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是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級課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探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5XJYB03]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也是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為素質教育新的生長點。高等師范院校是培養未來教師的主要陣地,結合高等師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對教師素質的要求,探索高等師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創新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師范院校;模式
一、高職師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高等師范院校作為培養教師人才的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關系到學校的和諧穩定,更關系到學生的未來。目前,很多高職師范院校大體都以生命為本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規劃培育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體系,已形成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為核心,以專兼職心理教師為主導,以全校師生為主體,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載體,以課堂和校園為陣地,以幸福校園建設為特色的多元立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使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但是很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系統性和創新性,僅僅依靠心理課程,很難達到全方位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作用。尤其是高職師范院校肩負著培養未來教師的重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模式亟待探索。
二、高職師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一)科學規劃,打造健全的心育體系
學校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計劃納入學校年度總體計劃之中,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據學校工作計劃,落實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項工作指標。做到有計劃、有經費、有督查、有考核、有總結,確保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實施,營造健康、健全的育人環境。建立全體、全員、全過程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第一,建立由三級組織機構 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一級機構是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由學校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校長擔任組長,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具體負責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文件、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對校園重大心理危機進行決策處理并指導二級機構開展工作。
二級機構是由心理咨詢師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任課教師組成的專業團隊,主要通過面向全校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組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咨詢活動,收集學生的心理危機信息。
三級機構是各年級心理教育小組,主要由年級主任、輔導員、學生干部組成。各年級在每班設立一名心理委員,每個宿舍設立一名宿舍心理信息員,班級心理委員和宿舍心理信息員定期向班級學生宣講心理健康知識,時刻關注本班同學的心理健康狀況。
第二,構建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預警體系:
1、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2、在個體咨詢和團體咨詢的基礎上,開通電話咨詢和網絡咨詢;3、與輔導員建立定期聯系制度等途徑主動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機信息;4、通過與家長的聯系獲得學生心理健康的其他信息;構建“學校—年級—班級—宿舍”四級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預警體系。
第三,建立心理危機應急處置體系:
1、針對大學生心理危機日常關注對象建立早預防、早發現的阻控系統;2、針對心理危機重點干預對象建立由輔導員、學生骨干和家長組成的24小時監護系統;3、針對大學生心理危機高危對象建立由心理專家和精神科醫生支持的轉診快速通道;4、針對因心理危機問題而休學的學生建立后期跟蹤制,指派專人對其提供康復期的輔助心理咨詢服務。
(二)優化課程,發揮課堂的心育功能
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課的主渠道作用。學校按照教育部要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教學與管理工作,由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專職)教師或心理咨詢師授課,每位學生在校期間必須修滿課時;做到每兩周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通過形式多樣,效果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訓練,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健全和完善學生人格品質。
(三)活動育人,創設多彩的心育環境
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可以開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活動月”活動。通過舉行征文比賽、漫畫比賽、心理沙龍等活動,在師生中推廣幸福教育,疏導學生在生活、學習、人際交往、情緒情感上的諸多問題和困惑,不斷提升全體師生幸福感和幸福力。創造條件支持校學生心理社團,并配備專業指導教師,加強規范管理。心理委員,心理信息員面向本班學生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學生心理動態,進行朋輩心理輔導。
(四)惠及家庭,營造健康的心育氛圍
學生的成長是系統工程,需要學校、社會、家庭三方的有機結合。學校把家長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普及作為整體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重視家庭,引領家長,利用家長委員會和家長日的有利契機,為家長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圍繞如何學會欣賞和信任孩子、如何提高自身修養等方面,同家長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引導家長及時了解科學育人的方法,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家庭教育達成合力。
三、高職師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特色
(一)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學生愛的能力
師范教育是未來教師培養的基礎,教師的心理品質和愛的能力關系著學生一生的成長與幸福。學校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各學科滲透等形式,努力培養學生愛的能力,幫助她們在接受愛的同時,學會給予愛,培育愛,做正能量的傳播者。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支持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師參與后續培訓和督導,為全校師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心理服務;構建“心理咨詢師和職業指導師”雙師型輔導員隊伍和專任教師隊伍,鼓勵、支持輔導員參加培訓,力爭全部拿到心理咨詢師證書;積極引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高層次人才。
(三)開設幸福課程,打造幸福校園
在關注心理問題的疏導、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的同時,可以更加注重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心理素質的培養、師生幸福感和幸福力的提升。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設成幸福教育的實踐與研究中心,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學生的幸福課程,積極倡導“快樂生活”“快樂工作”“快樂學習”的理念,全面提升師生感受幸福、創造幸福、傳播幸福的能力,構建幸福校園。
(四)創新工作思路,發揮引領輻射作用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學校可以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瞻性,吸收國內外心理學界的前沿研究成果,積極探索幸福教育,在同類學校中發揮了引領、輻射作用,促進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
【參考文獻】
[1]王永新.職業學校如何開始心理健康教育[J].學周刊.教育科學,2016,(03)
作者簡介:
殷文靖,1984年生,女,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助理講師,碩士研究生,鄭州人,研究方向:教育評價,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