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容
【摘要】小學數學是小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小學生抽象邏輯性思維,綜合提升小學生科學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數學本身是一門科學性學科,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將生活情景帶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吸引學生學習興趣,進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生活情境 小學教學 數學 應用
小學數學是小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培養小學生抽象邏輯性思維,以及為以后學習科學學科打下堅實理性思維基礎。但是,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對于相對枯燥且邏輯性強的數學教學內容,接受起來有難度,容易產生厭煩心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生活情境,將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系到一起,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通過這種形式,一方面使用生活元素替換數學語言方便學生理解,另一方面富含生活氣息的教學形式,貼近學生生活,更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的意義及注意問題
(一)生活情境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
小學生的思維模式屬于感官思維,對于邏輯思維性且抽象的數學知識,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例舉數學應用于生活的生活實例,會使學生明白數學的實用性,進而改變學生對數學的印象,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將教學內容應用于生活情境中,等同于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記憶。生活情境式教學區別于傳統教學方式,減少了教師灌輸式的說教,增添了情境模擬、討論等教學環節,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課堂參與度,進而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二)生活情境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生活情境式教學方式具有諸多優點,但是教師在實際應用時,應注意所選情境符合生活性及學生學習需求,其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保證生活情景符合生活實情。數學教學內容相比較與其他學科更為嚴謹,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又不局限于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因此,教師在選擇生活情景時應確保生活情境符合生活實情,使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數學知識與生活經驗,進而進行正確的教學引導。
第二,保障生活情景符合學生學習需求。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學生可以接觸到的信息越來越多,因此,教師在生活情景的選擇上要靈活,以滿足不同年齡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通過數一數、比一比等方式,讓學生可以直觀的了解學習內容,但是對于高年級學生,如五、六年級的同學,這樣的方式就不足以滿足其學習需求,需要教師通過更復雜的實例引導學生,虛擬模擬情境及數學邏輯性思維能力。
第三,保證生活情境與教學重點的一致性。生活情境是一種教學手段,其目的是輔助教師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因此,教師在選擇生活情境時應確保與教學重點的一致性,最好可以形成一個系列的教學情境體系,確保學生可以掌握教學重點內容。
二、生活情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教學導入中生活情境的應用
教學內容的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教學導入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教學重點,激發學生對教學重點的獨立思考,同時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小學數學內容較為淺顯,與生活聯系性強,故而可以從學生熟知的生活細節出發,設置貼近生活的生活情境,進而引出新的教學內容,一方面將教學內容形象化,方便學生理解學習,另一方面充滿生活氣息的生活情景,可以增添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帶給學生的數學枯燥、抽象的印象。
(二)例題講解中生活情境的應用
例題講解是數學教學中相對枯燥的教學環節,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一般僅對例題所表達的知識點做出講解,很難達到其應有的效果。例題是講解教學知識點的主要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應善于應用生活情景進行知識點的講解,盡可能的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生活情境中去,通過學生的模擬實踐,完成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學習。
例如,某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在講解《小學數學·100以內的加法及減法》這部分內容。教師將學生分為四組,其中兩組為一個組合,充分利用學生手中的教材、文具等物品,一方扮演文具店店員,另一方扮演買家,模擬日常學生買文具這種生活行為。這部分內容相對簡單,其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熟練掌握10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學生在情景模擬開始時,所選擇的物品價值較小、運算簡單,當學生逐漸熟練運算后,教師給出規定的數值由學生進行采買組合,這就增加了運算的難度,隨后教師在規定數值的基礎上,規定了購買文具種類,最后買賣雙方交換身份再次進行模擬。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對于不同的100以內加減法運算,都得到了充分的練習,準確率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并且復習了上一章人民幣的認識的內容。
(三)數學思維培養中生活情境的應用
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除了基本的傳授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方式方法,即培養學生的數學性邏輯思維,這種教學理念是現代素質教育一直提倡并推廣的自主學習理念。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生活情景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一方面利用生活情景教學這種模式,輔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另一方面,通過這種模式,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在提取數學知識并將數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的能力,經過這樣的訓練,逐漸形成學生的數學邏輯性思維,這也是教師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性思維的主要途徑及手段。
結語:
小學數學作為小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其目的為教授學生基礎數學知識、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及自主學習能力。傳統的數學教學,以教師灌輸式講解為主,內容枯燥、抽象,給學生的學習理解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教師在教學中合理運用生活情境,將教學內容融入生活情境,枯燥、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轉化成學生熟知的生活元素,方便學生理解學習的同時,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生活情境的運用體現于數學教學的各個階段,對于教學內容的導入、例題講解、學生思維培養都有重要的現實應用意義。
【參考文獻】
[1]柯惠紅.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01).
[2]趙明.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3).
[3]李本芳.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