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摘 要:由于種種因素,學生的素質高低是不同的,學習的能力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的,針對不同的學生,不能實施“一刀切”式的教學,需要根據學生實際,對不同學生施以不同層次的教學,讓所有學生都能夠聽得懂、弄得會、學得好。本文就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分層教學;教學模式;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337-01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逐步退出教學舞臺,在初中課程教學過程中使用創新型多樣式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課程的開展,可以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對計算機基礎應用知識的掌握,深入貫徹新課程教育理念,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與全面發散思維能力。但是由于學生在小學階段所處的教育環境有所差異,家庭背景也截然不同,就造成學生對計算機信息的了解程度產生了較大的差異,針對這種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初中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課程講解過程中切不可將其劃分在統一起跑線上,要使用分層教學模式,針對學生的自身水平和學習特點,因材施教,從而達到全面提高整體課堂效率的效果。
一、根據學生水平差異進行目標分層教學
教師在進行課程講解之前,首先要了解每一個學生對本學科的掌握程度,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與興趣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當然,這樣的分層教學并不是分出學生學習的好與差,而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獲取自已所能滿足或理解的知識,堅決避免由于教學目標設計過于簡單,而導致知識基礎較好的學生感覺學不到新知識而失望,同時也避免由于教學目標設計復雜,而導致基礎較差的學生對本學科失去學習興趣。具體分層是指:將思維活躍且具有扎實知識基礎的學生歸類為第一層次;將基礎知識穩固,但學習態度不積極的學生歸類于第二層次;將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歸類為第三層次。
根據大綱目標進行教學內容設計,在保證可以完成基本教學的基礎上實行分層教學。在分層教學過程中基本教學設計內容不變,針對于第二層次的學生可以增加一些小游戲競賽環節,以此來吸引他們對于本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其注意力與積極探索能力;針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由于他們本身對學科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且基礎知識扎實,所以可以適當增加教學難度,以此來提高他們的信息技術能力,拓寬其視野;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進行課程教學時主要是以扎實其學習基礎為主要目標,在這個基礎上不斷的再對其所學內容進行提升,加大訓練強度,提高學習能力。
二、利用多樣式教學模式進行分層教學
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許多教師在進行初中信息技術內容講解過程中依然在采用填鴨式教學模式,此類教學模式由于過于死板,再加上學生對本學科的成績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等一系列原因,就容易造成學生對本學科失去學習興趣,更有甚者會反感此類課程教學,這嚴重阻礙了課堂效率的提升,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所以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中,采用多樣式創新型分層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可以有效的將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的成就感。
1、利用多媒體進行分層示范教學
在進行初中信息技術內容講解時,一般都是在固定的多媒體場所或者機房內進行,但是不管是通過哪類的教學模式,都可以為分層教學提供便利的實施條件。例如:在進行頁面設計此類課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差異進行分層教學示范。在對第三層次學生進行示范時,要盡量做到詳細,每一個細節都要講到,既可以鞏固之前學到的知識,又可以增加新的知識內容。對第二層次學生進行示范時,可將課標教學內容作為主要講解對象,除此之外適當增加一些拓展活動。對第一層次學生進行示范教學時,要避免繁瑣的基礎知識講解,在確定其對基本目標內容熟悉掌握后,要增大其拓寬難度,激發學生自我挑戰心理,提高其整體信息技術能力。
2、分層提問與練習,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在課堂教學過程進行課堂提問,有助于教師對本節課教學效果做出簡單的了解,但是由于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教師在進行提問的時候也要有技巧性的進行提問。例如:在提問過程中可以把問題的難易程度進行交差排列,盡量做到難度較大的問題讓第一層次的學生解決,基礎鞏固類問題,讓第二或第三層次的學生進行解決,這樣以來,既可以顧慮到每一個學生的感受,也能適當的增加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信心。除此之外,課堂在接近尾聲的時候,教師要給學生留出練習鞏固時間,對于練習題的選擇,可以進行分層設計,對應水平的學生選擇對應的題型及要求,這對提高整體課堂效率有著重要意義。
三、完善鼓勵評價機制
課堂內容講解結束以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整體表現做出評價,評價標準并非只是建立在基礎知識掌握了多少,而是要根據學生的整體表現來綜合評價。例如:第三層次的學生,在牢固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還可以自已對相關內容進行拓寬研究,這就是進步,就應該受到表揚。或者,第一層次的學生對于教學目標基本內容都已熟悉的掌握,但是上課時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現象,這就要受到批評。此類機制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對于學生學習中表現的不足,及時指正決不姑息,以免類似現象再發生。對于學生的每一點提高,教師都要看在眼里,及時給予學生肯定與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整體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 吳屹逸;分層教學法在計算機專業課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資源;2008年06期
[2] 蔣梅芳;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因材施教策略初探[J];現代企業教育;2012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