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景賦 謝雨欣
摘要:公民科學素質已成為影響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科普是實現公民科學素質提升的關鍵一環。影視作為社會大眾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渠道,可成為科普的一種有效途徑。在借鑒發達國家科普影視相關稅收政策經驗的基礎上,文章分析如何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推動我國科普影視的發展,同時也給出了進一步優化相關稅收政策的建議。
關鍵詞:科普影視;稅收政策;稅收優惠
一、引言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全球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公民科學素質已成為影響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科普是提高國民科學素質的有效手段 。科普是相關部門通過各種渠道實現科學技術社會化、大眾化的過程。
據2005年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我國有91%的公眾通過電視獲得科技信息,電視已成為公眾獲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電影的普及率雖不及電視,但觀眾在肅靜、高度集中的狀況下極易被影像所吸引,從而吸收影像中傳播的科學。因此,影視可作為科普的一種有效途徑。科普影視是指通過電影等媒介手段向社會公眾傳播科學知識,以達到科普目的的影視作品。
目前,國內關于利用稅收政策促進科普影視發展的研究較少。而稅收政策作為我國財政政策的一種重要手段,對行業的發展存在一定程度影響。因此,本文將結合我國科普影視發展現狀、稅收政策理論以及一些發達國家與科普影視相關的稅收政策經驗,來分析如何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推動我國科普影視的發展。
二、我國科普影視發展現狀
通過對我國科普(技)節目的播出情況和科普音像制品的出版情況進行分析,可大致了解我國科普影視的現狀,如下表1,2。
從表1中可以看出,2012年全國電視臺播出科普(技)節目時間共計18.44萬個小時,比2011年統計結果減少了1.7%。其中,中部和西部的播出時間均有所上升,東部的播出時間明顯下降。
從表2可以看出,與2011年相比,2012年中、東、西部科普音像制品出版種數均有所增加,尤其西部地區增加了470.25%。與2011年相比,2012年各地區光盤發行量則差異巨大,東部地區略有增加,比2011年增加8.62%;西部地區增長明顯,同期增加了24.1%;中部地區則比2011年減少了16.45%。
從我國科普(技)節目的播出情況和科普音像制品的出版情況來看,我國科普影視的發展總體呈上升趨勢,發展前景被看好,因此可利用有效的稅收政策對其發展進行激勵。
三、稅收政策介入科普影視的理論依據
目前我國與科普影視相關的稅收政策有2003年出臺的《科普稅收優惠政策實施方法》、2007年的《財政部關于鼓勵科普事業發展的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2013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的《關于延續宣傳文化增值稅和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等。但這些政策主要針對科普影視作品進口關稅的優惠,涉及方面較為單一。因此有必要構建一套完整而行之有效的稅收政策,來激勵科普影視的發展,并且稅收政策介入科普影視存在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稅收政策介入科普影視的可行性
依據稅收經濟學理論,稅收政策對行業發展的影響力主要是通過影響納稅人的經濟選擇和經濟行為貫徹的。這使得稅收政策能夠對科普影視產品的供給和需求發生作用。
從供給方面看,稅收政策會影響影視企業的生產成本,進而企業的生產行為會做出相應的改變;當更多企業的生產行為發生改變后,整個行業的產出結構也就發生了相應的調整。
從需求方面看,稅收政策可以改變人們的可支配收入、科普影視產品或服務的價格水平,進而影響到科普影視產品或服務的消費需求。
(二)稅收政策介入科普影視的必要性
科普影視的發展之所以需要稅收政策的支撐,主要是由于科普影視產品是公共產品并具有外部性。
純粹的公共產品或勞務是這樣的產品或勞務,即每個人消費這種物品或勞務不會導致別人對這種物品或勞務的減少。科普影視產品為公共產品,這就決定了政府必須適度介入,通過運用稅收政策,為科普影視創造有利的生存發展條件。
外部性是指那些生產或消費對其他團體強征了不可補償的成本或給予了無需補償的收益情形。就消費的外部性,科普影視產品的消費不僅會對消費者自身造成影響,同時也影響了其他與該消費者或該消費產品相關聯的個體。這使得科普影視產品消費的邊際私人收益和邊際社會收益發生背離。這種情況下依靠自有競爭不可能達到社會福利最大化,這要求政府采取恰當的經濟調控政策消除這種背離。
四、一些發達國家科普影視及相關行業稅收優惠政策分析
