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江蓉
摘 要: 在現行的教育背景下,探究未知,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學習效能,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于學生探究性能力的培養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初中數學老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這么簡單,更需要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初中數學學習告別了小學數學學習階段知識點少、內容簡單等特點,學生的學習壓力及負擔在初中階段已經有所加大。老師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將探索意識灌輸到學生的學習實踐中。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堂 探索意識 培養策略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這種探索能力不僅能在數學方面起很大作用,而且在各科學習當中也能起很大作用。從國內外的研究中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個性發展要高度重視。探索性學習能力是初中學習的重要能力,初中數學老師要正確引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使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培養自身的思維能力。
一、培養學生探索性能力的意義
教師教、學生學,這是一種傳統的老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模式。為了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的被動地位,激發初中生的主體意識,不使他們的思維受到限制,迫切需要數學老師改變教學方式,樹立起學生探索新知的意識。比如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習的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已知三角形ABC,取AB、AC的中點分別是E、F,連接E、F,根據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得出BC=EF。這道題是對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的應用,當老師在教授平行四邊形中位線定理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對三角形的中位線的探究得出平行四邊形中位線的結論。學生經過探究性學習后,會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的中位線定理與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是類似的,有助于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這一定理的掌握。對于學生較熟悉的學習內容,學生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也是順理成章的,這更有力地證明了探索意識的重要性。還有如下這個例子: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時候,我們知道它的定義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通過課堂開始時對平行四邊形定義的導入,老師可以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平行四邊形,用直尺量平行四邊形的四條邊的長度或者量角器量出平行四邊形的兩個角,得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在經過學生互相討論及老師給的啟發以后,可以得出如下性質:①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②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相等;③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角分別相等;④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通過對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索讓學生學習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經過探究性思考學生可以得出其判定定理:①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②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通過以上這兩個例子,培養學生探索意識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
二、讓探索意識走進課堂的方法
要使初中生樹立起對數學題目的探索意識,關鍵還在于老師對于學生的引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大膽思考,細心求證,廣開言路。對于迷惑不解的題目,不能只知一求半解,而需要刨根問底。如在學習關于圓的知識時,已知在⊙O中,∠BOC與圓周角∠BAC同對弧BC,求證:∠BOC=2∠BAC.圓周角的定理內容是:圓周角的度數等于它所對弧上的圓心角度數的一半。
證明:情況一:
如圖1,當圓心O在∠BAC的一邊上時,即A、O、B在同一直線上時:∵OA、OC是半徑
∴OA=OC
∴∠BAC=∠ACO(等邊對等角)
∵∠BOC是△AOC的外角
∴∠BOC=∠BAC+∠ACO=2∠BAC
在經過一番探索研究之后學生發現還有另一種思路,得出了情況二,當圓心O在∠BAC的內部時:∵OA、OB、OC是半徑
∴OA=OB=OC
∴∠BAD=∠ABO,∠CAD=∠ACO(等邊對等角)
∵∠BOD、∠COD分別是△AOB、△AOC的外角
∴∠BOD=∠BAD+∠ABO=2∠BAD(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兩個不相鄰兩個內角的和)
∠COD=∠CAD+∠ACO=2∠CAD(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兩個不相鄰兩個內角的和)
∴∠BOC=∠BOD+∠COD=2(∠BAD+∠CAD)=2∠BAC
探索意識對這道題目的解答發揮了巨大作用。因為對于一道數學的大題目一般是分好幾種情況,如果不具備這種探索意識,那么解題只能解一半,拿不了全分。深入分析題目的內在聯系,準確把握好正確的解題思路,解決尚未解決的問題,用我們的求知欲發現數學的奧秘。在培養學生這種素質的時候,老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教案的設計。老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清楚什么是學生知道的,什么是學生不知道的。每個學生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老師要設計出顧全大局的教學方案,使課堂內所有學生都學有所得。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學相長是本職工作。
三、培養探索意識,提高教學質量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的高低與數學老師教學質量的高低息息相關。現在的教學追求的是高效課堂,為打造高效課堂,老師在對于學生來自不同層面的思考方式要做出不同的評價。班級里的學生都存在著主體的差異性,對于同一個問題會給出五花八門的回答,老師不能以對錯論英雄,而應當對每一位都有自己獨立思考過程的學生給予支持和鼓勵,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這樣學生才能夠認識到自己解題方法上的弊端,意識到自己思維方式的缺陷。對與錯只是體現在分數上,而思考與未思考就體現學習質量上。對于自己犯的錯誤在探索性思路的引領下能夠自己意識到并且能夠完善自己的思維模式,老師的鼓勵及信任的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學習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的時候,老師開始可以引入一組勾股數,比如3、4、5,進行這樣的提問:這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邊,請問同學們能夠發現這三個數字之間的關系嗎?學生通過探索性計算,能夠得出一組勾股數。從對數字的思考而導入到定理的得出,這是探索意識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體現。
總而言之,要讓探索意識走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同時不能夠孤立地看探索意識,而要把這種探索意識與合作學習法、自主學習法相結合。
參考文獻:
[1]張景印.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索性學習能力[J].中學英語之友,2009(03).
[2]董青青,祝世清.我把老師介紹的做一點推廣[J].中學生數學,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