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蘭
【摘要】作為語文教育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了至關重要的位置。朗讀教學的開展,不僅是學生讀的能力培養,也是促進學生加深對課文情感理解,文章主旨了解的重要方式。當前,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如以教師為主導的朗讀教學形式,給朗讀教學造成了局限性?;诖?,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應轉換角度,基于學生視角,以學生實際需求與特點出發,通過引導方式的創新,才能幫助小學生得到更高的朗讀教學效率。以下,本文就對基于學生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開展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學生 小學語文 朗讀教學 教師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63-01
一、前言
小學階段學生,因此年齡特點,思維邏輯以及注意力都處于逐漸培養的階段,并且處于依賴時期,學習活動的開展需要得到教師的實時關注與指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尤其是朗讀教學中,要強調學生的感官體驗、學習興趣培養以及教師的適當引導,作為教師要不斷探尋更加合理高效的指導方式,基于小學生的思維行為角度,分析如何開展更加符合小學生性格特點以及發展需求的朗讀教育方式。
二、朗讀教學概述
朗讀作為閱讀方式的一種,是一種以聲音表現的閱讀方式,朗讀的過程是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過程。在這一轉換過程中,需要運用得到各個感官的配合,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即是教會學生用口以聲音的形式,將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有感情的讀出來。在語文教學階段,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朗讀教學中,學生對于文章的情感理解,對作品的感情、節奏的表現,音調的高低等是否恰當,都是朗讀能力評價的標準。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優美的聲音、生動的表現方式等都能快速的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而在朗讀教學過程中,語音、語法、語調、語氣等也同樣影響著朗讀教學的開展。這就需求小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專注的閱讀課文,對文章內的字詞句進行透徹的理解,了解其形、音、義,并通過教師的引導幫助,對文章的思想情感進行準確把握,進而通過自己情感的體會,思考與揣摩,將情感通過聲音表現出來。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的語感逐漸提升,情感得到激發,知識得到積累,理解能力與記憶力得到增加。由此,我們可以說,朗讀教學對于小學生語文學習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三、基于學生視角探討小學語文朗讀教學
1.拉近師生距離
小學階段學生對于教師大多抱有敬畏的態度,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的教學態度,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實際開展過程中,許多教師由于主觀思維過于強烈,在思考模式上通常以自己的思想為主。認為,針對小學階段學生,需要以嚴格的指導方式明確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而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努力的學習。殊不知,這種思維模式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基于學生的視角分析,教師嚴肅與刻板的教學態度是對其學習成績與學習能力的否定,久而久之,使學生產生自卑感,學習興趣下降。因此,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應轉變思維模式,通過更加親近,更加溫和的指導方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例如,在朗讀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因為對生字不了解,容易出現念錯字的現象,如果教師教學態度過于嚴肅,學生一旦遇到不懂的字,或讀錯字音,將產生退縮的情緒,朗讀興趣蕩然無存。這時,教師應將自己放置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上,像同學、朋友一樣發自內心的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指導與幫助,通過平等的師生關系建立,距離拉近,真正實現學生朗讀興趣的培養以及朗讀技巧的提升。
2.關注朗讀前的引導教學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通過教師有意識的進行調動。小學階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思想不集中、功課虎頭蛇尾等問題。基于學生的這些特點,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以靈活的方式,在朗讀教學開始前,進行適當的引導,充分調動學生朗讀興趣,提高其參與積極性。例如在《小馬過河》這堂課開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這篇課文中寫了哪幾種小動物?而這些小動物中,同學們最喜歡的是哪種?為什么?同學們覺得這些動物分別有怎樣的性格,然后再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分角色對課文進行朗讀。通過在朗讀教學開始前進行適當的引導,可以第一時間的吸引到學生的朗讀興趣,與此同時,通過帶動學生對課文進行自主思考與理解,最后分角色對課文進行朗讀的過程,對文章中不同動物角色的特點以及文章主旨加深理解,調動學生充分表達與展示自己的積極性,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朗讀環節中來。
3.運用多種方式,關注朗讀技巧的指導
小學生階段學生,其分析能力、總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都相對欠缺,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如果沒有教師的正確指導,小學生很難自主找到有效的學習方法。在朗讀教學過程中,許多小學生都難以掌握朗讀節奏的快慢,表達情緒也難以把握,對于文章的主旨模糊,極易出現快速無感情朗讀的問題?;谛W生這一特點,作為教師,要從小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出發,通過多種指導方式的靈活利用,對朗讀教學進行科學指導。以《淺水洼里的小魚》一課教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了許多學生存在機械式閱讀問題,針對這一現狀,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情緒上的指導,幫助學生對課文進行情感的理解。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某一天,當你在海邊玩耍時,看到一條小魚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時間一長,這條小魚就會被干死,你看到這樣的情形時,會產生怎樣的感受?然后將思考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這時,學生就會在腦海中形成類似的畫面,想象自己會是怎樣的情感體驗,從而將自己的情感帶入朗讀過程中。類似的這種技巧性朗讀指導過程,其指導成效更明顯。
4.寓教于樂,豐富教學形式
小學生天性愛玩,具有濃厚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針對小學生這些特點,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師中教師可以通過寓教于樂,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率。在教育過程中,許多小學教師認為游戲與學習是相背離的,游戲的開展不僅影響學習的時間,也影響學生學習的情緒,但事實上,是完全相反的。相對于枯燥、嚴肅的課堂教學,小學生更加樂于接受歡快、有趣的教學方式?;趯W生這種特點,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學生視角去分析教學策略,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設計,豐富教學形式。例如,在朗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對同一篇課文進行角色朗讀表演。對表演最出色的小組進行精神或一定的物質獎勵。其次還可以積極組織班級或同年級朗讀比賽,由幾位教師策劃并組成評委,進行點評與打分,鼓勵班級內學生積極參與,勤奮練習,為取得好成績不斷提高自身朗讀能力。諸多此類靈活多樣的朗讀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朗讀興趣得到了提升,并使學生增加競爭意識,促進良性競爭,激勵學生自主進行自我提升。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學生具有自己獨特思維特點,朗讀作為一種個性化的行為,不同學生不同的性格、思考方式以及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其朗讀表現也不盡相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基于學生視角情況下,要關注小學生年齡階段的思維特點、強調于小學生朗讀興趣的培養,通過多種朗讀技巧的傳授、朗讀教學方式的創新,使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加強對文章的情感體驗,并通過帶動學生自主的思考與理解,實現小學生朗讀能力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徐瑰瑰.從學生學習的視角看小學低段語文的朗讀教學[J].上海教育科研.2014,(3)
[2]淺談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