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偉
【摘要】高中數學“六環”遞進教學模式是師生通過運用提前編好的導學案,按“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點撥→應用拓展→課后練習”這六個先后有遞進關系的環節構成的教學程序來傳遞數學知識,讓學生通過自學和合作探究掌握數學知識并用之去解決數學問題,從而完成數學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
【關鍵詞】教學模式 自主 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135-02
我們在數學教學上研究實施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高中數學“六環”遞進教學模式,該模式主要是使學生自主學習、愿意學習,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下面從該模式在高中數學學科教學中的實施及取得的成果進行分享。
高中數學“六環”遞進教學模式是師生通過“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點撥→應用拓展→課后練習”這六個先后有遞進關系的環節構成的教學程序來傳遞數學知識,讓學生通過自學和合作探究掌握數學知識并用之去解決數學問題,進而完成教學目標。
一、實施前提
高中數學“六環”遞進教學模式的實施有三個前提條件:
1.建立在已編好的導學案之上。
2.要有完善的學習小組建設。
3.要有全面的評價機制。
二、導學案的編寫原則
導學案的編寫不能只考慮教師教的需要,還應該考慮學生學的需要,因為導學案是師生共用文本,既是教案又是學案,所以,編寫時應該充分尊重學生,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其自主學習和發展,以確立他們主體地位,做學習的主人;同時教師要把教學過程融進去,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導學案的具體展現形式。
三、實施過程及成果
1.如何明確目標
每個導學案編寫都要嚴格依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具體課時及學習目標,這樣就會讓學生明確目標有針對性的學習。
2.通過自學、小組合作的實施讓學生快樂學習
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閱讀資料,自主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這樣能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還能激發其學習興趣。
通過自學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給學生時間讓其合作探究之后解決“為什么”的問題;該環節的實施是在教師事先分好組的前提下完成的,既然是讓學生自主合作,教師分組時要注意本組成員的層次性,所以,我們是六人一組,坐兩排(前三個后三個),這樣便于小組討論問題,每一組內的學生分A、B、C三個層次,實施過程中我們以A層帶B層,B層帶C層的具體方法實現小組內解決問題,真正解決不了的推到展示點撥環節,時間充足的話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合作探究活動中。通過該環節培養學生團隊精神,提高合作水平;在討論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
3.自我展示增強協作
該環節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展示,另一個是點撥。展示就是把小組合作探究后結果展現出來;展示內容有成果展示、問題展示、技能展示等,展示的方式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需要有配套的導學案;展示有兩個目的,一是激發學生表現欲望,鍛煉其表達能力;二是觀察學生小組學習進展情況,便于教師調整并決策下一步的教學進程。點撥就是解決疑惑,明確方向。點撥方式有生生點撥、師生點撥、即時點撥、綜合點評等,通過這個環節促進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小組協作能力。
4.鞏固新知,拓展思維
應用拓展環節和我們傳統教學中的課堂練習相似,本環節是用來解決本節課的知識是“怎么用”的問題。應用拓展環節的真正意義在于以下兩點:第一,本節課的知識點的應用,本環節一定設計針對性基本知識點練習,鞏固新知,反饋學生掌握的具體情況;第二就是考查學生的拓展思維,在設計練習題時是有意識的讓學生暴露他的思維過程,加強對學生思維邏輯性的訓練,最終達到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在講解新授課中的概念課時,要對概念的內涵一步一步的挖掘,外延一點一滴的拓展,使學生對概念更加深層次、更加全面的認識。該環節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各環節的設計要體現層層深入的循序漸進的原則,以便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使知識和能力同步提升。
5.拓展知識,提高能力
課后練習主要是用來鞏固當堂學習的內容而出的測試題,課后練習的題量不宜過多,是教師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而精選的題目,難易程度要適中,不僅在突出訓練本節課的基本知識點同時也要適度拓展本節知識,而且覆蓋面要廣,但一定要避免偏題、怪題,真正實現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要真正起到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題能力。
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實現高效教學目標,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各環節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揮,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團結互助、展現自我空間,并且對其正確引導,使學生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在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時在學習方法上也形成自己學習模式,對于高中數學學習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喬伊斯(B.Joyce)(美國)和威爾(M.Weil)(美國),《教學模式》·1972年。
[2]《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
[3]《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