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
經過幾年的教學,我發(fā)現(xiàn)學困生在農村小學占有很大的比例,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影響。農村學困生如何產生的呢?首先,與農村特有的社會環(huán)境有關。農村學生中絕大部分屬于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和父母接觸機會少,其中部分學生由于沒有得到父母長期關心,教育,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不感興趣。其次,由于近幾年來部分大學生不好就業(yè),畢業(yè)就意味著失業(yè),對家長及學生心理產生影響。有的學生家長認為與其大學畢業(yè)找不到工作,還不如學個技術,好就業(yè),對學生的學習也就不太關心。很少有家長主動到學校詢問孩子學習情況。有的家長連學生在哪班都不知道,可見對學生關心程度。
農村小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與學校、社會、家庭都有關系。不同的學困生形成的原因也不同。作為教師只有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找準學習困難形成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把對學困生轉化工作落到實處。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淺談一下轉化農村小學學困生的一些措施。
一、教師做好摸底工作
每個學生都有學好的潛力。教師要做好摸底工作,了解學生,找到可能發(fā)展成為學困生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查看各科成績,問卷調查,進行家訪,與學生談心等發(fā)現(xiàn)導致學生學習差的原因。然后對這些學生不同特點進行分類,大致可以分為智力欠缺型學困生、性格問題型學困生、無良好習慣型學困生、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的學困生、缺乏動力型學困生等。教師對不同類型的學困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給予指導,做到因材施教。具體做法:1.對于智力欠缺型學困生,教師要多給予關懷,鼓勵,在學習上適當降低要求,讓他們體會學習的快樂。2.對于性格問題型學困生,教師要多找他 們談心,讓他們心理上與老師親近,不予老師產生敵對情緒,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育。3.對于無良好習慣型學困生,教師要多和家長聯(lián)系,共同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4.對于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的學困生,教師要和家長聯(lián)系共同查找影響學生學習的外界因素,多加情感教育,使學生以學業(yè)為重。5.對于缺乏動力型學困生,教師要多找他們談心,教育學習的重要性,使他們的精力轉移到學習上來。要減少學困生的數量,教師在開學之初就必須多做功課將可能變?yōu)閷W困生的學生分類,在以后教學中因材施教。
二、多和家長溝通,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而農村有諸多原因,使家庭教育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在學困生中,家長在外工作的多,離異的多,做小生意的多,文化程度低的多,他們由于各種原因對孩子缺乏教育,沒有良好的教育方式。學生在這種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下,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棄,逐步淪為學困生。教師要主動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對家長進行方法指導,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為防止學困生的產生和轉化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三、課堂教學關注學困生
教師運用良好的教學方法,會讓學生學習起來感到更加輕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對于學困生,適宜的教學方法顯的更加重要。教師要從學科特點出發(fā),本著“淺、慢、精”的教學原則,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困生,向他們指明需要記憶的內容和記憶的方法,多引導學生討論和練習,幫助學生形成網絡型知識結構。對教材的關鍵點、知識聯(lián)系的轉折點以及易混淆的地方,要給學生反復點撥、啟發(fā)和疏通。根據學科的特點,教師要加強實驗教學。學生對實驗充滿著好奇,都想動手做做,學困生尤其如此。通過實驗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讓學困生參與到實驗中來,通過他們做實驗,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興趣。課堂上教師加強對學困生提問,提高他們學習的注意力。課堂上對學困生進行鼓勵性評價,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對學困生,教師應多角度,多方面,進行評價,使評價有利于發(fā)展學困生的優(yōu)點。
四、給與學困生學法指導
好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輕松掌握所學知識,體驗學習的樂趣。有些學困生雖然學習也有積極性,發(fā)了許多時間在上,但成績卻總是上不去,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就是這些學困生缺乏學科學習策略,不會調控自己的學科認知過程與方法。根據學科特點,教師加強對學困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師通過課堂教學,課后輔導近可能讓學生掌握較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培養(yǎng)學生善于靈活應用各種方法的能力。
五、與學困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和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學困生從內心來說更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和理解。然而由于學困生學習成績不太理想,在課堂紀律等方面老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老師不太喜歡這樣學生。學困生長期得不到老師關心,成績不太理想,對學習也就失去了興趣。教師要轉困生就要與學困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心。那么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心呢?教師要從心理上走進學生,理解學生。學困生由于學習成績不太理想,他們也苦惱,也希望發(fā)揮自己的聰明與才能。教師要多和學困生交流,幫助學生分析導致成績不太理想的原因。由于多數學困生各門成績都不太理想,很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因此教師不能指望一兩次的交流就改變學困生,要不厭其煩的找學困生交流,使學生從心理上接受老師的教誨,并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教師只有通過各種渠道與學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礎,讓學困生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真誠的愛,學困生才會在心理上同教師有親近感、信任感。例如:有的教師說:“學生上課不聽講,老師罰他站,還是為他好,讓他多學一點知識,多考幾分”。但是有的學生私下說:“這哪是為我們好,老師是怕我們考差了,影響老師的平均分而少得獎金”。由此可見,和諧的師生關心多么重要,教師只有多角度觀察、分析學生,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加以肯定和培養(yǎng),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關心與愛,這樣教育的效果才會更好。
六、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困生普遍對學習不感興趣。然而興趣不是天生的,它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教師都有這樣的感受,每當有實驗課的時候,學生特別得感興趣,躍躍欲試。學困生這個時候也聽得特別認真。所以,教師要重視實驗教學,上好實驗課。通過實驗教學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困生多做一些趣味實驗,家庭小實驗等,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此外,為了長期培養(yǎng)學困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參加興趣小組,通過小組活動,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有教育存在,就有學困生的產生。學困生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愛護。學困生的轉化是我們教師要永遠面對的問題。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不能期望做一兩次工作就見效,需要我們教師長期堅持耐心的做工作。只要我們教師不斷積累經驗,針對不同類型的學困生實施不同的教育教學對策,對學困生多一份愛,多一份關懷,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學困生是會有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