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英
摘 要:新課改實施以來,一線教師努力追求高效教學質量。從當前小學數學常態課看,低段學生學習問題尤為突出。因此,對小學低段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展開分析,提高低段學生個體和小組學習效率,提高低段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段學生;小組合作
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學科之一,在當前新課標背景下素質教育實施中,大力推進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改革。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是基于小學低段數學課堂教學,教師助推低段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積極性,提高低段學生個體學習積極性和能力,培養低段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實現小學低段學生數學教學任務。
一、導入環節運用——確定目標
筆者作為小學低段數學一線教師,在教學中大膽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法,首先將班級學生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劃分為不同的小組,組內學生確定各自分工,選擇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為小組長,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為小組中心發言人,記錄能力較強的學生為小組記錄員。
筆者結合人教版教材二年級“時、分、秒”知識點對小學低段學生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策略進行實例分析。結合“時、分、秒”的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第一,初步理解時間內涵,認識時、分、秒針和時間單位;第二,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能夠聯系實際生活經歷解決時、分、秒簡單問題;第三,讓學生體驗生活和數學的關系,激發學生的數學情感。
二、新課情境運用——探求新知
筆者在小學數學新課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法,將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新知,以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解決學習問題,在學習中“以學為中心”自己解決問題,更加積極主動參與數學學習。
例如,筆者還原劉翔在雅典奧運會110米欄奪金場景,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畫面:12.91,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后,以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對比分析時針、分針、秒針之間的關系和區別。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后,將小組討論結果進行匯報,筆者結合教材進行適當指導,幫助學生從教材中找到答案,升華自己對新知的學習深度,時針最短,分針其次,秒針最長,秒針轉一圈是一分,分針轉一圈是一小時,一圈是60格。
三、習題測驗運用——互幫互學
在小學數學新課教學結束后,要適時地設計習題對所學進行測驗,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互換意見鞏固所學知識,升華課堂所教知識。但是,在習題測驗中往往容易出錯,學生各抒己見,一時難以統一意見。教師如果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將分歧問題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討論,以小組合作形式思考和解決,經過共同交流、討論、爭執,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問題,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
筆者講授完教學內容后,向學生展示4時57分鐘面,讓學生大膽猜想時分。教室里學生一下分為兩派,有的說4時57分,有的說是5時57分。面對學生爭論不休的局面,我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在組間說出自己的想法、觀點和理由,再以小組合作形式討論,達成最終共識,指出時鐘還沒到5時,正確答案為4時57分,而之前說錯的學生也能夠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明白錯誤原因和時、分鐘的識別方法。
四、考查評價運用——復復考考
小學低段數學學習考查評價運用小組合作法,對學生數學學習效果進行復復考考評價,即教師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后,先行培訓各小組組長,在學習中各小組進行交流匯報后,由各小組組長按照考查評價方法對組員進行考查,教師監督小組開展“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學習活動,實現“過程考查+結果評價”,不僅僅看重學生的學習結果成績評價,還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效果評價,最終得出優勝組。在小學數學考查評價中運用小組合作法,在復復考考評價中促進學生進步發展。
在傳統小學數學考查評價中,教師往往以習題測驗和考試的形式對學生所學進行考查評價,往往只能得到學生學習結果,難以考查評價學生學習過程。而小組合作方法在考查評價中的運用就改變了這一現象,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還傾聽到其他同學的建議、意見,最后做出小組判斷結果。在小組合作考查評價中,由組長對小組成員學生進行過程考查,教師監督下考查小組成績,這種復復考考的評價形式,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每位組員學生試著參與和體驗學習活動。小組成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不僅影響自己的成績,還影響著小組成績,只有所有成員共同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
新課標素質教育推行背景下,要求深化小學數學改革,對于小學低段教學而言,教師作為他們的“領頭羊”,直接影響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筆者在小學低段學生數學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把握“導入環節運用——確定目標、新課引入運用——探求新知、習題測驗運用——互幫互學、考查評價運用——復復考考”策略,激發學生參與互動性,增強探究學習有效性,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包鳳花.“三策略”促合作: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教學實效性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5(06).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