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蓮
摘 要: 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要建立新型的人際關系,實現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形成學習共同體。
關鍵詞: 中學化學 課堂教學 師生互動
中學化學作業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作業可以幫助學生及時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培養和發展基本技能;也可以幫助教師反饋教學效果,以及規劃以后新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彌補教學的不足。教育家吳也顯先生在《教學論新編》中闡述:“作業系統如果安排得好,對學生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有利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作業是教師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是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形式。教學中若能有效利用和發揮作業的功效,則不僅能獲得準確的、真實的教學反饋信息,還能增進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交流,無疑對化學教學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現代教學認為,多向交流能最大限度挖掘相互作用的潛能。生與生之間、師與生之間的多邊互動,形成一個信息交流的立體網絡,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學中只有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才能相互理解,群策群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那么如何形成一種經常的、有效的交流形式,使教師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學生,既掌握普遍情況,又洞察個別變化,還讓學生傾吐心聲,尋求幫助,甚至提意見或建議,從而增強教與學的效果呢?我就改進作業內容和作業批改方式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作業批改時重視反饋與溝通,書寫批改評語
單純地用對或錯、分數和等級評價學生,這種方式太片面,應多采用面批面改、生生互改的方法,并注意作業的反饋、評語的書寫。
1.作業的批改。面批面改、生生互改,一能鍛煉學生骨干的能力,二能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使思路更開闊,解題方法更多樣化。而且作業評價時還注意不僅要評價結果,而且要評價思路和解題過程。
2.評語的書寫。學生在作業中希望及時得到反饋,無論是正反饋還是負反饋,作業評語是反饋的一種形式。作業不宜用質問或教訓的口氣評語,以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對作業優秀或學習進步的學生可用由衷的贊美語言進行情感交流,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在激勵中成才。如“思維嚴密,方法靈活”、“讓優秀永遠伴隨你”、“此題解法真妙”,部分學生態度端正,但作業思路或方法難免有偏差,此時可推薦好的解法,鼓勵學生自學,拓展思路,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合作與交流能力提高。
二、作業中的錯誤,讓學生講解自己的解題思路
學習題過程和結論的不確定性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增強習題的開放性。“錯誤”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正?,F象,傳統教育觀念下,老師往往過于強調正確的答案,忽視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新課程理念強調以學生為載體,重視學生探索性、創造性培養,提倡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犯錯”、“糾錯”,并從錯誤和失敗中尋找正確的解題途徑。作業批改時,面對學生的錯誤,要主動讓學生講解自己的解題思路,發現錯誤的思維方式,分析出現的錯誤,追究錯誤問題的本質——錯誤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錯誤,幫助學生從錯誤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化學學習中體驗到學習進步的樂趣。
三、設置開放性化學作業,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新的歷史時期要求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學習知識、培養技能的同時掌握科學探究方法,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放性化學習題的設置,有助于這一培養目標的實現。
從開放性習題本身看,對某一化學現象或變化規律的揭示可能有幾種不同的探究方法和途徑,給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提供客觀條件。化學習題過程和結論的不確定性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心理學認為:考慮問題時,不受固定程式的束縛,要從多角度著眼,沿著不同方面思維,重組已有信息和記憶系統中的信息,造成聯想、想象、幻想,產生新的信息,使思維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從而與目前問題發生多種意義的聯系。在學生完成開放性化學習題時,從多途徑捕捉信息,全方位搜集證據,在形成正確答案和最優解法的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
總之,作業中的師生交流既有利于教,又有利于學,能實現師生互動,這是在當前實施素質教育又保證教學質量的環境下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三年來的實踐極大地融洽了師生關系,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很高,活躍學習化學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能力和成績,很受學生歡迎。
參考文獻:
[1]嚴濟良.新課程背景下化學探究教學的哲學思考.
[2]王后雄.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策略研究.
[3]奚達寶.探索化學課堂教學的自我超越.
[4]化學教學.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