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涓涓
[摘要]小學語文課堂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最關鍵的時期。在這一階段,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針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行為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科學的教學目標是高效課堂的基礎,創意的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高效的提升,關注學生是課堂教學高效的保障等幾點建議,以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行為;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就是指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產生高效益、高效率、高效果的課堂。即指教師和學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相互交往、積極對話、共同探究,不斷生成有效資源的教學過程;也是一種能更大程度地促進全體學生建構新知、習得能力、提升情感,從而獲得生命整體發展的教學活動。高效課堂是一個動態的轉化過程,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
現在的課堂,教師已經過于強調學生的主體,而忽略了教師的主導。課堂上,教師重視學生的行為,學習過程熱熱鬧鬧,但教師忽略了自己的教學行為。反思我們的課堂,過去強調教師的主導,現在又走向另一極端,過分強調了學生的主體,違背了我們的教學規律。學生的主體固然重要,但要注意到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高效的課堂,離不開教師的教學行為,因此,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行為研究意義重大。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及歸因分析
課改雖然已經推行了十多年,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教學的效果。首先是教學目標設置不合理。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方向,方向錯了,就會南轅北轍?,F在有這樣幾種情況:有的老師設置教學目標就是照抄教學參考書中的教學目標。教學參考中的教學目標設置千篇一律,缺乏科學性、針對性;有的老師是先寫教案,寫完后最后補上教學目標。有的老師的教學目標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課文中蘊含大量的知識點和信息,教師無法抓住核心進行深入解讀;還有許多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只停留在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上,忽視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教學目標的模糊不清,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導致教學效果較低。其次是課堂教學設計無創意,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課堂教學缺乏實效性。最后是許多老師對“以生為本”的認識不夠到位,而是按照自己設計好的教案一步步進行,教師只要講完教案內容就可以了,沒有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和需求來推進課程,以至于學生學習效率低下。
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開端,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高低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及終身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行為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高效課堂教學行為研究
(一)科學的教學目標是高效課堂的基礎
評價一節課,最重要的是教學目標設定是否合理、科學;這節課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茖W的教學目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如何確定教學目標?筆者認為:設定目標,不要按三維目標寫,那樣會把三維目標切割開來,讓它三分天下。設定教學目標時,不管你要設定幾條,都離不開四要素:
1.學生。課堂的主體是學生,目標中是學生的行為,學生的學習,因此在目標中,千萬不要出現指導他、啟發他、讓他、幫助學生等詞語。
2.過程。過去我們說條件,在今天就是三維目標中的過程。在語言描述時可以這樣:在同學自主、探究、獨立寫評點的過程中……(在……中,就是過程);或者用:通過合作展示,碰撞交流……;或者是通過人文對話……
3.內涵。過去我們說行為,今天我們說行為定義太窄了,可以說是內涵。如:本課學會幾個詞;形成寫評點的方法,并初步感知……
4.程度。程度寫起來就是一個詞,按教師自己設定的高度,來評價這節課。在描述時可以用:認識、了解、理解、學習、學會、掌握、運用、熟練運用等。這里存在著程度的差異,教師要明確地確定本節課要達到什么程度。
綜合以上四要素,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鄉下人家》為例,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可以設定為:
1.認識“搗”等5個生字,會寫“率”等14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用列小標題的方法,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通過讀文字,想畫面,初步感知作者對鄉村生活的熱愛。
3.學習運用批注閱讀策略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在學生自主、探究、獨立寫評點的過程中,學會在課文疑惑處、精彩處進行質疑式、點評式批注。
以上的教學目標是科學的,在教學目標中綜合考慮到了四要素。關注了學生,注重了內涵,課堂達到什么程度,也很清楚。如:認識生字,會寫生字,初步感知,學習運用等。在“過程”要素中,本目標體現在:“用列小標題的方法” ,“學習運用批注閱讀策略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使學生建構新知,即整體感知能力和賞析能力。教學目標的科學性會促進學生建構新知,教師規范行為,進而達到高效課堂。
(二)創意的教學設計是高效課堂的優化
近幾年我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技術的有效融合為創意教學設計提供了積極的引導作用,創意教學設計已逐漸在一定的范圍內,以一定的形式呈現在實際教學當中。創意的教學設計指的是一些教師新穎的、與眾不同的、獨具匠心的教學設計。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發展教學理論核心內容是:學習是生動活潑的智力生活。在課堂上,教師創意的教學設計,可以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營造出愉悅的課堂氛圍,學生對學習有無興趣是反映學習效率的重要標志。
1.創意的教學設計的原則:可操作性、可控性
設計得再“好”的課堂,離開可操作性、可控性就毫無意義。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時必須重視它的可操作性、可控性,尋找達成目標的技術線路??刹僮餍?、可控性是指:知能情義(知識、能力、情感)過程化;過程學習活動化;活動內容問題化,學生要有問題意識;問題探究體驗化,課堂上要求學生親自參與。讓學生和老師在一個合理化的教學環境氛圍下實現教學效率最大化。endprint
2.創意的教學設計的特征
(1)趣味性
趣味性一般是指某種吸引人、讓人產生愉悅感,能引起興趣的特性。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就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處于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這時學生的學習效果會達到最佳狀態。
課堂教學成功高效與否,與教師對重難點分析的是不是透徹到位、教學方法的多種多樣等教師主導性手段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課堂上有沒有進行主動性的參與,并且學會之后能不能加以運用。因此,構建趣味性課堂,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十分必要。趣味性的課堂首先體現在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有激情。教師的激情,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感調動。如果一個教師上課沒有激情,那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就會覺得枯燥無味。因此,教師要充分展示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形象。
