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麗
摘 要: 現階段,我們對教育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對學生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學生是整個民族的未來與希望,作為希望的引導者——人民教師,更多的是一份責任與擔當。現小學階段的教師具有的知識結構和職業知識特點具有明顯的差異化與個性化。在各個行業都競爭激烈的今天,教師行業考驗的不僅是教師的責任心與耐心,而且對于個人的知識儲備、思維素養與創新教學存在必不可少的比較。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教師專長 教師職業特點
社會轉型、課程改革、教育革新,對于小學教育課程的板塊要求、研究和評價角度各不相同。加之,近幾年學科與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更緊密,因為對于各科目教師的知識儲備、授課理念和教學專長提出了巨大挑戰。本文主要通過研究小學數學教師三種不同的知識構成、產生原因和利用程度進行闡述和研究,希望對小學教師職業上知識的豐富、學識的獨到、技藝的專注和教學有成效的科學民主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三種關于知識結構的定義
1.學科知識
之所以在小學教育中開展數學教學,是因為不同于文字的學識熏陶,數學更講究的是對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腦洞大開”的拓展。然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相比其他科目而言更具難度和挑戰性。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因繞彎的地方多,需動腦的地方多,似懂非懂,容易混淆,陷入知識誤區,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教師對課本知識的掌握程度不能較好地貼近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在對基本的數概念、四則運算和計算、幾何測量及統計概率的教學多為課本教材內容的照本宣科,書上原例原題的照搬講解和課后習題作業的固式布置,教師的學科知識掌握程度過于粗糙;授課方式較單一;對學生的引導式學習較呆板。小學數學老師要加強解決上述問題的能力提高、新式學科知識的建構,這不僅是老師自身教學知識儲備的挑戰,而且關系到學生教育成果的展示。
2.條件性知識
條件性知識主要是指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心理活動掌握的能力。首先要引導學生樹立挫折意識,數學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簡單計算和測量能成的,學生在具體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難題、新題。解題的不順和出錯易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厭煩心理,對授課老師產生逆反心思。因而正確引導學生在面對新、難和彎問題時樹立心平氣和心理尤為必要。其次,要意識到每位學生的天生智力情況不同,因為要加強學生個性化發展教育,對先天稟賦不一的學生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對智力超常的學生增值引導、對心智平庸的學生加深輔導,對領悟低下的學生反復指導。這就是最基本的條件性知識的說明。
3.實踐性知識
著名學者廖沫沙說:“用理論來推動實踐,用實踐來修正或補充理論。”實踐性知識就是指的教師能將課堂講解、書本知識與社會掛鉤、與生活接洽、與新式互聯網銜接的能力。也就是說實踐能力就是指教師利用自身的學科知識儲備應用到現實生活中的能力,俗稱,動手能力、執行能力和踐行能力。這個知識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具體表現即為在幾何圖形的教學中,老師在生活中能夠指導學生認識到點滴生活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葉等事物皆由幾何圖形的本體或變異形式組成。學過的數學概念要能與生活對上眼,學習的四則運算要能在商店和市場的購物中運用。
通過教師的三種知識構成理解和分析,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楚地分析教師知識構成特點。
二、不同的知識在教師不同教學階段所表現出的特點各異
1.學科知識在教師教學過程中呈現的趨勢
通過分析研究表明,在教師開啟初次教學前,由于在大學學習生涯中接觸的多為撒網式的課程學習,對于實踐教學階段的基礎理論知識認識不足,掌握不夠,多為表面淺化知識的簡單理解。進入社會以后,開始了真正的實戰教學,這些年輕的教師因本事不夠硬,需要一定的時間對基礎數學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建構獨屬自己的教學模式體系,這會對之前的知識有一個否定證明的過程。同樣,隨著年齡的增長,教師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開始衰退,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下降。還有就是教師的知識結構體系固定,他的學科知識開始出現衰退危機。
2.條件性知識在教師教學中的變化趨勢
在初入社會之際,走上教師崗位之時,由于在大學中主要學習的是條件性知識,所以我們對此類知識的理論已有大致的輪廓。然而,即使對條件性知識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具體的教學實踐與學校的理論學習有很大差別,尤其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在吃、住、行、游、購、娛中無一不是課堂數學的社會實踐。所以,剛剛步入社會的教師對于條件性知識往往要保持一種多學習、再學習和深化學習的鉆研精神,所以呈現一種上升趨勢。
3.實踐性知識在教師中所呈現的趨勢
出現這個趨勢的原因很大程度是與實踐性知識的特點相契合的。實踐性知識更多的是知識與現實生活問題的結合,所以實踐性知識是隨著教師教齡的增加而不斷增長的。這就需要我們在不同的階段對于教師的職業能力培養有不同的側重點。
教師在不同的教齡階段對生活教學和課程革新有不同的變化和理解。舉個例子說明三個知識構成的關系:對于為什么“0”這個數字不能作為除數?實際上這在數學過程中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哲理研究和討論。但是,集三種學科知識為一體的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能夠很清楚地解釋這個問題。但是在教師教學相長中和知識傳遞時,由于小學生年齡的限制,他們并不能理解該解釋,這個時候就需要你運用條件性知識給那些有問題的孩子們多遍講解、重復演示和反復溝通。隨后,通過實踐性知識的講授,教師就更能夠通過生動的舉例、現實的帶隊,走進社區、步入生活,培養孩子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合作協同能力。
三、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力量是不可小覷的,我們在堅守崗位的同時,更應該促進自身的素質與能力的提高,并在前行中尋找新的著力點,更好地培養祖國未來的花朵,讓他們茁壯成長。我相信,對于教師職業知識結構的研究在未來依然是我們教學問題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申繼亮,李瓊.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專長:對教師職業知識特點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1,07:61-65.
[2]鄧飛雁.成熟型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障礙及消解對策[D].湖南大學,2012.
[3]劉竑波.教師知識與技能的發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4]李平.專業化發展不同階段教師的核心知識差異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