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明銘
摘 要:教師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如何緊扣教育教學目標才能既充分體現出中年段的特色,又能夠高效完成第一課時的相關教學任務,需要從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巧妙理解課文中的相關詞語等方面來進行教育。通過上述方式能夠克服第一課時教育教學內容不好安排以及不易出彩等困難,在整篇課文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對第一課時進行相關設計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與文本實現零距離交流。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年段;第一課時;有效教育
課堂教育教學環節的高效優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會學生的自我學習理念,就我國目前的教育水平來看,小學語文課堂效率比較低下,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逐漸成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重點之一。由于小學語文第一課時的教育教學任務較為簡單、明確,即為:(1)解決生詞;(2)朗讀好相關課文段落;(3)整體感知文本。從上述角度來看,小學語文教師存在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既希望能夠把課本知識講透,一方面又希望能夠避免落入俗套,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往往學習興趣提高了,相關教育教學任務以及目標又落后了。在小學語文中年段的學習中通過遵循語文教育教學的基礎規律,明確教學目標以及隨機應變,仔細琢磨好每一節語文課的知識點,繼而使第一課時變得更為多姿多彩。
一、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學會預習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求知欲以及學習興趣,簡而言之,預習是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好幫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充分重視語文閱讀課的預習指導,使預習成為提高課堂有效教育教學效率的主要途徑之一。中年段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更需要重視學生的預習習慣,教師在此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如何進行更好的預習,讓學生能夠充分完成教師布置的相關任務,繼而做好預習筆記。舉例來說,在閱讀《秋天來了》這一篇課文中,掌握基礎的寫生字能力,并且能夠準確而又流利朗誦背誦本篇文章,既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揮充分的想象力。教師通過對《秋天來了》這篇課文中的重難點劃分,讓學生了解其中的表現手法,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可以充分準備好與秋天相關的圖片以及實物等,充分了解秋天的寓意。做好基本的生詞了解之后,利用詞典查找出《秋天來了》一文中相關生詞的具體意思,并且背誦好課文,再次通讀課文時根據搜集到的相關信息嘗試鑒賞《秋天來了》一文中的具體意思。
對學生而言,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步驟來預習課文:
(1)通過學習《秋天來了》這篇課文中的單元主題,讓學生養成縱覽單元的習慣。
(2)學習《秋天來了》這篇課文需要通讀幾遍才能夠正確讀通,尤其是《秋天來了》中“爽與乘”等生詞的了解,在通讀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比較大的生詞有哪些,繼而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寫作。
(3)學完《秋天來了》這篇課文之后,學生了解了重要知識是什么,自己不能夠理解的地方在哪里,將自己的所思所想都記錄在課前預習的筆記本中。
(4)通過與《秋天來了》相關的其他閱讀途徑,繼而找到了與課文相關的文獻資料,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按照上述相關要求能夠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繼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抓住第一課時的關鍵環節,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的視線牢牢地集中起來。教師需要注重導入環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導入新課時,例如《漢字家園》一文的導入中,為了培養學生了解植物的基礎能力,繼而抓住生字特點,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充分運用PPT以及VIDEO等直觀形象的教育輔助工具來進行相關導入,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在經過扣題質疑等防護時將文本的主要內容進行壓縮,引導學生進行相關問題的質疑,繼而抓住文本的核心問題,讓學生能夠明確教育教學的目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另外,對于部分遠離現實或者內涵過于豐富的文章,在上課初就需要教師將人物的基本事件和背景貫穿到背景資料中,讓學生對主人公的事跡有充分的了解。在學習《漢字家園》一文時,教師可以先穿插《漢字家園》中的部分圖片,把相關植物的具體圖片上傳到多媒體當中,讓學生能夠復習《漢字家園》的相關知識。
三、巧妙理解課文中的相關詞語
隨著教育的改革,新課程標準對中年段學生第一課時學習詞語提出了以下幾點明確的要求:(1)能夠借助字典以及生活方面的知識積累來充分理解生詞的基本含義;(2)充分聯系上下文,將詞語的基本意思充分理解,對課文中的關鍵詞以及關鍵字進行表達方面的作用理解。在《漢字家園》一文中,可以設計以下教學方式,在學習楊樹、楊柳、榆樹、杉樹、木槿樹、木棉樹以及白楊等生詞時,將樹木的偏旁進行統一劃分,基于此,將偏旁進行著重講解,加深學生對生活知識的基本理解,除此之外,還可以有效利用實驗演示法以及找相關近義詞法,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解詞的能力,還能夠加深印象。教師可以根據對詞語的描述豐富詞語教學,充分積累各類相近詞匯,初步感受到文中的人物與景物具體形象。學生在學習相關課文時一邊讀詞語,一邊想象,繼而有種身臨其境之感,將自己所感受到的畫面用語言描述出來,豐富學生所想所悟。舉例來說,在學習《驚弓之鳥》一文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驚弓之鳥》中的重難點生詞記住。通過基礎閱讀能夠感受到這則寓言的含義——是因為更贏善于觀察周圍的情況,平時多積累才會使得大雁落下來。
四、創設有效的教育教學情境
小學語文是一門語言藝術,簡而言之就是對日常生活進行感知,因此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的具體情境來進行教育教學:(1)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2)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從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角度來看,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注意相關問題的設計,例如《走進圖書館》一文的相關學習中,教師可以親自帶學生去圖書館體驗一下看書的感覺,讓學生能夠自主體會到圖書館學習的樂趣,并且讓學生深刻明白大人們為什么總去圖書館,分辨出圖書館和學校的圖書館之間的差別,讓學生能夠主動詢問關于圖書館的基本問題。從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角度來看,例如,在《小兒垂釣》一文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生活中釣魚的基本知識來穿插到《小兒垂釣》詩歌當中,使學生能夠對生活充滿極度的熱愛,貼近自然,讓學生感受到自然帶給人們的基本樂趣。
綜上所述,中年段第一課時的教育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教育者需要聯系實際工作,充分發揮出教師的指導作用,創設相關生活情境等來打造高效的語文教育教學課堂模式。
參考文獻:
[1]徐玉萍.閱讀教學第一課時:追求深刻的簡單:以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教材為例[J].語文學刊,2013,13(1):119-122.
[2]張春影.駐足第一課時,領略無限精彩:淺談閱讀課第一課時有效教學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5,11(1):122.
[3]次旦.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12(24):163-164.
[4]劉紅梅,范素花,孫猛,等.試析提升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5,13(11):505-506.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