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祥軍 李小芳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英語學習變得越來越重要,而相當一部分學生,尤其是普通農村初中的學生,英語學習卻陷入困境,難以達到教學要求,英語老師成為“最苦”的老師,找一些解決方法已勢在必行。
[關鍵詞]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困境;措施
一、對于農村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困境分析
1.從教學條件來看。總體趨勢來看,農村教學條件簡陋。有的學校的英語教學設備僅限于大小黑板和教師自制的圖片、卡片、簡筆畫及不成套的教學掛圖和教學磁帶,教學資料不全,甚至有學校連僅有的多媒體教學設施都因管理或學生破壞的原因而無法使用,學校常常考慮各方面無法預測的開支,不愿過多地把資金投入到教學設備、設施的完善上來。
2.從師資方面來看。教師隊伍缺少進修和培訓。推進課程改革,教師起著關鍵性作用。在新形勢下,教師光有埋頭苦干的精神是不夠的,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要向教學科研要質量、要效益,這是基礎教育深化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農村學生學英語起點低,素質教育不到位,影響課堂的活躍的教學活動和學生個體差異,任務型教學難以實施。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如老師把班級內的學生四人分為一組,然后將印有不同天氣的圖片分發給每個組,圖上寫著詞:egg,sunny,in shanghai,任務是看圖說話,學生們沒有討論的聲音,當老師要求選出一個代表說時,全班鴉鵲無聲。單一的班級教學形式難于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難于因材施教,它強調的是統一、齊步走。由于種種原因,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英語水平必定有高低之分。傳統的班級教學很難照顧英語差特別是口語差的學生。這就使得他們越不愿開口,越不開口就越差。這不但會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會擴大班級個體成績的兩極分化。
3.從學生自身的條件來看。
(1)農村的學生家庭條件較差,貧困生多,許多家長都外出務工,留守學生太多,這些條件導致了學生放學后沒有人照管,學生要么到處玩,要么在家看電視,根本不想學習。再者,學生成績差,自信心受挫。“初一朵朵花開,初二半數打蔫,初三尚有幾朵在”這句話形象地道出了農村初中英語學習現狀。學生對自己是否有學習能力的評價是考試成績,初二是英語學習的一個坎,如果連續幾次測試不如初一,學生體會不到成就感,自信心受挫,學習興趣下降,學生的成績就跟著更差,自信心更受打擊,這樣形成惡性循環,學習興趣就在這個循環中逐漸消失。另外,多數教師在教育學生時,往往批評多于鼓勵,甚至經常使用一些帶刺激性的語言。老師的本意是想通過批評學生來刺激學生,這種心情可以理解,殊不知這樣做會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恰恰適得其反。
(2)農村中學的學生缺乏英語學習氛圍,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興趣低。農村中學學生缺乏英語學習氛圍、學習動力。城市學生見面說:“Hi!”而農村的孩子們見面則說:“吃了嗎?”城市的孩子們看到“TEXI”或“KFC”就像看見自己身上的衣服一樣司空見慣,而農村的孩子要查字典才能知道它們到底是什么意思;當農村孩子和他的伙伴跌打滾爬在泥土里時,城市里很多的孩子在幼兒園里熟練地唱:“點頭Yes,搖頭No;來是come,去是go...”泥土給予農村孩子的質樸的同時也賜于他們沉默和害羞,當他們上這種必須開口說的完全陌生的英語課時,其學習氛圍整體呈現一片空白,加上農村的特殊環境,有關英語語言的媒體和信息幾乎沒有,你不可能在這些地方找到一本英語的雜志或報刊,因此他們感覺不到學習英語的必要性和樂趣,學習動力嚴重不足。
二、提高農村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
當前,我國正進行著新一輪英語教學改革。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教學質量顯得尤為重要。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的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知識傳遞過程,更多的是師生間情感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教師只有關心、熱愛學生,處處體察學生的思想動態,經常和學生溝通,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才會切實感受到老師的愛心,這樣師生之間才會產生感情的共鳴,才可能促進師生間的相互交往,深化情感交流。教師在課堂上若能總是面帶微笑把單調的知識傳授轉化為一種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學生就可以以較輕松的心情接受學習。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得到老師的關心和幫助,就會對教師有好感,就愿意與教師交朋友,學生對英語課就會產生強烈的興趣。
2.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上課不能千篇一律。教學單詞、背背課文、講講語法,天天如此,不能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沒有興趣學習英語,更不能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我們應該運用“精講多練、善導自學、激發興趣、師生和諧”的課堂教學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應該苦鉆研教學大綱,認真鉆透課本,不惜花時間精心設計授課計劃、方法和步驟,在課堂上盡量做到“精講、多練、多讓學生學英語、用英語”,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認真備好課、備好學生,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
3.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加強英語教學,提高英語教學質量,不可忽視教學環境,這是因為環境對人的成長起決定作用,對教學有很大影響。一是社會流傳:“我是中國人,何必學外文,不學ABC,同樣干革命。”二是學校懂英語的教師不多,學生不能用英語與老師對話、交流。三是在家里學生不敢讀英語,這樣的環境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是很不利的。只有改變環境,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怎樣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呢?首先是創造自然環境,學校可寫些英語標志牌、英語標語口號,辦些英語專刊,教唱英語歌曲,用英語寫通知,讓英語知識在校園內到處可見,形成一種英語學習氛圍。其次是全體教師都會點英語,熟悉日常用語,進行簡單的英語對話,以便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語講話,用英語與老師對話,讓英語語言處處可聞。再次是學校或班主任以家長會等形式宣傳英語知識的重要性、必要性,讓全社會都重視英語,支持英語教學。最后是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應從早抓起,要從幼兒時期開始入門,在小學就進行正規英語訓練,為初中英語教學打好基礎。
總之,英語教學質量的好差往往決定著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高低,也對學生個人造成直接影響。學校主管領導應深入英語課堂調查研究并廣泛參與英語課外活動,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符合本校教情、學情的措施,有效地指導教學。因此,為了適應“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需要,加快農村初中英語改革的步伐,提高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質量,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職責。
參考文獻:
[1]張新穎.淺談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效率.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3,(2).
[2]郭守秀.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效率.新課程學習(教師),20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