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進
【摘要】情境設計在中職學校的所有課程教學中,可以說是課堂教學必備的環節, 在英語教學中,恰當地創設教學情境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一項有效教學策略,本文主要從教師的角度談談教師應該認真而深入地分析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潛心研究職業學校學生的認識心理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好奇心,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從而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學習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創設情境 英語教學 提高效率 培養能力
人的認識本質是主體借助自己去主動建構知識,創設情境,強調"情境"的重要作用.對學生來說學習,應該創設與現實情境相類似的情境,在師生、生生之間進行社會性的活動,相互促進,相互作用.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作用。
一、先創設與現實類似的真實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列寧指出"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實踐一一這 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存在的辯證途徑。"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種認識過程。在教學中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引起對所學課程的注意。 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情境,把教學過程同時當作一個交際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以課堂上的”舉例”為例,教師上課應盡量避免使用那種虛假、空洞、與學生沒有關系的例句,盡量不用教參中的例句,盡可能的結合實際舉例。比如課堂上的情境、學生在學校和家庭生活中的實例,以及學生知道的、感興趣的國家大事以及以前課內外學過的已經儲備的事例等。通過這些真實的、對學生來說有意義的例句,把舉例子作為課堂交際的一部分。同樣,教師在組織教學、講解、布置作業等方面的一切課堂用語,都是在真實的交際情境中出于真實的交際需要而使用的語言,應把它當作自然教學的一部分來認識和應用。結合"現在進行時態"教學,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有看電子白板的,有討論的,有讀書的,并事前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做動作的,學生們邊說邊干,身臨其境,學得快,學得活。結合"形容詞比較級和最高級"教學時,利用班上的實際情況(事前心中有數) Zhang 和李比高低,Wang和Gao比年齡,男生和女生比力氣等,并利用彩色圖片大象和馬比重量,飛機、輪船比速度,太陽、月 亮比大小,教形容詞最高級時搞幾個世界之最,如長江、長 城、珠峰,對此同學興趣盎然,積極性很高。
二、提出問題創設情境促進學生思考力的發展
問題是指一個人不能理解、確定的客觀世界的矛盾。問題情境是指一個人自己覺察到的一種有目的,但不知如何達到的心理困境。問題情境是一種心理狀態,一種當學生接觸到的學習內容與原有的認知水平不和諧、不平穩時,學生對疑難問題急需解決的心理狀態。問題情境和問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又存在著聯系。問題情境的產生必須依賴于問題,沒有了問題,學生就不會產生心理困境。問題情境是思維的本質,那么提出一個什么樣的問題才能創設出一個恰當的問題情境,進而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呢? 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和重點難點,在學生必然產生問題的關鍵地方創設問題情境。例如,結合"相對開音節單詞的拼讀規則"教學,教師可通過一定量的相對開音節單詞與重讀閉音節單詞的比較讓學生自己總結出"輔音字母+元音字母+不發音的e"這種類型單詞的一般讀法。學生通過觀其形,聽其音,互相比較,就能牢固、熟練地掌握相對開音節單詞的讀法和拼寫形式。又如,進行"讀法"教學時,教師要善于運用歸納的方法,通過一定量的典型例句,在概念、用法和構成等方面提出疑難,然后師生共同層層解釋。再如,講課文時,教師不僅對一些關鍵句子提出有明顯答案的問題,而且還提出一些聯系上下文、經過分析、推理可找出答案的問題,借以發展學生的思考能力。
三、采用協作學習,提出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協作學習,也就是集體討論式教學,它在進行知識意義的建構中起重要作用。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討論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學習群體并成為其中一員,教師可以組織全班學生討論一個問題,各抒己見,共同進行意義建構;也可以將不同的討論題分配給小組,首先在小組內進行協商辯論,然后全班共同探討和交流。在這種協作學習的環境中,學習者群體(包括教師和每位學生)的思維和智慧可以被整個群體所共享,即整體學習,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幾位學生完成的意義建構,全體成員都將在學習中獲益。例如教師可按教學內容的要求,讓各組開展同一內容的語言交往訓練活動。由各組完成各自任務后進行交流,然后歸納總結出一個完整的答案。這就要求各組互相協作,培養一種局部服從整體的觀念。在英語課文的整體教學中,可把課文故事按發展情節分段給各小組,要求學生在分組活動中對個別情節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講述。分組活動結束后.各組派一位學生按故事情節發展的先后講述事故。這樣.幾個小組在各自活動的基礎上共同完成了對整篇課文的完整復遠,每個學生雖然僅完成了一小部分的任務,但在交流過程中分段理解消化了課文整體。又如,利用課前兩分鐘進行生動活潑的演講、辯論,讓學生就其生活中感興趣的一件事進行敘述,以此鍛煉表達能力和開口講英語的膽量。根據新學過的對話和課文進行口頭作文,2人或4人一組進行討論,讓學生相互協作,以緩解其心理緊張程度。要求學主在語言實踐中就所學內容聯系實際,發揮想象,提出設想,闡述個人觀點,逐步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模擬情境的創設能使學生學以致用.
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應當是實際應用。要讓學生主覺得他們所學到的英語知識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確實是能夠用得上的,而不是純粹的紙上談兵。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努力地創設各種符合實際情況的情搓,積極營造語言氛圍,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自信心。例如結合"購物"功能項目教學時,可將教室的講臺當作商店的"柜臺',將學生的紙、筆、尺、衣物等當作"商品"分別用來介紹句型: Tbis in my shop. It sells……同時每組請2位學生扮演“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購物,并要求"買、賣"雙方都要盡量使用所學的各種購物用語和禮貌用語,但各組的情境有所不同。通過模擬情景,讓學生走出課本,步入生活,引導他們在真實語境中學以致用。同時,在結合"問路及應答"功能項目教學時,可以將教室里的桌椅貼上預先準備好的字條如“Hospital Post office" "Bridge"、"Station"等,以組與組、排與排之間的距離為街道,以玩具車為交通工具,構成一幅模擬城區圖,同時讓學生分別扮成不同國籍公民,創設參觀訪問的模擬情境,讓全體學生在參與語言實踐的活動中,復習不同的國名和所講語言的名稱以及問路和應答的相關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