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各學科教學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構建高效化課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探究的主體,成為廣大教師最為關注與探索的重要課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構建高效課堂,就要徹底打破傳統教學的封閉灌輸式教學,引導學生主體參與、快樂學習、主動探究,以促進學生知識、技能與情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0-009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058
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其先進的教學理念、全新的教學模式日益深入人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不能再抱著教材不放,只是機械地來灌輸理論知識,將學生視為信息的被動接收者,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而是要以新課改為指導性思想,將學生作為鮮活的生命個體來引導學生展開主動而快樂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帶著飽滿的熱情、活躍的思維參與到教學中來,這樣的教學活動才能成為學生主體參與、自主構建的學堂,才能讓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的同時得到數學思維的全面發展,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高效課堂。筆者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淺談如下幾點。
一、情感傳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教學中將教學視為單純的智力活動,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學習情感的激發與興趣的培養,而沒有興趣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一件繁重的任務,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抹殺學生的個性,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為此在教學中我們不要只是機械而枯燥地來講解知識,而是要向學生展現教學的魅力,以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展開快樂而主動地學習。
(一)發揮教師的影響作用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向師生性,他們對教師的情感態度直接決定著對教師所任教學科的學習態度。為此,教師要注重良好形象的塑造,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贏得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與喜愛,這樣學生自然就可以將積極的情感轉移到數學學科的學習上來。教師要明確自己不只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要關心學生的情感與心理,要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用愛來打開學生的心門,走進學生的世界,以換來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與喜愛。
(二)展現數學的獨特魅力
小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低下,在他們眼中數學是枯燥無趣的,無非就是一些字母、公式與計算,毫無樂趣可言。教師要善于運用教學藝術,向學生展現富有生機與活力的數學課堂,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與形象性,這樣才能以數學本身的獨特魅力來吸引學生、感染學生,以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科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正負數時,如果只是就概念本身來進行講解,枯燥抽象,學生學習熱情不高,也只能是一知半解。而運用學生所熟悉的溫度、記錄時差等則可以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增加教學的真實性與趣味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主體參與,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在教學中我們要對師生角色進行重新定位,要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確立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在探究中成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讓傳統的教堂成為學生的學堂,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正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核心所在。
(一)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完全是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來設計與開展教學活動的,教情與學情脫節,學生只能成為教學的附屬,知識的被動接收者。因此,要實現學生的主體參與,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就必須要成為學習的組織者,要切實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審視教材,在學情與教情之間找到最佳的結合點,這樣才能為學生的主體參與提供與創造更多的機會。
(二)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要與學生組成學習共同體一起參與到教學中來,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展開積極的互動,使教學成為師生共同參與、共同進步的過程。這樣才能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才能實現學生的主體參與與積極探究。
(三)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正所謂“不憤不悱,不啟不發。”學生并不能完全獨立地展開自主探究,在學生思維困惑、理解錯誤時,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給予學生必要的啟發與誘導,以引導學生從新的角度來展開思維,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主體參與,使得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與誘導下能夠展開自主的探究與合作,進而使學生完成探究,以在探究中獲取知識、技能與情感的全面發展。
三、動手操作,激活學生數學思維
數學學科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讓學生充分動手,在操作中來展開探究,這符合數學的學科特征與學生的思維特點,不僅可以實現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點的深刻理解,同時也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展現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造性思維能力。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創造更多操作的機會。如我們可以讓學生來制作各種教學具,長方形、三角形、長方體等基本模型,從而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這些基本圖形形狀與性質的理解與掌握,同時又將學生的手與腦結合起來,這樣更能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又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來折一折指定的圖案,然后再讓學生親自動手來畫一畫。進而在操作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促進學生將數學知識轉化為數學技能,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