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少海 王紅靈
摘 要: 由于教育資源相對匱乏,農村小學教學具有和城市小學不同的特點,例如硬件條件差、經費投入有限和留守兒童問題等,均成為教學水平提升的難題。作者從自身教學經歷出發,結合多年教學管理經驗,對農村小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 農村小學 教學資源 留守兒童 微信平臺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城市教育水平也因教育資源充足和得天獨厚的硬件條件得到快速提升。然而與之對應的是廣大農村地區教育水平相對較低[1-2],在教育經費投入、師資力量和硬件等方面均全面落后于城市。此外,農村青壯年大量進入城市打工,小學適齡學生大多屬于留守兒童,家長教育的缺失也給農村教育帶來了巨大挑戰[3],因而,在農村師資力量匱乏、留守兒童、地域限制造成的教育資源不均衡等問題在短期內難以很好解決的情況下,探討適當的對策,以盡量提升農村教學水平十分必要。作者結合自身多年的農村小學教學經驗,結合教學實踐,探討當前農村小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以供同行參考。
1.當前農村小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育資源相對匱乏。
教育公平是我國教育的基本原則,然而由于地域因素和經濟等問題,農村教育資源不可能和城市相比,教學設備不齊全且陳舊是農村小學的普遍現狀。針對此,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用以改善農村教學硬件水平,例如淮南市近年來開展了“在線課堂”和“班班通”工程,可利用網絡實現在線教學,實現市區教師資源和農村小學的遠程共享,有效改善農村小學教師資源匱乏的問題。此外通過捐贈等形式,部分偏遠地區小學也有了自己的圖書室和體育器材,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但農村小學在教學設施多樣性和利用率等方面仍相對落后。此外,教師引進存在困難,年輕教師大都不愿意去農村工作,許多偏遠地區小學已多年沒有新進教師,造成許多農村小學一名教師身兼數職的情況,教學質量自然難以得到保證。
1.2教學手段單一落后。
在年輕教師引進存在困難的情況下,隨著現有教師年齡的增長,知識結構逐漸老化。老教師教學經驗豐富,認真負責,但對現代教學工具(電腦、網絡、多媒體等)的掌握存在較大障礙,造成現代化教學設備難以充分利用,教學手段仍以填鴨式板書教學為主,學生主動性不強,教學效果不佳。現代小學教育提倡多元化,除傳統語數外課程外,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已在絕大部分城市小學得到普及,但由于師資力量問題,大部分農村小學均很少開設語文、數學等以外課程,直接的后果是農村小學畢業生進入初高中后,除了學習,缺乏必要的課外生活素養,難以融入集體。
1.3家長教育缺失。
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進城務工,造成數量可觀農村留守兒童,據統計80%以上的留守學齡兒童日常監護人為祖父母或親友,由于老年人在精力和文化水平方面普遍有限,造成本應成為小學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家長教育”缺失。研究表明,“家長參與”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4-5],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曾提出“讓家長成為學校教育的同盟者”,并認為家長是推進小學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實際情況是,在監護人無法有效監管和進行課外輔導的情況下,農村學校又因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局限,難以為留守學生提供關愛和輔導,學校和家庭直接的溝通嚴重缺失,造成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初中教育在學率普遍低于正常家庭,與城市小學相比更是差距明顯。據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數據顯示,留守兒童進入初中階段后的在校率僅為88%。
2.對策分析
這對以上存在的問題,作者認為可從以下方面著手解決。
2.1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建立城區小學教學資源再利用機制。
實際上隨著近年來政府對農村教育的日益重視和投入的日益加大,農村小學的硬件設施得到大幅提升,比如通過“班班通”工程,大部分農村小學基本上實現了網絡、計算機設備全覆蓋,可實現與城區小學的遠程教學和視頻教學,可有效解決農村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從而,建議實施設備的規范化管理,責任到人,負責網絡教學設備的正常運行和維護,并加強與城區小學的對口對接,對城區小學更新下來的教學用具如板擦、黑板、體育用具等進行再利用。
此外,雖然城區小學具有得天獨厚的硬件條件,但農村小學具有的寬闊的田野和豐富的野外教學資源,可充分利用野外場地開展體育活動,比如跑步、跳繩、踢沙包等,野外的樹木、花草、動物也可以為豐富語文、常識課等教學內容創造條件。
2.2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目前絕大部分農村小學均已配備了音視頻播放設施,雖然現有教師不具備音樂和美術教學的能力,但可以考慮利用網絡教學視頻進行教學,在板書教學的同時,適當結合多媒體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可有效提升教學多元化程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3利用現代通信工具建立學生父母無障礙溝通機制。
雖然大部分農村小學學生父母均在城市務工,無法對其實施有效監管,但在手機和網絡已經基本普及的情況下,借助微信群或QQ群實現老師和家長的無障礙溝通是可行的。實際上,利用微信平臺助力小學教育已得到普遍認可和推廣[7],雖然農村小學生父母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但利用微信或QQ等工具進行溝通基本不存在問題。通過建立群,就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存在問題及時互相溝通,更有利于教學過程的高效實施,同時群內的父母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甚至可以相互幫助監管,最終建立一種有效的無障礙學校與家長溝通機制。
3.結語
農村小學由于通常地處偏遠地區,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在我國大力提倡教育公平的大環境下,如何利用現有條件盡量提升教學質量保障農村學生的受教育權,是每個農村教師應考慮的問題。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分析了目前農村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對解決對策進行探討,通過初步在所在學校實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后將繼續深入研究更合理的解決方案,為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現田.淺談當前農村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5,2.
[2]劉娟娟.農村小學教師隱性流失問題與規避對策探究[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5(9).
[3]馮仕成.新時期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之管窺[J].吉林教育,2015,2.
[4]楊優先.基于小學教師與家長間的話語分析建構家校溝通機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14.
[5]安維民.家校聯動互助合作的實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9.
[6]晏云婷.鄭州市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現在研究[D].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7]魏振江,姬慧娜.微信公眾平臺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研究_以雁寧路小學為例[J].軟件導刊,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