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磊
摘 要:從對象的選擇、動力的激發、效果的提升以及實踐的生成四個角度,研究中職化學教學當中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應用策略,從而為當前從事中職化學教學的廣大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啟示。
關鍵詞:中職教育;化學教學;探究式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5-0049-01
中職院校的化學教學有別于傳統教育階段基于應試而展開的特點,其更加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及探究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面向社會、培養職業人才的教育機構,根據目前中職教育結構所設置的諸多有關醫用類以及化學研究的相關學科,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采取探究式教學的方法與模式,就是對其“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最為直接和生動的詮釋。
一、探究對象的選擇:基于學生的個體特點
受教學課時影響以及學生個體對于知識接受特點的限制,中職院校的化學教學不可能將所有教學內容都作為施展探究式教學的“試驗田”,那么在這其中就面臨著探究對象的選擇問題。教師認為,在這個選擇對象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的特點,如可以選擇能夠對學生以后知識學習形成遷移作用的內容、能夠提升學生思維判斷能力的內容等作為開展探究式學習的“基地”。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形成嚴謹的科學思維,在歷經一般科學現象,從問題到實踐、再到研究生成的過程,掌握到探究式學習的精髓,讓其在體味探究的樂趣與成就中不斷提升自我。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到對于課程目標、教學內容爛熟于心,知道什么樣的內容需要什么樣的環節去設計,基于學生的特點在哪里設置一定的教學情境,推動學生展開探究學習,保障其進度、效率,使其指向性更加明確。
二、探究動力的激發:如何精心設計教學問題
問題是探究的開始,縱觀科學史上眾多現象以及結論的生成,其溯源都在于提問。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來源于牛頓對蘋果落地現象的提問,很多化學結論的生成都源自于科學家對于生活當中瑣碎現象的困惑與疑問。因此,在中職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達到良好的探究效果,就要根據教學內容潛在的邏輯性以及內在的教學要求,將一個個問題串聯起來交給學生。這樣,能讓學生在不斷解決層層相扣、目的指向明確同時又帶有一定層次性和遞進性的問題的過程中,調動思維、激發求知欲以及探究問題的動力。
三、探究效果的提升:如何優化組織教學形式
班級組合當中,每個學生都有其學習的優勢所在與個體差異,有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強,有的學生思維較為開闊,有的學生組織能力強、表現欲強、對事物現象能夠產生較為獨到的理解。而為了提升探究學習的效果,教師就需要將學生的這些特點進行有效分組和整合,讓各自的優勢在互補過程中發揮個人所長,達成探究學習的目的。而且這樣的組合方式,還有益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那些對于知識學習不夠敏感、存在一定惰性的學生而言能夠充分發揮其所長,讓其充分意識到只有共同努力才能獲取成功,從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四、探究實踐的生成:充分組織教學實驗
化學本身是基于實驗而生成的自然科學,因此在展開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注重引導學生展開實驗,在不斷培養學生手動探索能力的過程中,更加細致全面地認識這一自然科學。在具體應用措施上,應充分把握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教師應在展開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創造條件,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進行手動操作,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能夠讓學生增加學習的信心以及手動操作能力,提升其探究活動的頻率。其次,為了避免學生在進行實驗操作時出現事故,或者臨場慌亂、顧此失彼的情況,需要教師在實驗之前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幫助其制定最為合理、有效的實驗方案,對其中所要把握的關鍵點和注意事項加以完整細致的說明,并在具體的操作技能與方法上做出有效的指導與培訓。再次,化學實驗本身存在著諸多不可控因素,需要教師在實驗過程中全程關注,及時引導學生、做好實驗的組織工作。面對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所暴露出的缺點與問題要適時糾正、及時點評,幫助學生分析細節以及實驗成敗的具體原因,讓學生在手動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學活動本身是由“教”與“學”共同組成的,因此,處在教學活動當中的教師和學生所扮演的角色是平等對話的。中職院校的化學教學有別于傳統應試教育,其更加注重對學生手動操作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其從現象當中發現本質,從操作當中汲取問題的內核,進而使之成為社會以及職業教育所需的人才。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于廣大教育工作者而言,探究式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成為自身學習活動的主動者,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感受到知識學習的快樂,從而激發自身的潛能,讓綜合素質在此過程中得到提高。基于學生個體特點、教學內容設置來有效選擇探究式學習的對象,通過精心設計教學問題、優化教學組織形式,來充分組織教學實驗,來完善整個探究式教學的過程,定會讓學生在其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學有所長。
參考文獻:
[1]王亞麗.改變教法學法 提高化學課堂有效性[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S1).
[2]張惠芬.中職化學教學中素質教育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4.
[3]胡苗霞.中職化學教學改革的探究[J].中等職業教育,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