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富
【摘要】學科學困生的轉化是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課題,診斷出學科學困生的形成環境,才能實施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關鍵詞】備課 關注 有效教學
在化學教學中,我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都存在以下共性問題: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基礎不扎實,概念和化學用語沒掌握;學習習慣較差,化學學習思維能力沒得到培養;較少與老師主動溝通和交流,被動參與課堂互動;學習上有畏難情緒,沒有持之以恒的學習毅力和鉆研精神,后續學習幾乎為零。
如何使學生的化學學習由“學難”變“學易”? “學苦”變“學樂”?通過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的探索和反思,我覺得教師只有結合學生的學情備課,應用有效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才能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改變學習困難的學生的學習狀態。那么我們在備課時應關注什么?
一、關注課堂的導入是否一開始就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課堂導入,它猶如文章的“鳳頭”,雖小巧玲瓏,卻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準備“二氧化碳”這一節課的教學時,開始是按照課本順序,先講“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再講它的化學性質,也做了演示實驗。把知識點一一羅列出來,讓學生去記憶,可教學效果不好。反思后我體會到:二氧化碳是一種看不到、摸不著的、客觀存在的氣體,演示實驗不可能讓全班同學觀察清楚,有的學生在課堂內沒有觀察和記憶。因此我后來備課時就用多媒體課件及附帶問題導入教學;(1)展示在電影、電視里,看到的一些云霧繚繞的幻景,提問它們是怎樣拍攝出來的呢?(2)為什么進入久未開啟的果窖、菜窖前,要先做燈火實驗?(3)到溶洞探險是帶手電好還是帶火把好?(4)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氣為什么會出現渾濁等等;這些教學情境的導入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教學效果也得到提高。要誘發學生進行認知探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預測學生的學情,反思以前的教學引入方式,把以前用過的、有效的導入法應用到新的課堂中來。這樣我們的課堂導入才能一開始就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二、關注課堂教學是否重視教學語言的錘煉和語調的調節
易中天的“品三國”節目可以說是老少皆宜,我想有一部分聽眾是被他精煉的語言和抑揚頓挫的語調所感染。通俗易懂、深入淺出、邏輯嚴密的語言,才能緊緊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部分調皮學生會在課堂搜集老師的口頭禪而沒有認真聽課,部分教師在表述時詞不達意,隨意性大;也有老師講課時語調平緩,有的學生把它稱為“催眠曲”。我在實驗室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的教學中,用“查(茶)、裝(莊)、定、點、收、利、熄(息)”七個字展開講解和演示,教學效果就較好,學生不僅記住實驗步驟,也能在課堂中動手做實驗。假如我們在備課時能關注專業語言的表達、應用精煉的課堂用語,又能注意抑揚頓挫的語調,教學過程的展開就讓學生處于興奮的學習狀態中,有效消除學生疲勞,提高課堂有效教學。
三、關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
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聽來的忘得快,看到的記得住,動手做更能學得好。”學生的參與程度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化學課教學通常有講授、實驗演示、學生練習等方法,穿插使用多媒體教學法。因此在備課時,我們可以精心設計一些演示或分組探究或驗證實驗,給學生提供集體交流的機會,還可以精心準備一些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比照。比如,我在金屬活動性的教學時,準備了以下分組實驗:(1)形狀大小相同的鎂、鐵、鋁、銅分別和相同濃度的鹽酸反應。(2)鈉、鐵分別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同時提出問題:在試驗(1)中看到什么現象?哪種金屬的反應最激烈?在試驗(2)中看到什么現象?通過以上現象你對金屬和酸、鹽溶液的反應有什么認識?以講授法為主的課堂,應讓同學有一定的思考或練習時間,這樣才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與運用能力;運用多媒體教學和實驗教學法,要給學生一定的觀看和演示時間,也要有一定的質疑時間。要提高學生對某一概念的理解、某一例題的推演、某個實驗的記憶和運用的參與程度,就要結合學生的學情對問題進行適當分解,讓每一個學生覺得都能解決一些問題,才能引導學生時時主動學習,主動思考。學生喜歡生動活潑、幽默風趣的教師的課堂。幽默風趣的語言、激勵的語言和事例也需要醞釀的過程。以情優教,是調動學生的作為學習主體的一種有效手段,能使課堂上的教與學活動產生最佳效果。
四、關注課后作業的布置是否有利于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課堂學習后,需要利用課后作業來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學生的課后時間和精力有限,教師在布置學生完成課后作業要精選,要有針對性;要處理好作業的質量與數量的關系;應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最好分層次布置作業;多利用化學學科特點,盡可能設計驗證性和探索性作業,寓作業于生活實際。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到化學科學得懂,有用處。
五、關注是否有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多數學生思考、解決化學問題時,憑直覺做答,他們無法認識到自己思維過程的正確與否。教師是否在每一堂課的最后幾分鐘,有針對性地提出幾個反思性問題?比如學生解錯題目,就應要求學生反思:解錯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克服?解答同類問題應注意哪些事項?
備課過程是課堂教學過程的彩排,課堂教學過程是備課過程的重播。教學的經驗積累告訴我們,關注備課,寫好符合學生的學情的教案,可以提高課堂的有效教學,可以把學生的化學學習由“學難”變“學易”, “學苦”變“學樂”。
【參考文獻】
[1]皮連生. 教與學的心理學.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熊川武. 反思性教學.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新課程 新理念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4]《杜威教育論著選》華東師大出版社
[5]《新課程與教師角色轉變》傅道春、徐長江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