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女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主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和整體效果直接影響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面對社會新形勢,國家新政策,高職院校應及時發現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和創新,提高教學實效性,培養更多綜合素質強的優秀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民辦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論課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67-01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等職業教育擔負著為國家培養并輸送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養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關乎到人才培養方案能否落到實處。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的實施方案的通知》,該通知提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理論課)主要由《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形勢與政策》這三門課程形成,其主旨就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了解黨和國家的路線政策,做到知行統一,在實際教學中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數是在這三門課程中完成的。因此,高職院校應該抓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建設和創新,從而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樣不僅有利于減輕學校管理學生的負擔和壓力,同時也能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素養的有修養有技能的全面型人才。
二、民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的問題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些問題,而思政理論課在其工作中起主要作用,民辦高職院校應重視并及時改進一些不足之處,否則將會影響學校的長遠發展。下面從三個主要方面來談存在的問題。
1.民辦高職院校生源的復雜性加大了思政理論課的難度。民辦高職院校的招生與普通本科和公辦高職院校不同,生源結構復雜,層次不一,既有普通高中畢業生,也有“3+2”中專、技校、職高畢業生,有的入學成績較好可能由于當時報志愿和專業誤差等因素的影響而上了高職院校,也有學習成績差、在校表現也不好最后由于家長的要求或同學間的攀比等因素上了高職院校。因此這些學生在文化程度、道德品質、心理健康水平、學習態度和學習難易接受度等諸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性。所以思政課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往往會感覺到有些措手不及,在課件安排中也存在無法統一的問題。
2.民辦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得不到重視。由于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針對性比較強,主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使每位學生在畢業時有一技之長,找到一份對口工作,增加就業率,民辦高職院校更是如此。這也就在客觀條件上使思政理論課被忽視和淡化。大部分民辦高職院校將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加強辦學特色、提升專業技能、深化專業教學改革,以此來提高學生就業率,最終提高生源數量,達到企業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基于這樣的管理模式,學校對思政理論課只是流于表面,浮于形式,對于思政理論課教師而言也是力不從心,很難見到實效。因此,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重視,忽視了學生身心素質的拓展,既然學校都不夠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那學生的表現就是“無所謂”、“無聊”等心態,進而讓學生感覺在高職學校的目的就是掌握技能,找好工作,無視社會的需求。
3.思政理論課缺乏社會實踐。思政課教師在每學期的教學進度中雖然都會根據教材安排不同的實踐教學,例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中安排全班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親身體驗社會公德的重要性,發現社會中的不道德行為,這樣親力親為的效果要比坐在課堂中講社會公德的要求效果好很多;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程中安排學生集體參觀歷史遺址、革命老區,在參觀的過程中由教師做導游講解課本知識,讓學生親身感受當年的歷史情景,這樣的實踐方式不僅受學生歡迎,而且使思政理論課更具實效性,擺脫對思政理論課傳統枯燥無味的刻板印象,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學校重視度不夠,經費劃撥不足,學校教學管理的不支持,教學課時分配不足,考慮學生的安全問題等因素,導致思政實踐課無法有效實施,同時還加深了學生對思政課的刻板印象。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改進策略
高職院校與普通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與職業教育充分結合,根據學生專業特點采取創新方式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規范,提高高職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職業素養,從而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下面從三個主要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和改進策略。
1.重視主體參與,拓展實踐教學。思政理論課教師要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安排不同的課外實踐。學生可以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全面了解自己和社會,親身感受課本理論,從而開闊眼界、拓展視野、提升思維,提高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例如:運用反課堂教學。由于受民辦高職院校的特殊特點限制,為了加強學生對思政理論課的興趣,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活動或是動手實踐的作業,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走出校園進行調研、考察、采訪等,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加以討論和熟悉,讓學生親身感受課堂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參與思政理論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突破傳統模式,改革考核制度。思政理論課傳統的考核方式是由平時成績(考勤、上課表現、作業等)加考試成績(開卷或是閉卷)組成,這種考核方式顯然不能引起學生對該課程的重視,反而增加了學生在平時學習中的應試心理。民辦高職院校可以大膽改革考核制度,將思政理論課的實踐環節加入考核體系,改革教學管理制度,根據需要增加思政實踐課的學分設置,從制度上來約束學生對思政課的重視和關注。
豐富教學內容,加強師資建設。由于受學校對思政理論課不重視、學生對思政理論課的反感等各方面影響,部分思政課教師也會缺乏自律精神,備課不夠用心,講課缺乏自信,有的教師上課照本宣科,有的教師上課與學生聊一些偏離課堂的話題,這樣不僅會加深學生對思政理論課的厭惡,覺得學不到有用的東西,而且也會使教師覺得沒有職業成就感,造成雙方陷入教學尷尬局面。所以,高職院校應加強思政理論課教師隊伍的建設,嚴格要求教師認真備課,備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例如:思政理論課中有講到新民主主義革命一些歷史問題,對學生而言無經歷和歷史實踐,自然覺得無聊,教師可將新民主主義時期社會文化的變化與當代文化相互結合,談談學生未來的發展,這樣會更加吸引學生的內心,也可以增加思政理論課堂實效性。因此,只要用心去挖掘知識間的連接,自然會做到讓學生感興趣的課堂。
四、結語
民辦高職院校要想提升辦學效率,辦出特色院校,辦出讓學生、家長、社會和國家認可的院校,就應該做到一手抓學生的技能培養,一手抓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樣不僅符合人才培養目標,對高職院校而言也才會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輝.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創新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2]趙堯麟.建設有效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探析[J].世紀橋,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