趣味性的課堂其次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有主動學習的意識,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種就是開端激趣。如果教師能夠在上課之初就迅速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會馬上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課堂引入的時間不超過兩分鐘,但這兩分鐘的功效是很大的。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預創問題情境,達到三個詞:刺激、好奇、欲望。預創問題情境的辦法有:第一,引入背景資料。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可以這樣設計:安徒生,丹麥童話作家,在他誕辰兩百周年的時候,大家自動地聚集到他的塑像前,去紀念他?!叭ゼo念他的讀者,是小朋友多還是大人多呀?”學生很自然地回答:“小朋友多。”(出示圖)“唉,怎么沒有小孩呀,全部是大人呀?”(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平衡)“我們今天來讀讀原文,看看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卑餐缴耐挿从车氖巧鐣F實,所以他說:“我寫童話,絕對不是專給孩子看的?!?第二種辦法:設置好奇懸念。把結果拿出來,卻是非常莫名其妙的,學生就想去追根溯源。比如教學《給自己寫信的人》:接信的人和寫信的人,是同一個人。“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今天就來揭秘。”第三種辦法:撩撥叛逆的情緒。如教學《我最好的老師》:“一個老師,講假話,讓你們來測評老師,你認為是差評還是優評?”(生:“差評”)“但文章中居然說他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怎么回事呢?”學生產生了好奇,自然對語文課堂產生興趣,將枯燥乏味的課堂變成一個讓學生們充滿求知欲望的高效課堂。
小學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強、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特點,要使學生的興趣持久度能夠提高,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多種靈活有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有效地促進整個教學活動的實施和教學目標的實現。語文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雙向互動的動態過程。教師要多給學生鼓勵,教師的一個點頭,一句表揚的話,都能起到巨大的激勵作用,為小學語文課堂的高效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發掘教材中的內容,豐富教學手段,讓教學充滿趣味性,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激發他們的主動學習的興趣,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在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實現高效語文教學目標。
(2)動力性
動力性指推動的力量,也就是推動課堂的生成。怎么評價課堂有沒有動力性呢?第一,教學設計必須為師生都能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思維搭建平臺,這平臺是為師生鋪設的,讓他們能夠發揮創造思維的一個機會。第二,教學設計必須為教學的三維目標鋪設動態達成的過程。第三,教學設計必須為不同層次,不同差異,不同特長的學生,也就是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學習提供保證。第四,教學設計必須為教學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不同維度、不同方向、不同內容的生成資源,交流碰撞提供條件。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綜合考慮以上四個方面。
(3)立體性
我們用交通的立交橋類比,三輛車,在三層的立交橋可以同一時間一起通過,這就是立交橋的價值。課堂里的立交橋的設計,效能大于交通的立交橋。
如教學《山中訪友》。在教學的基礎上,老師問:“你們知道不知道,他為什么喜歡這些朋友呀?這究竟是些什么樣的朋友,想不想知道呀?我們來進行合作學習,請大家看,我們來進行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活動,給我的好朋友送桂冠。什么叫桂冠,用一個花,編一個頭冠,給朋友獻上去,不過這頭冠上面必須有:這個朋友他究竟是個什么樣的朋友,必須用一個詞貼在桂冠上。好,請看合作任務:A.在朋友中,選一個或者兩個朋友,進行細致地閱讀,看看這個朋友他是怎樣的,他做了什么動作,哪一個詞語最感動你。B.他是個怎樣的朋友,你準備在桂冠上貼一個什么樣的詞。C.請小組一起來,給朋友贈送桂冠并宣讀你們的頒獎詞?!?/p>
立體性的效益:第一,它讓全員學生參與學習;第二,它提高了整堂課的學習效率,展現了分享性。選的內容不同,但同時通過,同時品味;第三,它發揮了不同學生的特長,不同學生的特長都能夠展示。
創意性的課堂設計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積累語文基礎知識,也有助于消除部分學生對于學習的抗拒心理,充分體驗設計活動的樂趣,養成事前預想和做事有計劃的行為習慣,以及耐心細致、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因此,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從而直接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
(三)關注學生是課堂教學高效的保障
關注學生是體現“以生為本”的理念、思想。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必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教師的角色是學長,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要以朋友談心式的語氣帶領學生解決問題。在出現爭議時,教師要在首席的位置,做出準確的評判。教師要關心每一個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特別是一些學困生,要給他們機會,允許他們出錯,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縮短學生相互之間的差距,讓學困生大膽放心地展示自己。在教學中,學生不應該是被動學習,教師要給學生充分自主讀書、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真實的學習過程。整個學習過程,我們要關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在課堂上,要通過學生的自主參與和互動性的交流,一起發現問題,積極創設能夠發現問題的環境,分析問題,提出問題,從而共同解決問題。學生在這實踐過程中,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這樣高效的課堂才有保障。
總而言之,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師必須科學地設定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要有創意,要關注學生,這樣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高效課堂的構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堅持不懈地努力,接觸全新的理念,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還需要師生之間相互配合,這樣才能實現在探索中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竇桂梅.有效語文課堂教學[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
[2]汪潮.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4]劉學俊.有創意的教學設計帶來靈動的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05).
[5]魏宗嶠.淺談如何創新化開展教學設計與實踐[J]語文教學通訊,2011(11).
(責任編輯 趙永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