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競華

【摘 要】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21世紀,計算機和互聯網絡的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加之近些年中國教育行業的不斷改革和發展,使得“灌輸式”的傳統計算機教學逐步退出課堂,而素質教育將成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要教育方式。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將自己的特長充分發揮出來。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學生在性格、智力、動手能力、學習習慣、領悟能力等方面是不相同的,正是因為學生個體素質的多元化,每個學生對學習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對當下的教育工作者是一種思想啟迪,隨著現代教育多元化教學理念不斷的發展,藝術類院校的計算機教師授課理念走向多元化也是一種必然。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 藝術類院校 多元化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6)02-0067-03
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的支撐。伴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逐漸進入互聯網時代,計算機素養成為現代人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也成為推動知識經濟進步的重要動力。教育的迅猛發展、知識的更新改革和科技的不斷進步正是決定和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中堅元素。由此看來,在當今的教育界,計算機教育擔負著尤為重要的歷史使命。因此,我們必須十分重視計算機技術的教育,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學運行機制、改變教學模式,改變一直來以來傳統的“灌輸式”課堂講授,變單一性的教學模式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全面徹底地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一 多元化教學的概述
在當前藝術類院校在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學習的自我約束力、學校和社會對學生的要求以及家庭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同,致使學生出現較大的差異,如:基礎水平、性格發展、學習習慣等。藝術類院校的計算機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逐步擺脫單一傳授知識的呆板教學者的角色,思考如何將統一的教材、課程標準與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相結合,創設出更加合理、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多元化教學是以詳細了解每個學生特有的個性、充分掌握學生的多樣性為基礎,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差異性教學,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宜的教學方法中得到最全面的提高,能讓接受教育的學生都能掌握與自身能力相符的計算機知識。
如今多元化已成為一種趨勢,社會的發展是多元化的,社會中的教育也勢必要順應多元化的潮流,充分關注學生個性化的發展,讓教學變得更有創新性、靈活性,全方位體現多元化的教學理念。
二 多元化教學的方式
在多元化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計算機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和變化;只有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藝術院校需要形成多元化的教學環境,關注各個層次的學生。只有從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舊教育圈子中跳出來,轉變單一的教育觀念,才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育觀,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實際應用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計算機、發展計算機技術,而且新時代需要教育教學的新理念、新方法。
1.“頭腦風暴”合作式學習
“眾人拾柴火焰高”,說明了人多力量大。學習不僅需要獨立,也需要合作,特別是針對計算機的教學。例如網頁制作,一個網站包括很多部分,僅靠一個人是很難完成的,即使完成了制作,這個網頁也會有很大缺陷。這時就需要團隊的“頭腦風暴”式合作,將網頁進行最優化。學生制作網頁時老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每個組的學生水平相近),讓他們共同完成一個作品。這樣他們的想法會發生碰撞,產生更加優秀的想法。同時,學生在碰撞過程中會發現自己思考方式存在的問題并改正,有利于他們完善自己。
2.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就是通過教師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把學生的學習設置到有意義的任務情境中,學生圍繞任務開展學習或實踐活動。計算機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特定的學習目標,設計出不同的任務,這些任務是有針對性的,同時也是真實可行的。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并最終完成這些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通過獨立實踐、思考、討論、合作等方式,主動學習和應用計算機的相關知識。任務驅動教學實施的好差與教師設計任務是否合理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計算機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必須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點,不能單純只為了涵蓋知識點而設計教學任務。任務驅動教學的有效任務應該來自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任務設計環節并不只是教師的專利,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其中,與教師共同探討設計教學任務,這樣不但給學生提供了發現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還可以使教師的教學任務更合理。
3.比較教學法
從事計算機教學的教師都知道,計算機教學中的C語言教學是比較復雜的,規則繁多且不容易記憶。但是C語言的各部分內容之間是有聯系的,在C語言的教學過程中,計算機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各部分內容之間的緊密聯系。通過對比相關的概念、比較有聯系的程序代碼,引導學生發現差異,自己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加深理解,順利掌握知識。例如:C語言中的指針是計算機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其所涉及的概念多且復雜。學生剛接觸時會覺得雜亂無章、無從下手,很容易混淆,但是如果教師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將所涉及的相關概念對比起來講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了。計算機教師可以給學生這樣講解:這些概念的共性都是指針,而它們的不同點在于指針變量的用法不同等。
三 高效課堂
以人為本,即以生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作為教師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這個舞臺上綻放異彩。長期以來,我國傳統教法根深蒂固,教師講,學生聽,教法單一,壓抑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應引導每個學生,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核心理念,立足解放學生、相信學生、發展學生、成就學生,努力構建“知識的超市”,促成“生命的狂歡”,實現課堂學習形式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根本轉變。
1.高效課堂的基本形式
高效課堂的形式分為預習課和正課兩種,也可以合二為一,即一堂課的前半部分以自主或合作學習為主,后半部分則以展示交流為主;形成對學、組學的模式。還可以把預習課放在自習課上進行,上正課時進行展示交流。
2.預習課
預習課分為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兩個階段。(1)自主學習階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根據預習學案的內容自主學習;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不做個別輔導,基本不參與學生的預習過程。自主學習階段教師不講課。(2)合作探究階段。學生自主學習后,各學習小組根據學案上設計的合作探究部分,通過“學生教學生”“學生練學生”“學生正學生”的方式,營造濃厚的探究氛圍,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討論的大舞臺中來。
3.正課
第一,教師授課時,不要固定在講臺上,要來回巡視,要時刻關注學生,對學生交流展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教師板書的設計要有創造性,圖文并茂。第二,學生分析表達的語言要流暢,表述要清晰,聲音要洪亮,充滿信心,不要膽怯。要使學生盡可能到講臺上進行展示,讓全班同學都可以看到,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演講、說理能力,還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在一位學生表達結束后,教師或其他學生的點評要恰當,要突出重點,著重揭示本質和規律,同時每節課在課中或課后都要有相應的達標測評。
4.高效課堂的突出特點
第一,課堂教學時間內不同層次(全體的而不是個別的)學生的有效學習收獲最大、最優。第二,教師少講。(三講:講易懂的、易漏的、易錯的;三不講:學生會的不講、講了之后還不會的不講、經過學生合作探究之后會的不講)時間分配為:40+50=90。40分鐘是教師累計用時,50分鐘是學生用時(包括自學、對學、群學、檢測)。第三,高效課堂的最大特點是小組合作學習,離開了小組學習,它就不是高效課堂的運作模式,沒有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學生之間的合作、互練、共贏就難以實現。
四 總結與展望
現代社會中計算機技能已經成為每個社會個體必備的素質之一,人們越來越重視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多元智能理論要求計算機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拋棄傳統的舊理念,接受新理念。對于學生的差異性,教師要學會正確對待,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變差異為個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計算機學習中得到個性發展、長足進步。作為藝術類院校的計算機教師,充分開展多元化教學實踐,形成符合藝術學院學生個性特點的計算機學科教學模式是必然的趨勢。
參考文獻
[1]馮曉霞、張錦祥、邵斌等.大學計算機基礎:精選范例解析與習題[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2]譚浩強.C程序設計(第四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美〕布萊恩特、奧哈拉倫.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龔奕利、雷迎春譯)[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4]謝曉萍等.微信力量[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