稅收優惠政策一般可分為直接稅收優惠和間接稅收優惠。當今,稅收優惠政策常作為促進某些行業發展的激勵因素。表3分析了幾個發達國家在科普影視及相關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從表3得知,各國多采用直接稅收優惠與間接稅收優惠相結合的方式。在優惠環節上,美國和法國注重生產和研發環節。英國對影視企業經營行為的稅前優惠和經營結果給予重點支持。日本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以鼓勵文化產品(服務)的進出口。韓國則鼓勵對影視企業的投資,同時對影視專才給予所得稅優惠。
五、完善我國科普影視稅收優惠政策的具體建議
在思考與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科普影視及相關行業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上,本文對促進我國科普影視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優化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快科普影視“營改增”,降低科普影視企業稅收負擔
“營改增”是一項將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結構性減稅措施。它一方面能完善稅制、消除重復征稅和促進產業融合,另一方面還能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科普影視推行“營改增”可以促進制作、發行以及放映等環節的專業分工,還有助于降低影視企業的稅負。“營改增”落實在科普影視方面的具體政策建議是將科普影視產品和服務一并納入增值稅的征收范圍。
(二)利用稅收政策,鼓勵社會各界對科普影視的投入,促進科普影視作品“引進來”和“走出去”
科普影視的發展需要技術和資本,因此稅收政策可引導要素投入來扶持科普影視的發展。首先應當考慮對影視企業科技研發的優惠,具體可考慮加速折舊、研發支出雙倍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對影視企業相關技術的轉讓收入免征或減征所得稅。其次可以考慮加大對科普影視投資的優惠力度,對企業或個人投資科普影視給予所得稅優惠等。
促進科普影視作品“引進來”和“走出去”,一方面可以借鑒西方國家優秀的科普影視作品制作經驗,另一方面可以帶動本國出口的增長,賺取外匯,還能將本國的文化植入科普影視作品中,促進本國文化傳播,增強本國文化“軟實力”。因此我國應當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促進科普影視產品的進出口。具體稅收政策可采取以下幾點:一是對于國外科普影視作品在國內版權出售和放映獲得的收入實行稅收減免;二是提高科普影視產品的退稅率,對影視企業在國外獲取的勞務收入免征營業稅,加大對出口科普影視產品的補貼;三是對獲取國際重大獎項的科普影視作品的企業和個人給予獎勵,對獲取獎項的企業的獎金免征所得稅,對個人免征個人稅。
(三)實施特殊稅收調節政策,吸納與穩定科普影視人才隊伍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的共識,促進科普影視行業的發展,不能忽略對科普影視創作人才個人收入及培養環節方面的稅收政策優惠。具體政策建議為:對具有專門技能的高級人才在科普影視方面就業所取得的收入在一定年份內分別給予減征或免征個人所得稅;對科普影視企業的正常人員培訓支出給予一定程度的扣除等。
參考文獻:
[1]郭傳杰,褚建勛,湯書昆,李憲奇.公民科學素質:要義、測度與幾點思考[J].科普研究,2008(02).
[2]李成芳.我國科普工作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3.
[3]崔保國.2012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4]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國科普統計(2013年版)[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
[5]齊繁榮.中國科普圖書、科普玩具和科普旅游市場容量分析和預測[D].合肥工業大學,2010.
[6]楊志勇.稅收經濟學[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
[7]劉蘇夏.新農村建設中的公共產品供給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11.
[8]陳平,李夢虺.政府行為外部性理論初探[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7(06).
[9]宗佳穎.我國貨物勞務稅與所得稅的稅收優惠比較[J].中國外資(下半月),2011(07).
[10]吳金光,歐陽玲,段中元.“營改增”的影響效應研究——以上海市的改革試點為例[J].財經問題研究,2014(02).
[11]楊曉曉.“營改增”對企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初探[J].中國電子商務,2014(09).
*基金項目:2014年度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促進科普產業發展稅收政策研究”項目編號:2014GXS5D226。
(作者單位: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