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成彬
【摘要】從50年代開始,為了照顧少數民族及地區因歷史、地理、文化等因素而導致的民族教育與主流民族事實上的不平等,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民族教育優惠政策,其中尤以高等教育入學政策優惠幅度最大,堅持時間最長久。從相關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經過60多年的發展,少數民族高等教育水平在政策的推動下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因社會環境的變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目前的高等教育入學優惠政策弊端開始顯現,亟需改革。
【關鍵詞】少數民族 高等教育 政策優惠 積極影響 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27-01
一、優惠政策的積極影響
我國政府對少數民族高等教育入學實施優惠照顧始于1950年政務院批準的《培養少數民族干部試行方案》,同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高等學校1950 年度暑假招考新生的規定》,第一次明確了對少數民族高考考生實行降分錄取。另外,同年11月政務院又出臺了《籌辦中央民族學院實行方案》,為了培養少數民族高級和中級干部,提出先行設立軍政干部訓練班、本科政治系和語文系,其中本科政治系對于水平較差者先入預科班學習半年或一年。[1]這樣,在少數民族高等教育入學方面就確立了分數調整和民族預科班兩種優惠政策措施。此后,針對民族考生的高等入學考試政策傾斜大體都是遵循這兩種方式對少數民族考生進行政策照顧。經過60多年的發展,這些優惠政策所取得成效的到了不少研究數據的印證。
二、目前優惠政策凸顯的問題
在現有少數民族教育起點仍相對較低的情況下,不管是基于“補償性原則”還是基于現在比較流行的“文化多樣性”理論,中央政府對少數民族所采取的高等教育入學優惠政策都是合理的,也是值得肯定的。然而,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與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民族優惠政策的具體執行細節必須有所調整,只是一味的以簡單的分數調整政策來提高少數民族的整體教育水平鞏固民族團結肯定是行不通的,這不僅會引起人們對教育公平性的質疑進而有礙于民族團結,而且有損于少數民族地區自身的教育發展。
(一)政策本身的缺陷所導致的問題
這里所指的政策本身的缺陷并不是說政策的制定之初有問題,而是政策沒有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調整。50年代初政策的制定環境是當時少數民族整體教育水平落后且又急需培養一批少數民族高級人才,因此需要從高等教育入口處對民族考生進行政策傾斜。但是,經過60多年的發展,客觀上來講,當初政策制定的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少數民族學生群體內部成員間的社會和經濟狀況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原來僅以民族成份為單一區分標準的少數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似乎已經與當前少數民族學生群體內部和整個社會的多元分化不相適應了。
1.少數民族整體教育水平依然落后
為了消除民族間受教育水平的差距,建國以來,我國在教育領域對少數民族及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實施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但是因為教育領域的高投入性和政府教育經費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一些經濟方面的優惠政策始終力度不夠,而高考錄取優惠政策以其簡便易行、所需經費較少、效果顯著而被一直堅持和擴大。這種單方面的政策傾斜導致的結果即是高等教育入學率的顯著增長掩蓋了基礎教育及高中教育發展的不足。學者馬戎對新疆地區各類學生的升學率對比證明,1998年到2002年幾年間新疆各類學校學生的升學率尤其是初中升高中的升學率,民漢之間差距依然很大。[2]我們不得不承認,目前少數民族高等以下教育發展水平依舊和優勢民族差距顯著。
2.少數民族群體中部分受惠者對優惠政策依賴性增強
在一些學者的調查中,受訪者普遍擁有一個共識,即對少數民族考生實施優惠政策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時它卻增加了一些人的依賴心理。一位來自新疆阿克蘇地區師范學校的維吾爾族副校長認為,由于歷史及地理原因造成的經濟發展落后和教育意識薄弱,邊遠少數民族家庭對教育投資較少,同時,國家對邊遠地區教育投入也相對有限,這就造成了邊遠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水平和學生素質都較低,適當照顧會給少數民族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
(二)政策實施過程中的政策失真引發的問題
就目前情況來看,因政策失真而帶來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民族預科”優惠政策上,表現形式即政策的目標群體異化。
民族預科教育是指國家根據有關少數民族高等教育入學考試相關優惠政策規定,通過適當降分或擇優錄取少數民族考生,并對其進行高等學校本、??疲ǜ呗殻╊A備性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族高等教育。根據2005年國家出臺的關于民族預科教育的政策可以了解到,民族預科政策的重點對象是“邊遠農村、高寒地區、山區、牧區的考生”。簡單的說,民族預科政策其實就是在對少數民族高考普遍優惠的基礎上,在少數民族內部特別是邊遠山牧區的少數民族考生的進一步政策傾斜,以保證這些弱勢群體孩子平等的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參考文獻:
[1]宋太成.民族預科教育簡述[J].民族教育研究,2002(04):16-20.
[2]馬戎,郭志剛主編.中國西部地區少數民族教育的發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