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佳倩++彭佳鑫
【摘要】素質教育理念背景下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提出了多方面要求,不單單要求學生增強對于知識的掌握,還強調學生心理健康與道德水平教育。班主任作為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基礎,探索新的方法及新途徑,能夠走進學生心靈,打開學生心結,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貫徹與實施。
【關鍵詞】班主任 德育工作 新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192-02
德育工作在校園的開展,有助于學生個性、品行的養成,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班主任作為學生的引導者,不斷探索與總結德育工作新方法至關重要。在具體實踐與探索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點自學生自身為出發點,走進學生內心,打開其心結,有助于德育工作發揮實效性,這也正是此次研究的根本目標。
1.尊重、理解學生
以相互理解與尊重為前提,通常是達成共識的基礎要求。班主任對學生的理解與尊重,在德育工作中無疑具備重要價值。德育工作想要取得實效,作為班主任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想法、心理活動以及生活實際情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例如,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之前,應該充分自學生實際情況出發,了解學生的各自特點與個性差異,積極采納與聽取學生的意見及建議,尊重學生人格[1]。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對自身的重視,更積極的配合德育工作開展。如學生犯錯,班主任教育過程所采取的方法十分關鍵,避免生硬、傷害學生自尊,通過引導方法、諄諄教誨,使得學生內心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感受班主任的寬容之心,一旦學生與班主任形成心靈上的共鳴,對推動德育教育發展事半功倍。
2.開展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作為德育工作開展的主陣地,運用該平臺開展德育工作是工作發揮實效的核心內容。究其原因,德育工作本就是一項行動的教育內容,主題班會則扮演著激發內在價值的角色。激發學生實現自我思考,班主任探索工作落腳點。開展主題班會前期,班主任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選擇靈活多樣的主題方式;二是選擇學生利于接受的話題。在這兩點基礎之上開展主題班會,能夠潛移默化的去影響學生。例如,班主任組織以“從書里來,到書里去”的主題班會,讓學生談談自己看過的所有書籍以及書中所詮釋的內在含義,通過這種引導方式,讓學生積極踴躍的參與到主題班會話題討論當中[2]。學生暢所欲言,班主任及時糾正,挖掘書中的本質,增強學生對德育工作的理解。這種方式,作為德育新工作方法的拓展平臺,需要班主任精心設計。
3.增強實踐鍛煉
基礎品德的養成依靠于實踐過程,學生通常都會依靠社會實踐去總結品德、感受品德。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實踐探索,班主任增強實踐探索,不失為開展德育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增強實踐鍛煉,具體策略如下:
首先,班主任運用教學實踐經驗以及生活經驗積累,設置適合這一階段學生實踐的內容,讓學生在社會感知當中去總結實踐價值。班主任在這一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動探索實踐內容,至關重要。例如,社會實踐活動、好人好事收集、社會服務志愿者等等。
其次,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需要班主任的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一活動內容,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差異。對積極性較高的學生可引導其在實踐中進行經驗總結,感受德育內涵。對積極性較差的學生,可對其進行鼓勵,增強彼此之間的信任度,以便于無差別的開展這一活動,讓所有學生受益。鼓勵學生彼此之間的相互合作,強化團隊協作意識。
第三,完成實踐鍛煉之后,要求學生根據整個實踐活動做出總結。同時在情景重新定義與回顧中找到其中開展德育教育的工作點,以便于加深學生理解,將道德規范深深的印刻在腦海中,吸收有營養、有價值的德育理念。
4.加強溝通
溝通是強化師生關系的基本途徑,良好的溝通有助于班主任準確理解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更有針對性的開展德育工作。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主體,所涉及到的工作內容復雜,形勢多樣,通常在溝通開展過程中主觀方面的溝通色彩較濃。這種環境下,將導致師生彼此之間的信任度缺失,德育工作開展陷入僵局[3]。
基于此,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過程中,應該注重管理的主旨,即遵守“民主、公正”的原則,增強與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與公正意識,避免武斷。班級事務處理、學生問題處理,都需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差異,真正走進學生們的心靈,打開學生心結,改變傳統師生的固化關系。班主任作為班級的核心,既要做好學生求知道路上的引路人,同樣要做好道路上的引導者。溝通是德育工作開展的基礎,以師生溝通為輔助才能夠展現出其中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晶.創新德育方法全面培養學生[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05:92-93.
[2]遲希新.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特點與實施策略[J].中小學德育,2013,10:32-35.
[3]李非.基于“會診式”的班主任德育工作[J].安順學院學報,2015,01:33-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