水平。
【關鍵詞】數學 問題情境 時機 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134-02
數學問題情境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各種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自主探究、思考、實踐和交流等方式尋求答案,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數學知識,訓練數學技能,培養數學思維,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創設數學問題情境能更加激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中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與學習質量。
一、把握創設問題情境的時機
數學教師在運用問題情境時必須要把握創設的時機,在恰當的時刻提出恰當的問題,引導學生圍繞課程內容進行恰當的思考,幫助學生在情境思考中獲得相應的數學知識。首先,可以穿插一些課前問題情境的創設,這類情境要更具新鮮感、趣味性,在課程的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接下來的內容感興趣,由被動認知和“填鴨式”的學習轉變為主動參與學習,主動探索求知。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多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采用各種形式的問題情境,結合教學進度,提出具有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數學知識,引出矛盾,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自我思考時間,通過自我探索找到答案。最后,在課末創設一些實踐性的問題情境,利用課上老師講述的知識進行實踐探索,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對課程內容有更加直觀和全面的了解。
二、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恰當的問題情境創設
在情境創設過程中,要依據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根據學生年齡階段和認知特點的不同,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選取恰當的問題素材,設置合理的問題,以求達到更好地引導效果。在中學數學課堂問題情境的創設中要充分了解中學生的心理特征,抓住他們對新事物的好奇心,逐漸轉變為興趣,轉變為學習數學源源不斷的動力,還要分析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數學水平,讓學生都能參與到探究學習中。創設具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充分考慮各個層次學生的特點,多提一些具有開放性的問題,答案可以多種多樣,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開放性的問題也能夠更好地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知識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找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讓同學們積極思考,找出所有能夠找到的數學圖形,用這樣的方式進行學習會更加趣味生動,讓學生記憶猶新,并且無論什么層次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其中,能夠提高參與度,進而提升整體數學水平。
三、結合生活實踐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數學課堂不只是以往的傳遞數學知識,更多地是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中學數學教師在創設問題情景時要巧用生活實例,這就要求數學老師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身邊的數學情境,以整理運用到日常教學中。一些現實的數學問題不但更有親切感,還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一些日常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例如學習勾股定理的知識時,老師可以提問:“同學們,誰知道如何運用勾股定理,通過升旗的繩子、卷尺來測量旗桿的長度呢?”來引發學生的思考,隨后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引導學生進行測量,指導他們根據陽光下旗桿的影子和角度,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計算出旗桿的長度。多進行現實實踐性的問題情境創設,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實踐中認識數學,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參與度,讓學生積極投入思考,展開交流,也能夠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通過實踐性的問題情境創設也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數學,學會探索數學,將書本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
四、掌握問題情境創設的技巧
首先,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要避免脫離教學實際去盲目追求課堂的趣味性,必須在創設情境前有充分的準備,讓問題情境與課程內容、進度結合起來,老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有計劃、有目標地進行問題情境安排,在不脫離課堂教學本質的前提下,利用問題情境,增添課堂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其次,在創設問題情境后,教師還需要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盡的解答,對學生的回答、表現進行科學合理的點評,幫助學生找到自身存在的問題,讓問題情境發揮最大的作用,不斷提高中學數學教學質量。
總之,問題情境在中學數學課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學生興趣的激發、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中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完善問題情境創設的方式方法,增添課堂色彩,讓學生發現學習數學的樂趣,在快樂中掌握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許玉梅.淺談數學教學問題情境創設的重要性及原則[J].教育教學論壇,2015,(4):239-240.
[2]張乃普.中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分析[J].學周刊,2014,(1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