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影+倪高升
摘 要: 語言教學中的需求分析起源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其應用已經從最初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領域發展到了通用英語教學領域。因此,需求分析對當今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以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對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當前的學習環境、學習興趣和學習壓力等進行調查和分析,以了解他們對大學英語主觀與客觀的學習需求,從而有助于教師進一步完善英語教學模式。
關鍵詞: 需求分析 外語學習 非英語專業
就目前的狀況來看,英語無疑是全球現存5561種語言中最具有影響力的,雖然當前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據聯合國統計,其日常文件有80%是用英語書寫的,其余的5種總共才占了20%。由此可見,上述六種語言雖然都可算是國際性的語言,可是它們國際化的程度卻有著很大的不同。俄、漢、阿拉伯等語種其實還只是區域性的國際語言,而英語則不同。全球1/5的人能用英語進行不同程度的交流,2/3的科學家能用英語閱讀,3/4的郵件用英語書寫,4/5的電子信息用英語存儲。在西方七個最主要的工業大國中,講英語的美、英和加拿大就占了三位。(數據來源www.baidu.com)
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非英語專業學生選修英語雙學位對于培養優質復合型人才、拓寬學生國際視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等,具有很高的現實性。選修英語雙學位能夠克服專業限制過死、過窄、過專的問題,學校也能不拘一格地因材施教,培養出各類不同規格的國際化人才。
1.文獻綜述
需求分析指通過內省、訪談、觀察和問卷等手段對需求進行研究的技術和方法。在外語教學領域,需求分析的重要性等同于醫生對病人開處方前的診斷,它使得語言課程與不同國家、不同水平及不同目標群體學生的需求相適應成為可能,是外語課程設計和實施教學的基礎步驟,在外語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就具體外語課程來講,針對社會對外語需求的分析可以確定這一課程的教學目標,而對學生對外語學習需求的分析,則可以幫助課程實施者選擇符合現有外語教學條件、目前學習者知識和技能水平及其學習策略和動機等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教學評估等。
Kemp歸納出了六種需求:(1)常模差距需求,指用國家標準衡量和識別的需求;(2)比較出來的需求,指與其他同類學校或平行班級比較,決定教學內容、設施、經費等方面的需求;(3)感覺需求,學生感到需要的,目前達不到但希望達到的能力或水平;(4)表達的需求,學生把感覺需求表達出來,希望能夠得到滿足的需求;(5)預測需求或將來需求,學生潛在的需求和未來將要發生的變化所帶來的需求;(6)重大事故反映出來的需求,有些重大事故后對未來課程和教學提出的需求。Berwick把需求分為覺察需求和意識需求,前者指教育者以別人的學習經歷為依據而設立的需求,而后者是指學習者本人的需求或愿望。
我國外語需求分析理論研究的內容主要涉及基礎理論介紹和作用的研究等。首先,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學者們研究外語需求分析的主要內容(夏紀梅、孔憲,1999;束定芳,2004)、需求分析的特性(倪傳斌、劉治,2006)、國內外外語需求分析綜述(陳冰冰,2009;陳冰冰、王歡,2009)等。其次,在需求分析的作用方面,束定芳總結外語需求分析至少有四大重要作用:(1)為制定外語教育政策和設置外語課程提供依據;(2)為外語課程的內容、設計和實施提供依據;(3)為外語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確定提供依據;(4)為現有外語課程的檢查和評估提供參考。
本文將從需求分析在外語教學中的核心性著手,結合非英語專業學生當前對英語的學習狀況,對問卷調查的情況進行評述,以期改善英語學習狀況,促進英語雙學位的發展。
2.研究設計
2.1研究對象及方式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主要關注本校非英語專業學生選擇英語雙學位的情況。此次調查對象為我校選修英語雙學位的學生,共100名。收回有效問卷70份,其中2014級學生32人,約占比46%,2013級學生38人,約占比54%。本次問卷主要調查學生對英語雙學位的看法,以及對雙學位課程的需求。
本次研究方式為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形式。問卷由我自行設計,包含參與者年級、專業、性別等個人信息,以及部分選擇題和部分主觀問題。本研究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70份。
2.2問卷調查參與者個人信息
本次共收集70份問卷,2013級學生38人,2014級學生32人,其中參與人員學院分布如下圖所示。
從圖表可以看出,文學與傳媒學院、生物與制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電氣與新能源學院的學生選修英語雙學位占比較多,這與他們本學院的專業需求是分不開的;而外國語學院和藝術學院學生較少,同樣與其需求相關。具體選擇內容如下。

