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霖
摘 要: 職業學校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中職學生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而且要不斷進行實踐訓練,提高應用能力。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落后的實踐課程不能滿足市場提出的人才要求。本文在調查中職計算機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在就業導向的前提下,探究中職計算機教學開展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就業導向 中職計算機 實踐教學
一、中職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
職校的計算機教學更側重對學生計算機技術能力的培養,學生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而且需要具備熟練的專業技能,如快速準確的文字錄入和整理、計算機輔助設計、平面設計、網頁設計、網絡技術等。但是,中職計算機教學在開展過程中,卻存在一些阻礙學生實踐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教學目標與就業目標不一致。
職校在發展過程中,市場定位是培養具有熟練操作技能的應用型人才,但是隨著中職院校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教學卻出現教育目標不明確,教育內容和要求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現象。例如,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推廣,計算機應用程度越來越高,社會需要一批技術過硬的一線技術人才,計算機教學卻沒有與崗位需求密切聯系起來,仍然是框條式的理論課程加常規化的課堂操作,考核主要考查大眾化的理論知識,導致學生在學校里要么學不到市場上需要的技能知識,要么學到的知識很難在市場上得到運用,無法適應新形勢下技術層面的要求。
(二)教學模式與實際運用相違背。
多數職校計算機課程呈現出單一的特征,課堂形式是理論課和計算機房操作相結合的方式。理論課采用的是教師中心的講授制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實現備好的課程通過語言傳遞給學生,學生被動地進行記憶,開展學習,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理論知識的學習大多是一些陳舊的知識點,學生沒有興趣和熱情自主學習新時代新型的理論知識。操作課程大多采用的是“示范+模仿”的方式,教師首先向學生示范專業技能的操作過程,然后學生根據教師的示范進行模仿操作,完成再現。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作品沒有自我的創造力,沒有自己思想的融入,當然所展現的作品就沒有市場需要的價值。
(三)學生實踐機會嚴重不足。
由于職校教學投入缺乏,學生的實踐機會嚴重不足,大部分學生只有在三年級的時候有兩個月的實習時間,而由于學校沒有資源解決學生的實習基地,使很多學生的實習流于形式。這樣中職院校經過三年培養出來的學生,就計算機操作能力而言,畢業初期只比社會上電腦培訓班的學生略強或者相當,在市場中沒有明顯的優勢。同時,隨著教育的不斷推廣,中職學生在社會中受到學歷的偏見,技術與企業生產操作崗位的脫節性增加學生的就業壓力。
二、以就業為導向對中職計算機教學的重要作用
以就業為導向的一個最大的特點是突出職業性和技術性,使學生掌握生產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把知識轉化為生產力。
(一)合理配置教育資源。
職校通過目前的教育形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滿足市場的需求,無法從事與計算機專業對口的職業,這不僅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滿足了職校促進就業的基本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來講就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教育的開展一方面是要提高我國的國民素質,另一方面是為國家的建設提供人才。以就業為導向,就是首先要了解市場的需求,了解新形勢下市場對哪些計算機技能更有需求,根據市場的需求調整學校的課程設置,將已經過時的計算機課程進行刪除,增加一些新型的符合市場需要的課程,開展能夠鍛煉學生技能的教育形式,使中職院校的教育資源得到更好的發揮和運用。
(二)提高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近些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加,但是對計算機人才規格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中職計算機課程卻沒有得到及時的調整和跟進,課程的陳舊性和滯后性,以及人們對學歷的偏見,使得學生在市場上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職校在這樣的背景下必須走在市場的前沿,對市場對人才的層次性要求進行系統的分析和歸結,明確中職院校是針對哪個層次的市場需求,市場要求的基本人才規格是什么,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建立實習基地,增強學生的市場競爭力。
(三)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素質。
職校教師是從師范院校直接畢業的,經過多年的學習和研究,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由于缺乏實踐,很多教師并不了解市場的需求,也就不能夠提供針對性的課程內容和有效實踐教學。職校的發展需要具有強有力的實踐教學能力,這些能力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走向一線教學。基于就業的教學設置,一方面通過課程設置的引導促進教師對實踐課程的主動學習,另一方面通過校外實踐基地的結合為教師提供基礎實踐的機會,真正了解市場的需求,提高教學能力。
三、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學實施中的關鍵要素,其專業技能水平和綜合素養直接影響著中職計算機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職校一方面要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培訓,邀請計算機研究領域的專家和企業家到學校開展講座,將先進的教育理論和市場前沿的實踐帶到學校中,以此激發教師不斷學習的欲望,營造學習型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要鼓勵和組織教師到企業進行參觀,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及時了解計算機技能的發展,增加教師的技術經驗。同時,也要借助網絡促進全校師生的共同學習,學校公派出去學習的教師,要借助網絡和學校師生分享培訓見識,作為重要的共同資源,促進共同成長。教師圍繞課題展開討論,在討論中借助共同的知識力量進行交流學習。
(二)優化中職計算機專業設置。
中職計算機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技能,但是傳統的課程設置存在很大的弊端。要設置專業時,首先參考其他地區中職院校課程設置的基本情況,建立大致的課程體系,然后針對市場進行調研,形成課程研究組,對課程設置進行評估,確定最終課程。其次,根據本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和認知規律,設置課程開設的順序,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原則是摒棄傳統的理論知識學習再進行實踐的課程模式,而是將實踐和理論交叉進行,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運用理論知識進行彌補,并用理論知識物完善新的實踐。
(三)強化實踐訓練,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
職校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僅僅讓學生接觸市場,了解市場需求和知識要求是不夠的,需要給學生提供實踐訓練的機會,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將已經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術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實踐形式包括校內實踐活動和校外實踐活動,校內實踐活動是利用學生社團的力量,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模擬實踐和實踐研究;校外實踐活動包括低年級的見習活動和高年級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到企業中解決實際的問題,提高學生應對真實狀況的能力,提高操作技能。
綜上所述,職校要通過對市場調查和分析,明確職校的人才培養要求,然后根據對職校課程設置的參與和對市場的評估,設置合理的課程,并將培訓和校企結合以提高教師的素質,真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偉波.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探討[J].信息系統工程,2012,05:147+152.
[2]吳麗云.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策略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0,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