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賢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國基礎教育要實現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就要從根本上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戰場,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而高中生物學以其自身的特點,在高中眾多學科中有著不可取代的位置,它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涉及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見,如何在課堂上教好生物學,讓學生們學好生物學是多么的重要。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學習興趣;優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278-01
所謂課堂教學的優化是要求我們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使學生既能掌握基礎知識,又能提高能力,開發智力,而且又減轉過重的課業負擔的目的。優化課堂教學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生物界是豐富多彩的,這就決定了生物的教學形式應該多樣化。教師在生物教學中應有效地貫徹好新課改的要求,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的培養,提高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他們得到充分發展。
一、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是學習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為完成教學任務所建立起來的比較穩固的教學程序及其實施方法的策略體系。新課程改革要求素質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講臺下聽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現今仍然統治著絕大多數高中生物課堂,學生只是圍著書本、老師轉,并沒有多少機會進行獨立的思考,這種被動的接受知識的過程,在潛移默化的扼殺學生的好奇心、創造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是造成高中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不高,生物成績優秀率低,生物課堂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另外,這也與當今社會需要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背道而馳。
興趣決定人的行動,它對認知活動起著指導、調節和強化的作用,是學習過程利而有效進行的心理條件。面對新的課程改革,高中生物教學也對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巴班斯基教育思想曾經指出:“最優化的教學過程是充分的考慮教學原則、方法和現代教學的特征,實現教學系統的內外統一。”為了有效的實現這一標準,教師應該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合理的組織和控制。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也表現在他們之間的平等地位,這是教學模式轉換的基礎。
生物學是一門豐富多彩自然科學,我們應該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生物知識,探索生物現象的本質。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注重的是書本上理論知識的學習,其實這種教學和生物教學是相悖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處在認知年齡的學生,學校的教育應該避免讓他們被動的接受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讓學生主動探究課堂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師轉變教學模式,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根據學生的特點把課堂教學作為一種實踐,這樣可以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打造全新的生物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對生物學這一學科的正確認識。
二、優化課堂教學方法,誘導學生積極參與
中學生物教材的內容是豐富的,但若沒有生動的教法,那么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也是不能持久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學校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生物是一個能夠拓展學生思維的課程,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刻板的規定把教科書的理論被動的灌輸給學生,只能是禁錮學生活躍的思想。現在的考試試題越來越開放,這些知識不全是從教科書中獲得答案,要求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總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他們積極參與,嘗試找到新的結論。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經常給學生安排一些小實驗,然后對比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結論。在實驗后指導學生的匯總在實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通過集體討論自己找出答案,再做詳細的記錄,獨立思考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過程,學生的創新能力會有大幅度提升。這樣,在整個教學中,學生獲得的知識不是教材或教師強加給他們的,而是自己主動參與教學獲得的結果。
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老師應盡可能的結合生活實際與學生自身的現狀來講授課本中的知識,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加深對知識的記憶。高一的學生剛剛從初中畢業,知識水平有限,在教學上不能急于求成。例如,教師可以結合社會熱點問題,讓了解生物和社會、經濟的關系,從而理解生物,以提高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在高二高三階段,要以拓展學生的為主要教學目標,通過對教材的內容適當擴展一些課外知。
三、優化課堂訓練,加強學法指導
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課堂訓練是適應學生智能發展和課堂教學規律的一種策略。教師應以教學目標為依據,以課堂結構為依托訓練方案,以訓練的最佳的動機和最佳方式來安排訓練活動。“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具體步驟是:揭示教學目標—指導學生自學—先學—后教—鞏固復習、當堂訓練。即課堂上精心組織,先讓學生帶著問題認真自學并嘗試回答問題,待學生基本上掌握了有關知識后,教師實施教學。運用這種模式進行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生物課上教師要靈活運用這種模式進行教學。
教師通過布置自學思考題、給出自學范圍、自學方法、規定自學時間及檢測手段來指導學生的自學。學生自學的形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是觀察、實驗,也可以是閱讀、思考。學生自學時教師要勤于巡視、指導和鼓勵,尤其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后進生。學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會觀察、會思考、會自學、會應用,才能學會學習。
總之,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課堂教學是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動態系統,其效果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對于我們教育者來說,也要加強自身基本功的鍛煉和素質的培養,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積極為優化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而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