根據調查結果,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在本校范圍內,絕大多數學生對于自己的本專業都是相當滿意的,所以其中為大部分學生都是基于提升自我的目的選擇學習雙學位,正因為如此,他們基本會選擇與自身專業相輔相成的雙學位學習。事實上,兩年專業的英語學習或多或少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收獲和啟迪,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是極其有益的。并且,作為一種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專業+英語”的雙學士學位已經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學生的認可。
(2)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國民文化水平、素質的不斷提高,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的文化水平的需求也不斷提升,學歷、文憑就成了衡量人才的標準,也體現了個人地位及身份的一種標志、企事業單位實力和文化素質的象征。學歷、文憑是去企事業單位就職、提升、調干的一個重要門檻,絕大部分受訪者都表達了對英語四六級及其他外語類證書的重視。
(3)絕大部分同學對雙學位辦學模式是認同和滿意的,占總人數的49%。學生普遍認為雙學位是他們難得的學習經歷,開闊了他們的視野,鞏固和強化了他們的英語能力,也期待雙學位的學習能為他們將來考研、出國、找工作等增添籌碼。比較滿意的方面表現在,教學環境良好,教學設施等硬件完善,教師備課認真,上課盡心盡力;不滿意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某些課程設置不合理,比如讀寫的課程過多,使得學生的聽說能力不能得到更多鍛煉。訪談中,還有部分學生認為,雙學位課程雖然全面,但是由于課時有限,反而各方面都沒得到鍛煉。
(4)對學校雙學位開設情況,59%的受訪者提議開設小語種課程,包括英語、法語、日語、德語、韓語、西班牙語、拉丁語、越南語等在內;30%的受訪者提議增設英語口語表達鍛煉課;15%的受訪者提議開設外國文化課。
3.改善雙學位教學的建議
雙學士學位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了多年來我們在本科人才培養上的單一模式,加強了學生的選擇性和對成才道路的自我設計,拓寬了我校的人才培養渠道。雙學士學位培養滿足了社會對人才培養規格、質量的多元化需求,是開展復合型人才培養的一條有效途徑。
由上述數據分析可得,從需求角度看待非英語專業學生對英語雙學位的選擇是明智的,無論基于提升自我還是輔助本專業的目的,選修英語雙學位都能為本校學生帶來不少助益。為了將需求分析和本校英語教學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外語需求分析理論學習。外語教學教師應加強對外語需求分析理論的學習,并且將其化為己用,扎實地運用于外語人才培養計劃及課程設置與教學的方方面面,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二是高度重視需求分析理論的實際運用。教師要運用需求分析理論,學會因材施教,摸清學生選擇英語雙學位的目的所在,根據需求調整課程設置,爭取滿足學生的主客觀需求。例如醫學院和水利與環境學院,兩者都需要通過英語翻譯一些專業術語,但行業要求又大不相同,面對這種狀況,就可采取分學院“量身定做”相應課程。
三是完善英語雙學位教學的工作機制。先是成立外語教學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英語雙學位教學工作,通過定期會議和訪談相互溝通交流學生外語學習情況,制定學習政策;其次要搭建好師生之間的交流平臺,通過QQ、微信等新媒體,使得師生之間能夠進行良好的互動,讓反饋更及時,構建一個有利于學生成長、教師發展的學習共同體。
總之,需求分析對外語教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只有結合教學實際并重視需求分析,才能真正提高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英語雙學位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Berwick, R. Needs Assessment in Language Program-m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A].In R. Johnson(ed.)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 [C]. Cambridge: CUP,1989.
[2]Kemp,J.et al. 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2nd ed.)[M].New Jersey: Prentice Hall,1996-1998.
[3]陳冰冰.國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2):125-130.
[4]倪傳斌,劉治.外語需求的特性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2):21-24.
[5]束定芳,陳素燕.大學英語成功之路——寧波諾丁漢大學“專業導向”英語教學模式調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6]夏紀梅,孔憲.外語課程設計的科學性初探[J].外語界,1999(1):26-31.
通訊作者:倪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