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米拉?尼扎木
摘 要:漢語在世界范圍內是常用的語言之一,學好漢語是學生融入社會、學習掌握一切科學知識的基礎與前提。因此,進行漢語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對于少數民族來說,學好、用好漢語具有重要性與緊迫性,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進行培養,從而不斷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學;漢語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178-01
漢語是世界五大語言之一,是人們溝通交流的主要工具。在小學中開展漢語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少數民族掌握漢語、學習漢字蔚然成風,雙語教學在少數民族中大力地開展,排除一切困難與阻力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對于民族學生來說,漢語雖然不屬于本族語言,但是學好漢語言是他們將來學習掌握一切科學知識的基礎之基礎,是接收知識信息的前提,是交流、表達的主要交際工具。在少數民族的雙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漢語教學主要是從聽、說、讀、寫方面進行,著重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從而在根本上提高漢語表達能力。那么具體教學中應如何做呢?現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總結如下幾點:
一、培養說的習慣,使學生敢說、會說
現行的語文教學大綱要求,教師應讓學生學會使用普通話來進行思想交流,能夠用流利的普通話來表達內心的想法與感受。因此,在雙語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說的習慣,掌握說話技巧,并能夠堅持不斷的練習,從而掌握漢語的口語表達技巧。對于民族學生在訓練說的時候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樹立學生說的勇氣,為其營造說的環境,讓學生身處于漢語表達的情境中,從而敢說、會說。
1、消除心理障礙,鼓勵民族學生敢說。
民族學生在漢語課堂上往往表現出緊張、害怕的不良心理,即使是一些基礎較好的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也會出現卡殼或是結結巴巴,不能進行順暢的說練。因此,漢語教師應針對學生表現出來的不良心理進行有效的訓練,以消除學生畏難、緊張的心理。在課堂上應盡量多訓練貼近實際生活的說話內容,從學拼音、學詞語、學句型到文章,不論是發音發對或發錯,內容說錯或說對,語句通順或不通順,都要讓學生多說、多練。課外更加要多說、多練、多寫。久而而久之,就會調動學生開口講話的積極性與說話的興趣,使學生有了說的勇氣與自信,逐漸使他們養成了良好的說的習慣。
2、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指導民族學生會說。
在雙語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漢語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在雙語教學中教師應重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漢語語言環境,讓學生親身處于語言環境中,感受漢語的魅力。同時,教師不但要善于精心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還應根據教材的特點,教會學生仿說和續說。可利用課文關鍵詞語,教學生以自己觀察所得素材作仿說練習。還可以圍繞課文主題引導學生自由選角色,邊演邊說。也可以抓住課文省略部分讓學生補充說或課文結尾處留下想象和回味的部分讓學生模仿內容續編故事,這樣既提供了說話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而且,每周課堂教學中安排固定的漢語演講課、口述課文課、漢語討論課等活動。課余時間可安排第二課堂活動課,如“一對一”說漢語聯宜活動、漢語演講比賽、讀書心得會等活動更加促進民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培養讀的習慣,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在雙語教學中除了要求學生能說、會說,還應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通過閱讀來感受漢語的表達方式,從而提升自身的漢語表達能力。因此,教師應注重對民族學生進行閱讀教學,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獲得必備的知識,特別是漢語知識和文化嘗試的經驗,這些經驗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新的知識;還能在閱讀鍛煉中提高閱讀能力,掌握方法,促進智力的發展。閱讀是一種從口頭語言狀態提高到高級的書面語言的言語活動。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培養閱讀興趣。
閱讀是學好漢語的基礎,在漢語教學課堂上教師應努力為學生提供讀書的機會,提供給學生好的文章,可以是散文、可以是古詩,鼓勵學生去閱讀,激發其閱讀的興趣。同時在漢語文課堂上不妨大膽地試一下,分析課文每段內容時在老師富有激情的引導下讓學生邊讀邊體味的同時把好的詞句背下來,不斷地積累豐富的語言精華;還要讓民族學生養成持之以恒的看報、讀雜志、聽廣播的習慣,它對漢語口語表達和寫作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另外,可組織學生在班上進行閱讀比賽,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2、加強閱讀理解的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理解與判斷能力。
閱讀理解是進行閱讀訓練的重要方式之一,課堂上老師在訓練民族學生的閱讀理解時,不要做硬性的導讀設計,而是根據學生的思維力和理解力的情況,讓學生自己主動感知閱讀內容的結構、思路、特點,由學生自由地從多個角度思考、理解和體驗所閱讀內容,在老師的指導下感受文章的情韻、思考作者寫作時的心境和社會背景,感悟作品的生命力,品味語言的精妙,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與想象能力。
三、培養寫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說、讀基礎上培養學生寫的習慣是學習漢語言的一貫流程。教師應向學生強調寫的重要性,并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寫的訓練。在課堂上,通過閱讀讓學生讀懂文章內容外最主要是如何學會運用文章的語言能力。將閱讀文章獲得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通過思考與體會,寫出對文章的讀后感。在體驗原文本的基礎上,學生們可以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觀察生活中的景、物、人、事,思考其中的人生,加上閱讀積累的語言能力,就可以鮮明地生動地表達出來。
總之,在少數民族雙語教學中進行漢語言教學勢在必行。要想提高民族學生漢語表達能力教師應從說、讀、寫三方面下工夫,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漢語言學習環境,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敢說、會說,能讀、會讀,愿寫、會寫,從而不斷提高漢語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