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鳳娟
【摘要】中職學校生源少,學生入學考試成績較低,數學基礎較差,面對這種情況,作者想到一些可以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率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數學 “模板式”數學教學設計 中職學校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146-02
目前大部分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入高中,中職學校生源少,學生入學考試成績較低,數學基礎較差,面對這種情況,中職生數學教學非常困難。
從多年中職數學課堂發現:中職生文字由于長時間沒有有效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基本學習能力較差,面對這樣的數學學習現狀,如果我們采用與一般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習效率低是必然的。所以,我們要探索符合中職數學教學的有效模式。
1.利用簡單的熟悉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了解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生活的基礎上,創設學生們容易理解的問題情境,這就要求教師從報紙、電視節目和網絡中獲取數學問題,因為提出的數學問題,學生們熟悉,容易產生興趣,可以成功的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思考解決數學問題。教師怎樣提出有關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應用例子,比如學生在學習了分類計數原理的基礎上,教師提出問題:桌面上有2本語文書和3本數學書。
(1)從桌面上任取一本書,有多少種取法?(2)從桌面上各取一本語文書和一本數學書,有多少種的取法?這是一個學生很熟悉的例子,他們利用分類計數原理5種取法,學生根據樹狀圖得出結果2×3=6,這樣利用簡單的熟悉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去探究。
2.引入比較適合中職學生的“模板式”數學教學設計
下面是一組 模板式”數學教學設計:比如我們在學習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時候,教師給出題型:求點P0(2,-3)到直線y=-x+的距離。
教師首先分析求點到直線的距離時,首先要檢查直線方程是否為一般式方程,若不是,則應先將直線的方程化為一般式方程,然后利用公進行計算,之后給出解題步驟:直線方程 結果表明,有模板情況下學生的練習完成的情況明顯比沒有任何模板情況下好很多,學生的解題步驟明確清晰,大部分學生練習可以順利完成。同時對點到直線距離公式的認知能力加深,中職學生學習數學效率提高,大多數學生有解題思路,懂得利用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上述的數學學習顯現了以下特點:首先學生被置身于知道我要問解決什么樣的數學問題,即教師給出的兩道關于點到直線距離公式的題型。其次,學生知道要解決問題,可以在老師給出的模板式典型題中尋找解題思路,解題一般步驟。因為模板式典型例題中提供了解決問題的分析思路和答題模式,例題和分析充當“教練”,學生作為“學徒”體會和模仿例題,解決問題。突出了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特性,滿足了學生調動數學知識、參與解決數學問題解決的積極性;對應的模板減緩了學生認知負荷,學生通過模板獨立解決了問題,獲得了成就感。當然,模板的典范性和分析的準確性是產生積極效應的基礎。
所以“模板式”數學教學設計較適合于中職學生數學基礎較差者,在學習數學基本公式的初級階段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是非常適合現階段中職數學教學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3.重視與所學專業的關系,體現文化課為專業課服務
中職學生選擇進入中職學校的目的是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將來有一技之長在社會上生存,所以任何文化課的學習都要為專業課服務,因此數學的學習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提供智力支持。所以中職數學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不同專業應該有不同的教學目標。盡量在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把所教的數學知識滲透到專業知識中,多講與中職生專業相關的數學知識,比如在教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學生時,著重講授圓的周長,因為服裝學生設計裙圍時會經常用到。在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體會數學的性,從而更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孫文.關于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2]朱曉斌.認知負荷理論對職敦專業課程教學的啟示.
[3]吳先強,韋斯林.國外認知負荷理論與有效教學的研究進展及啟示.
[4]盧敏玲.《課堂學習研究》,盧敏玲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