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梅
摘 要:如今,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在我國的不斷推進,傳統、單一的數學教學方法已不適應當前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也不利于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反而使教學課堂呈現出了很多不足和弊端,如何消除這些不足和弊端,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朝著科學化和正規化的方向發展,是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目前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多樣化;小組合作;興趣;實踐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教學方法主要以灌輸—接受式為主,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才華得不到展示,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也比較弱,面對這種狀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實現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使學生進行富有個性的學習,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是身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都應重點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小學數學多樣化教學方法進行幾點個人意見的闡述。
一、實施小組合作式教學法,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
對如今的小學數學課堂進行審視,我們會發現,大多數情況下,教學活動是教師一人的獨角戲,即教學活動的開始到最后環節,教師是唯一的參與者,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基本上沒有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機會。《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所以,我們要努力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單向輸入式教學方法,實施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學形式,如小組合作式教學法,即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討論,進而獲得知識和技能,這樣有利于實現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中《軸對稱圖形》這一節時,我就要求學生四人為一組,每個人都用剪刀剪出一個軸對稱圖形,動手前想一想,用什么樣的方法剪得又快又好,而且得到的是一個軸對稱圖形,創作完畢后,大家互相欣賞剪出的作品,交流剪的方法。接著,讓學生對一組交通圖標進行觀察,說明它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并結合自己前面的動手剪與交流的結論,對“軸對稱圖形有什么特征”這一問題進行合作討論,討論完畢后,每個小組闡述本組的想法。這樣,我通過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參與學習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而且使數學教學面向了全體學生,班里每一位學生都有了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機會,并體驗到了合作學習的快樂。
二、實施興趣性教學法,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傳統教育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是枯燥無味、呆板無趣的,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常常會出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不高的狀況,所以,身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應該想方設法使數學學習變得好玩有趣,讓學生覺得數學學習是一件快樂愉悅的事情,從而在內心真正喜歡數學、熱愛數學。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上使用趣味性的方法進行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中《負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節時,一上課,我就組織學生玩了一個名為“反口令”的游戲,即我說一句話,學生做出和我說出話語相反的動作或語言,如“舉左手”,學生要做出“舉右手”的動作,“坐下”,學生做“站立”的動作,“賺了1000元”,學生要說出“賠了1000元”等等,這一富有趣味性的游戲一經提出,就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學生都興致勃勃地參與了其中,在這一游戲結束之后,我順勢引出了本節課的課題。這樣,我通過組織學生在一上課就玩有趣好玩的游戲,增加了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我們進行本節課內容的教授時,學生也能全身心地投入,進而實現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
三、實施實踐性教學法,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所以,我們不要把我們的教學任務只局限在向學生傳授數學基本知識點,還要給學生提供運用知識、使用知識的機會,使學生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中《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這一節時,在學生理解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會利用公式正確進行計算之后,我就將學生帶出了教室,來到了學校操場上,對學生說道:“同學們,咱們學校打算在操場的這一側砌一道長15米,高2米,厚3米的墻,如果每立方米用轉530塊,那么請你們計算一下,至少要用多少塊磚?”這樣,我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這一項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應用價值,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總之,身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一定要積極研究和探索各種符合教學實際和學生學習特點的數學教學策略,使之呈現出多樣化特點,使學生進行富有個性的學習,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宋義臣.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建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5(9.
編輯 謝尾合