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樹平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和推進,學校教育教學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它使素質教育更加向前發展了。教師就作業布置方面進行了嘗試和探討,主要是圍繞提高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新性這一主題進行研究,更新傳統的一些做法。
關鍵詞:小學教育;數學教學;新課標;作業探究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和推進,學校教育教學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它使素質教育更加向前發展了。因此,我們借助這個力量使教育教學更加完善發展。我們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起到帶頭作用。要緊緊抓住創新教育這個中心,開展新思路、新教學理念,讓學生具有創新的思想。我們就作業布置方面進行了嘗試和探討,主要是圍繞提高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新性這一主題進行研究,更新傳統的一些做法,使作業這個訓練手段得到升華和提高,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和效能。下面就和廣大同仁談談這一做法,望大家予以指正。
一、設計新穎有趣的作業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由此可知,我們在布置學生作業的時候不能像傳統教學那樣算啊、寫啊。那些機械、死記硬背、硬模仿的做法是不符合新課標要求的。要讓學生感到新鮮有趣,讓他們非常喜歡做作業,這樣就會激發學生的寫作業熱情,不再把寫作業看成是思想負擔,這樣對減壓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讓學生寫寫關于學習數學的周記,參與編輯數學小報,做做數學游戲,講講關于數學的小故事,等等,都會增加學生作業的有趣性,調動學生寫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要布置發散型的作業
所謂的發散型作業是指一個問題有多個解答方法,也就是一題多解,這樣的作業訓練能夠促進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不被一個答案所約束。他們的思維更加的廣闊,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想問題。這樣就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我給學生出了一道題:“我們學校一共有多少個學生?應該怎么來計算?”學生回答了很多,有的說算算每個班級多少人數,然后累計總數,有的說算算全校有多少男生又有多少女生,然后累計總數……這樣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他們感到認識問題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出發。
三、要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
由于每個班級的學生基礎不同,理解能力和解答能力也有差異,因此,作業的布置一定要有層次性,不能一刀切。那樣會導致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吃不了,結果都效益不高。因此,我們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一個班級要設計出幾種作業等次,讓他們各得其所,都能提高,實現面向全體、共同發展的目的。
總之,我們在新課標下的作業布置一定要作出改進,要真正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水平,促進學生的發展。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